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燊說,五月初主持人們開始爲各自選擇的老字號品牌定選題,那時候,他記憶深處對楓涇丁蹄的“非遺紀錄片回憶”就被激活了,印象中是那種帶着香料、發甜的醬香的上海食品的味道,直到現在說起它,他都會“忍不住咽口水”。本週起,每週將有來自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持人,每天講述一個來自“國貨老字號品牌”的故事,讓我們順着聲音鏈接的記憶,遊走在這些城市故事中,傾聽時光的迴響,領略那些經典民族品牌,百年傳承的魅力。

潮派傳新聲,國貨正當紅。上海廣播55位主持人助力“五五購物節”,熱點不斷,故事多多!

本週起,每週將有來自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持人,每天講述一個來自“國貨老字號品牌”的故事,讓我們順着聲音鏈接的記憶,遊走在這些城市故事中,傾聽時光的迴響,領略那些經典民族品牌,百年傳承的魅力。

小暢:一輩子掛念的味道,一個城市的奶香名片

網友整理的哈爾濱食品廠門面變遷與經典櫃售美食

一個致力於做西點的食品公司,創始於上海,改良成了海派特有的甜點味道,卻叫“哈爾濱食品廠”......其實哈爾濱當地還真沒有,而且創始人據說是個山東人——

這神奇的混搭,造就了一個經典的上海老字號食品品牌——哈爾濱食品廠。

哈爾濱食品廠位於上海淮海中路上的著名門店,記憶中總是顧客盈門

主持人小暢就是哈氏食品的“忠粉”。

小暢說,她喜歡喫,尤喜歡以哈爾濱食品廠產品爲代表的那種“很淳樸的黃油、糖、牛奶調製的老派甜味”。“現在全上海用白脫做蛋糕的已經沒幾家了。我每次逛到淮海中路門口那個地方經過的時候,總要進去逛一下,因爲有很多東西,是隻有它家才能做出來的味道。”

小暢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動感101《音樂早餐》主持人,自稱“喫貨”,美食達人

小暢說,小時候家裏能喫到奶油蛋糕的機會不多,非得是家裏誰過生日或有個什麼慶祝的活動才能喫到。每到蛋糕買到家的時候,她一定要把上頭的裱花奶油全刮下來,通通泡在牛奶裏。“奶油表層在熱牛奶裏融化析出了糖,放到嘴裏才知道‘啊,原來奶油是甜的’”。

老口味哈爾濱食品廠蛋糕,嘗一口,那是幸福的味道

小暢覺得,味覺和嗅覺的記憶保留的時間最長。“小時候逛淮海路,什麼都可以不買,就是不能不去一下哈爾濱食品廠那個店。到了門口拖也拖不走。”

小暢說,在童年的她看來,哈氏的店面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神奇魔力”——“看着櫃檯裏堆滿的各種西點:杏仁糕、杏桃酥、哈鬥、西番尼、蝴蝶酥……幾乎每一樣都想嘗幾口。”

網友自拍:在淮海路上喫哈氏出品的蝴蝶酥

“現在的‘新融合菜系’和‘創新美食’雖各有千秋,但在每個人心裏,一輩子真正掛念的味道,一定還是‘媽媽的味道’。”小暢說,“小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流行的‘主婦烘焙’活動,家裏各種食材、器皿和設備也不齊全,媽媽給予的寵愛、獎勵、安慰、慶祝,都會和從哈爾濱食品廠買的蛋糕聯繫起來,所以很多難忘的日子,都與味覺的記憶連在了一起。”

老照片中的哈爾濱食品廠門面

哈爾濱食品廠如今還在以經典的純手工藝製作甜食

小暢聽“老上海”們回憶說,哈氏甚至曾開發有一款“黑科技的蛋糕”——這塊傳奇的蛋糕,憑藉着過硬的配方、精心的研製,陪伴着我國的登山運動員一起攀上了珠峯,成爲了一塊“去過海拔最高地方的蛋糕”——

即便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峯,這塊來自上海的手工蛋糕,依然保持着美味細膩的口感。

“不那麼完美地排列在袋子裏的蛋糕纔是國產老滋味的樣子”

