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亦被称为大渡桥,位于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它建筑风貌独特,是中国和世界独有的一座桥,曾是大渡河上最长的铁索桥。自清朝以来,泸定桥为从四川进入西藏的咽喉要道。1935年5月,红军在这里“飞夺泸定桥”,成功占领该桥,粉碎了敌军的阴谋。

5月25日,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后,几万名红军只能用几只小船一一送过去,需耗费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同时,敌军部队在后面穷追不舍,情急之下,我军领导人决定强行占领泸定桥。

敌军早已派了两个团的兵力阻止红军,后又调去两个旅。他们将泸定桥桥面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孤零零地铁链。大渡河河水湍急,两面都是高山,泸定桥是唯一一个可以横渡大渡河的桥,红军必须赶在敌军增援部队到达前占领该桥。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河水拍打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红军战士需谨慎过桥,一不小心掉落下去,会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桥头,敌军在城墙已经筑好防御工事,我军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考验,还要面对敌军的炮火攻击。

红四团二连的战士接到攻桥的命令后,他们手拿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等武器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程中,敌人对他们的攻击也未停止,他们冒着战火一步一步前进。后面跟着的三连,除了携带武器,每人还带着一块木板,一面前进,一面铺桥。


刚要达到桥对岸时,敌人企图放火阻止我军前进,我军战士冒着大火和枪弹,继续前进,成功到达对岸,冲进泸定城,与敌军展开激烈厮杀。两小时后,成功打退敌人。

人们一直好奇敌军为何不直接将桥炸掉?这样我军就没有丝毫机会。这个疑惑直到找到曾参加作战的川军老兵才解开。

老兵说当时敌军上级确实下达了炸桥的命令,不过前提是要等增援的两个旅成功渡过大渡河后才实施这个命令。于是驻守在泸定桥的部队就想出了拆桥,假如增援部队先到,他们就从泸定城将木板铺过去,让他们顺利过桥;若我军先到,他们就组织火力击退,我军装备不如他们,肯定能阻止我军,还提前在泸定城建好了防御工事。他们没想到的是,我军比增援部队先一步到达,不畏艰险,成功占领泸定桥。


敌军事先打得算盘是想将我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太平天国起义时,名将石达开在这里抢渡大渡河失败,最终全军覆没。敌军也想利用泸定桥消灭我军,没想到我军以顽强的意志力成功渡河,对方的如意算盘也落了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