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日軍第14師團發動了豫北戰役,濟源城於22日落入敵手。日軍主力攻下濟源後,留下了3000多人堅守濟源,由可西大佐負責指揮固守。 4月7日,中國守軍第91軍(軍長郜子舉)166師集中991、992兩個團夜襲濟源和孟縣,準備將鬼子趕出濟源。
朱金山、張鴻岐戰死後,日軍被他們的英勇精神所感動,將他們收埋在洪福寺之中,日軍用門板給他們立了一塊碑,上面的落款是“昭和13年井山部隊森田隊建”。
李文定當即讓士兵挖開墳墓,通過他們身上所攜帶的物品和戰友的當場辨認,確認了殺死鬼子14人的是朱金山,殺死日軍7人的就是張鴻岐。李文定深深被此事所震撼,於是立即向軍長郜子舉報告,郜軍長於是讓劉正操營長刻了一塊石碑立在木碑附近,以紀念朱金山的殺敵事蹟。
朱金山和張鴻岐是有歷史檔案記載的,有實物證明的濟源之戰中刀劈日軍最多的人,作爲大刀會的大師兄,他一人砍殺日軍14人,可見其刀法了得,體力、耐力和戰鬥意志極爲頑強。在1938年,如果說濟源城有傳武高手,那朱金山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第一高手。
在歷史檔案之中,有一些傳武高手,他們活在真實的歷史裏,活在血與火的歲月。翻開早已經積滿灰塵的檔案,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他們當年的英雄風采。

血戰濟源:500精兵組成敢死隊
戰鬥打響後,第496旅991團團長劉法舜挑選出精壯士兵500名組成敢死隊,在機槍的掩護下爬上雲梯登上了城樓。敢死隊揮舞大刀衝殺,很快將城牆上的鬼子砍死,敢死隊繼續擴大戰果,很快掃蕩了城牆上的日軍。

這500名敢死隊精兵,大多出自濟源本地的大刀會,這些人在入伍前屬於大刀會會衆。他們熟練刀法,身強力壯,傳習自清末義和團,雖然迷信神打,卻有着極強的愛國心和殺敵報國之志氣。抗戰之後,爲加強抗日力量,他們加入第91軍,成爲一支攻堅拔寨的主力。
激戰一個小時後,攻入城中的兵力已經達到了5個連。攻擊一開始進展得很順利,但後續部隊的工兵營卻遲遲炸不開城門,導致天亮後日軍援軍湧上城牆,鬼子居高臨下瘋狂掃射,雲梯當即被炸斷,部隊傷亡慘重。日軍趁機派出騎兵出城,很快將攻城的士兵擊潰,並向團指揮部奔去。劉法舜被迫下令撤退,攔截日軍騎兵。

鏖戰洪福寺:朱金山刀劈日軍14人
由於事發突然,衝入城中的500餘名大刀會戰士沒有及時接到撤退命令,因此被困在了城中。他們在城中繼續與日軍作戰,鄒福隆營長指揮着這500餘人一路向前衝殺,用步槍、手榴彈和大刀與鬼子進行激烈巷戰。
這500餘名大刀會精兵,與數倍於己的日軍激戰了三晝夜,一度攻到日軍司令部附近,但由於寡不敵衆,後援斷絕。日軍用炮兵壓迫、用步兵包抄,將他們一步步壓迫到洪福寺(舊稱鴻福寺)附近,最後將他們包圍在了寺廟之中。

洪福寺是濟源城中的一個寺廟,僅剩的400餘敢死隊員將寺廟牆壁挖空,躲在牆中射擊鬼子。有的抱着手榴彈悄悄靠近日軍,拉響手榴彈後從牆上跳下,與鬼子同歸於盡。洪福寺裏,到處堆滿了鬼子和敢死隊員的屍體。反覆衝殺10餘次,日軍強大攻勢均被打退。
不久後,日軍糾集重兵殺入洪福寺,最後的戰鬥打響了。敢死隊員們沉着殺敵,在子彈打完了的情況下,衆人揮舞起大刀、棍棒、撿起牆磚與鬼子廝殺。激戰過程中,鄒營長被鬼子隊長一槍打中,當場壯烈犧牲。

鄒營長戰死,衆人義憤填膺,揮舞起大刀與日軍展開激烈廝殺。敢死隊由大隊會大師兄朱金山率領,揮舞起大刀衝向鬼子隊長,他一刀就砍斷了鬼子隊長的右手,又一刀從肩膀處將鬼子隊長劈死。這一切發生在一瞬之間,日軍見朱金山劈死隊長,紛紛退掉槍膛裏的子彈,端着刺刀向他撲來。
朱金山殺紅了眼,靠在一堵牆前確保後背安全,他一刀又一刀砍向一個個向他衝來的鬼子。在他的左側,大刀會戰士、他的師弟張鴻岐爲他擋住左邊的敵人,他同樣英勇異常,在小門邊的一堆亂石頭旁,連續砍死了衝上來的3、4個鬼子兵。

英雄戰死,日軍厚葬立碑
那一天,400餘大刀會敢死隊員與濟源城共存亡,大師兄朱金山一個人砍死了13個日本兵,加上日軍隊長共14人。他的長柄大刀砍缺了口,胳膊被日軍砍斷了一隻。
他雙手死死握着刀柄,日軍衝上來就揮舞大刀圍繞周身輪轉,日軍刺他一刀,他砍日軍一刀。這種以傷換傷的方式,讓日軍不敢繼續向前衝。

最後,日本兵調來歪把子機槍將他打死在斷牆之下,斷牆上打滿了彈孔,朱金山的血肉濺落在斷牆上,十分悲壯。在他的左側,張鴻岐被四五個日本兵圍攻,最後日軍將他推倒,刺死在了亂石堆裏。
4月20日,守軍發動總攻,防守濟源的日軍被迫棄城東逃。23日上午9點鐘,991團團副李文定帶兵進入了洪福寺。在洪福寺裏,他看見了這兩座墳墓,並看到了木碑上的字。

朱金山、張鴻岐的事蹟,在當地人的心中廣爲流傳。在後來的歲月中,濟源洪福寺毀於戰火,英雄墓早已不存。兩位英雄的事蹟,也漸漸被歷史塵埃所掩蓋。

石碑出現,英雄事蹟震撼人心
2011年2月,朱金山犧牲73年後,他的石碑在濟源濟瀆廟的文物工作者無意發現,一起被發現的還有當年收復濟源的殉難戰士紀念碑一塊。通過文物專家對石碑的解讀,確定了這塊石碑就是朱金山的。
朱金山勇殺鬼子14人的歷史事蹟再次被世人所知,可惜的是英雄墓早已不存,另外一名英雄張鴻岐墓和墓碑也下落不明。朱金山的石碑被發現後,朱家後人當即到石碑處下跪祭奠,以紀念和緬懷先人。

朱金山的生平事蹟,保存下來的主要有李文定、郜子舉、劉正操等人的記錄,還有一些目睹過朱金山墳墓的老兵回憶,實物證明主要有發掘出土的濟源戰役殉難將士紀念碑和朱金山之墓石碑,這些資料都證明了朱金山是一位實打實的刀法高手,殺敵英雄。

朱金山一人殺死14個日本兵,他的師弟張鴻岐殺死7人,二人都是真實存在的英雄人物。他們的事蹟令人感動、令人震撼,他們的名字值得後人銘記。
參考文獻:
1.李文定《豫北敵後抗戰記》
2.中國文史出版社《正面戰場·中原抗戰》
3.《抗戰三日刊》第19號,12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