“因爲珍貴,不能唾手可得,味道纔會在記憶深處沉澱發酵,變得特別美好。”

小暢說,其實在很多時候,手工的精緻和人情味”是機器無法替代的,也正是這份不變,讓無數上海市民的童年記憶,藉由哈爾濱食品廠的美食之味,被好好地保留了下來。

“前不久,哈爾濱食品廠的‘哈氏海派糕點’被列入了‘黃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小暢說,“現在它是我們上海,名副其實的一張‘奶香名片’。”

今年淮海中路上的哈爾濱食品廠門店,依舊延續着傳奇甜點美食的輝煌

宇梟:保質保量金字招牌,在消費者心中“永不過時”

20世紀80年代,手錶、自行車、縫紉機被稱爲中國家庭的三大件(如上圖),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是當年許多年輕人時髦的夢想。作爲國產“腳踏車”的代表,上海的“永久牌”自行車造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它也是中國最早的自行車整車製造廠之一。

“永久——騎士的風采”,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就來自於上海永久牌自行車

主持人宇梟是這次主動請纓講述永久自行車故事的人。令人想不到的是,老式的“男士永久自行車”竟然是這個來自東北的年輕男主播“最難忘的童年回憶”。

宇梟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第一財經《中國財經60分》主持人,陽光大男孩,運動達人

“上小學的時候是真的騎過這個牌子的車。當時街坊間有輛兩輪腳踏車可是新鮮事,我爸買來騎了一段時間上班用,後來他改坐了班車通勤,那輛車就歸了我。說來有趣,當時小孩子要騎那種三角槓的男式車,你得把腳從中間的空擋裏跨過去,然後側着車身踩踏腳——因爲車座太高,不可能坐上去。”

宇梟說,至少有兩代中國人,對老式自行車有着“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情感記憶”。“當時選品牌定選題時,我一眼看到了永久兩個字,心裏就說‘我一定要介紹它’。一是因爲當時它實在是太出名了,第二個,我是真的用過它、觸摸過它。”

《推永久牌自行車趕集的男子》餘立新作品,攝於顧縣,2009年

宇梟說,他一直記得一位上海老先生給他講述的一個關於自行車的趣聞——據說七八十年代,自行車是戀愛中男女朋友關係的“晴雨表”:當時,如果騎車帶人,女孩坐在前面手搭着把手,那是“第一等關係”——“第二等”則是女方坐在後座抱着男方,“說明關係也不錯”,“第三等”則是女士坐在後面,手抓着車座位或男人衣服,這已經是“老夫老妻”……

由此可見,一輛小小的自行車,可以是代步工具,也可以是一代人情感記憶的寄託,更濃縮着一個時代百姓的集體記憶和歲月情懷。

半個多世紀以來,永久品牌自行車生產銷售了近1億輛,成爲中國單一品牌、單一產品消費者最多的交通產品。

誠然,隨着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如今自行車不再是唯一的交通出行選擇,永久品牌的產品線,也從當年單一的自行車生產,“擴列”到了電動車、燃氣、助動車等等。但有趣的是,根據對於中國自行車經銷商的調查顯示,“永久品牌”目前仍在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佔據極高的接受度和記憶度——

毫無疑問,人們把對那輛老牌自行車的愛,“愛屋及烏”地延伸到了永久品牌的其他新晉產品之上。

永久推出的新品自行車依然爲年輕消費者所喜愛

“老品牌的東西,最大的財富內涵就是時代記憶。永久牌在一輛自行車中的品牌附加值是20元,而在一輛電動車或燃氣助動車當中的附加值達到了200元。”宇梟說,“這說明,只要質量過關,消費者認可,經歷時光打磨的老字號,還是一塊‘金字招牌’。”

“爸爸騎過,我也騎過”的自行車。腳一定要從中間的三角槓裏跨過去

宇梟說,有一次路過浦東,他看到一個永久自行車廠投資的咖啡館,裏邊有很多能勾起人們回憶的老物件。“我總在想,也許老品牌的新發展,它不一定非得是‘實用主義’,像這種既有品質又有情懷的老品牌,它也具備一種特別的紀念意義,是否可以嘗試推出一些微縮模型或者文創產品,這種周邊文化的紀念禮品,也會勾起人們很多消費慾望。”

