摘要:近日,陌陌 “帶鄉村孩子打卡絲綢之路” 直播公益課將博物館“搬”進直播間,邀請歷史學博士、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陳寧通過有趣的文物和歷史故事,爲孩子們帶來一場有趣的“文化之旅”,進一步瞭解“草原絲綢之路”。5月12日起,“帶鄉村孩子打卡絲綢之路”直播公益課已陸續邀請到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的專家學者,推出了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博物美育課,通過對極具特色的珍貴文物的講解,爲孩子們描摹出兩千多年前中西文化、貿易交流的生動場景。

“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對於前段時間因爲疫情防控原因“憋悶”在家的鄉村孩子來說,比起野外瘋跑更具吸引力的是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兒童節。近日,陌陌 “帶鄉村孩子打卡絲綢之路” 直播公益課將博物館“搬”進直播間,邀請歷史學博士、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陳寧通過有趣的文物和歷史故事,爲孩子們帶來一場有趣的“文化之旅”,進一步瞭解“草原絲綢之路”。 

與博物館一起探索“草原”世界

5月12日起,“帶鄉村孩子打卡絲綢之路”直播公益課已陸續邀請到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的專家學者,推出了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博物美育課,通過對極具特色的珍貴文物的講解,爲孩子們描摹出兩千多年前中西文化、貿易交流的生動場景。 

“原來,絲綢之路不只一條,除了海上絲綢之路,還有草原絲綢之路!”孩子們頓時對這堂直播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陳寧以《戰國時期的“舶來品”——燕下都出土的金器》爲題,告訴孩子們:“絲綢之路其實並不是一條明確的路,只是一個通道,或是一個交流帶。這個通道是東起中國、西達歐洲、連接歐亞大陸的交通帶。具體細分起來,我國的絲綢之路包含4條,分別是沙漠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直播間另一頭的孩子們一致發出了“噢”的聲音,對於他們來說,關於“絲綢之路”的知識點又增加了一個。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特點不同,這條與草原遊牧民族息息相關的草原絲路,天然帶有了遊牧經濟的特點,依靠商貿往來、物質交換的生存方式促進了草原絲路的形成和發展。 

“公元前後,草原絲綢之路由匈奴族控制。”爲了讓孩子們對當時的匈奴族多些瞭解,對草原絲綢之路更感興趣,陳寧講述了首次統一北方草原,建立起龐大強盛的匈奴帝國的軍事家、軍事統帥——冒頓單于的故事,在“白登之圍”的歷史典故中,曲折的戰爭故事生動勾勒出冒頓單于的霸權形象和性格特徵。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牢牢記住了“公元前後,歐亞大陸草原地帶產生深遠影響的遊牧民族——匈奴人”。 

“‘白登之圍’也令匈奴與漢王朝形成了和平交往的範本,這也是草原絲綢之路正常運行的基礎。”陳寧告訴孩子們,以遊牧爲生的匈奴人,僅靠天喫飯的畜牧業無法完全滿足自給自足的需求,這就需要和以農耕爲主的中原王朝進行物質交換獲取生活必需品的補充。“匈奴生產大量的皮毛製品和蓄養的牲畜都作爲他們貿易的主要產品,他們則從漢人手中換取糧食、絲織品、衣料、瓷器、金銀器等物品。”陳寧說道。 

“遊牧民族好金,中原尚玉。”陳寧緊接着展示出在河北保定易縣燕下都出土的燕國金飾品文物,胡人頭像金飾、神獸噬馬紋金牌飾等,精巧的工藝和帶有異域特色的風格,見證了當時北方遊牧民族通過草原進行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直播+打開鄉村孩子多元知識邊界

“我們通常會在課本上講絲綢之路形成發展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然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如何將這些知識形象化,內化爲文化常識,這通常需要更加直觀的學習。博物館在這方面承擔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和絲綢之路相關的文物展示,幫助孩子認識與文字描述‘不一樣’的絲路。”陳寧認爲,對於很少、幾乎從未走進博物館的鄉村孩子來說,直播課爲孩子們提供了近距離接觸文物的機會。 

爲了能夠在每堂直播公益課上有所收穫,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黑龍灘鎮楊柳小學教師鄧鍾英要求孩子們提前瞭解關於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孩子們認真地在作業本上抄寫了自己通過書本查來的絲綢之路的定義,但大部分孩子都只是知道“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對更多歷史背景、故事、文物特點都不瞭解。“如果僅是依賴書本,恐怕孩子們的知識面還是無法擴展,單純的文字介紹,甚至引發不了他們更大的學習興趣。”鄧鍾英說。 

“如今,藉助直播,千里之外的博物館近在眼前,冰冷靜止的藝術珍品得到生動解讀。哪怕是一個文物背後的故事,都會爲這些孩子們打開多元的知識邊界。”陳寧說。 

在瞭解了絲綢之路所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的意義,瞭解到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的不同特點,楊柳小學的周涵玥小朋友在專家的講解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她在課後作業裏寫道:“在古時候,雖然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但我們的祖先們依然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世界,現在我們有了更便利的交通、通信工具,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不斷探索,去交更多的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