1986年,“永久”自行車集團成立。自此以後,“永久”牌自行車就成爲了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同時也成爲上世紀八十年代老百姓心中衡量生活水平的標準之一。

楊燊:品的不光是美食,還有“非遺”的故事

“咸豐二年,有丁清侖兩兄弟,在楓涇鎮南大街開了一家名叫“丁義興”的酒館,最初生意清淡,丁老闆終日憂愁,於是,他遍訪名廚,尋覓老湯吊味和中藥提鮮的訣竅,加之獨創的三旺三文的燒製祕笈,終得美味。其烹飪的蹄膀皮韌肉酥,味濃香醇,食客們讚不絕口,人稱‘楓涇丁蹄’……”

主持人楊燊爲楓涇丁蹄製作了一段3分01秒的配樂故事。抑揚頓挫的嗓音混壓上水鄉搖槳、酒肆吆喝和市集往來的BGM,教“耳朵邊的美味”在流淌之間,就帶人漫步上了金山楓涇古鎮的石板路——一碗“色如琥珀剔透晶瑩、肥而不膩鹹甜相宜”的蹄髈肉,彷彿生香食色地就被端在了眼前。

“第一次知道楓涇丁蹄是2009年。那年我大學剛畢業,在給一個講‘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紀錄片配音,整部片子有二三十分鐘左右的時長,好幾種產品,我獨獨對這個丁蹄印象深刻。有那種視覺衝擊——當時配的時候就覺得‘這個蹄髈一定很好喫。”

楊燊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第一財經《中國財經60分》主持人,原創視頻作者,料理達人

楊燊說,五月初主持人們開始爲各自選擇的老字號品牌定選題,那時候,他記憶深處對楓涇丁蹄的“非遺紀錄片回憶”就被激活了,印象中是那種帶着香料、發甜的醬香的上海食品的味道,直到現在說起它,他都會“忍不住咽口水”。

擺在古鎮美食街商鋪門口的丁蹄,色香通常已經十分誘人

“在我看來,楓涇丁蹄不僅僅是一隻蹄髈。”他在顯示屏上點開一張張照片,上面是幾張鐫刻有“宣統二年褒獎”等字樣獎牌的照片,因爲歲月的緣故,獎牌的銀面已經氧化發黑,但上面的字跡仍然清晰可辨。

丁蹄榮獲的部分各色獎牌

“你看,1910年,丁蹄參加首屆‘南洋勸業會’獲褒獎銀牌……1915年丁蹄遠渡重洋到美國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它不僅僅是好喫,它也是一隻‘有歷史故事’的蹄髈,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味蕾上的記憶,一個民族對勤勞智慧的犒賞。”

楓涇丁蹄的燒製過程(楓涇古鎮場景重現)

楊燊說,通常來講,人們對食品的要求可能是色香味俱全,亦或者製作工藝獨有門道,但目前看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有文化體驗感的消費”,尤其在快消品甚是繁榮的當今市場,大家對於食物的要求變得更高了。

今年55歲的沈雲金,是楓涇丁蹄的第七代傳承人,現任上海丁義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生產部經理。圖爲沈雲金在記錄燒製好的丁蹄。

“我覺得老品牌在很多方面都會有這個優勢,比如說從百年前一個街邊酒肆裏開始的故事,一直的延續至今的手工藝製作流程,還有今天工業化之後的創意和革新。”楊燊說,對於“老字號醃製風味”來說,未來的製作怎樣能夠更好、更快或是其轉型發展的關鍵嘗試。

“比如說在包裝上讓口味保存更長時間,尤其是符合當下一個快消品存儲、運輸和發送的環境,從這個角度來講的革新,將更符合現在直播帶貨或者說其他全新的消費形式。”

【這些老字號的故事如今正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每天播放......】

哈爾濱食品廠的故事

永久牌自行車的故事

大白兔奶糖的故事

鼎豐的故事

丁義興(丁蹄)的故事

白象電池的故事

.......

民族品牌的輝煌源於對質量的堅持,老字號的新生離不開消費者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