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直是個惜才之人,不過有一事讓衆人感到疑惑,就是他對單雄信的處置方式!單雄信原先是瓦崗寨的一位首領,軍事能力出衆,更是有着"飛將"之稱。

不過,在瓦崗寨失敗解體後,李密歸順了大唐,而單雄信、程咬金等人則歸順王世充。在王世充眼中,單雄信是最厲害的人物,對他不少優待,還封了大將軍一職。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領大軍與王世充和竇建德進行大戰。最終,兩位強悍的對手都敗在李世民的英明領導之下。王世充和竇建德都是"大佬級別"的人物,自然不用李世民對接,自有父親李淵去處理。李世民要處理的就是他們手下的大將,是處死還是收歸己有,都等着李世民做決定。

李世民一向以惜才著稱,爲何非要殺單雄信?玄武門之後才知其英明

圖片:飛將單雄信劇照

讓李世民爲難的是單雄信,一年前這個人險些要了他的性命,在李世民即將要被斬於馬下時,李勣及時趕到。李勣是單雄信的好兄弟,在對方的感化之下,單雄信這才放李世民一馬。就這樣,李世民幸運地躲過了一劫。

如今,單雄信成爲了敗軍之將,是殺是留?全憑李世民一句話,而李世民的想法是直接處死,不留後患。因此,很多人都認爲李世民是在公報私仇,就因爲險些喪命在單雄信手中,如今就要報這個大仇,將單雄信處死。不過,李世民向來以"惜才"著稱,如今真的要錯過這個英才?

當時,李勣爲了護住兄弟單雄信的性命,多次找李淵請求,並且每天都跟李世民做思想工作:此人不能殺,對大唐來說是極大的損失!

然而,李世民與李淵的態度都沒有動搖,依然下定決心要殺掉單雄信。李世民要殺他真是爲了報仇嗎?其實不然,李世民雖然愛才,但是另外兩個原因讓李世民不得不殺他!

李世民一向以惜才著稱,爲何非要殺單雄信?玄武門之後才知其英明

圖片:敗軍之將單雄信劇照

原因之一:李世民"警惕之心"太重

首先,單雄信原先是屬於瓦崗勢力,在隋末唐初之際,瓦崗軍聲勢浩大,影響力很廣。就連李淵也自嘆不如,還寫過這樣的信給瓦崗軍首領李密:"瓦崗勢力乃天下之最,我已年邁,無能爲力了"。

當時,代表着瓦崗勢力的僅有三人,除了李密之外,就是單雄信和李勣,單雄信和李勣都被封爲大將軍,不過單雄信的排名要在李勣之前。

李世民一向以惜才著稱,爲何非要殺單雄信?玄武門之後才知其英明

圖片:瓦崗軍劇照

而李世民則屬於關隴集團勢力,從始至終李世民對瓦崗勢力都有很大的警惕心,一刻也不敢鬆懈。雖然李勣後來爲李世民效力,但是李世民對他一直都持戒心,直到駕崩前都還是不敢完全信任李勣。

李世民曾將李勣外放,然後對李治說道:"如果李勣心有不滿,就將他殺掉,如果他聽命行事,那就可以召回來,也算是對他有恩了"。

可見,李世民對李勣的戒心都那麼重,更何況是對效力於王世充的單雄信?所以說,雖然李世民惜才,但也不會冒巨大的風險。一旦單雄信歸順後反叛,對大唐來說必是沉重的一擊。既然如此,何不現在就把這後患給滅了。

李世民一向以惜才著稱,爲何非要殺單雄信?玄武門之後才知其英明

圖片:爲李世民效力劇照

原因之二:單雄信人品不行

單雄信雖然有勇有謀,英勇難當,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但是他的人品實在不敢恭維,歷來後人對他的評價都不怎麼好。瓦崗山的原始勢力分別是:單雄信、李勣還有翟讓,三人關係十分緊密,李密上山後,翟讓認爲自己能力不足,便讓李密頂替了自己的位置。

不料,李密野心十足,擔心翟讓會影響自己的統治,於是便密謀除掉了翟讓。李密當場放話,如果服我就跟着我做事,有誰不服氣,他的下場就跟翟讓一樣。單雄信一聽此話立馬下跪,表示願意忠心追隨。

然而,在李密帶領的瓦崗軍失敗了,單雄信立馬就轉投王世充,表示願意爲王世充賣命。如此善變,怎敢有英主肯收留?君王最忌諱的就是遭到背叛,而單雄信的做法就如"牆頭草"一般,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如此善變之人,就算再有才也不能留!

李世民一向以惜才著稱,爲何非要殺單雄信?玄武門之後才知其英明

圖片:李密劇照

所以說,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李世民很清楚留下單雄信就是留下了一個隱患,這個"雷"不爆還好,一旦爆炸那就是巨大的威脅。

另外,除去以上兩個原因,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如果留下單雄信,就必然要給予高位,不然就會引起單雄信的不滿。可若是重用單雄信,必然也會引起秦瓊、程咬金等人的不滿。

所以說,不管是重用還是不重用,都是一件麻煩事,一旦處理不好就會產生新的危機。

此外,單雄信和李勣曾是出死入生的好兄弟,如今李勣四處爲單雄信求情,日後若這兩兄弟聯手反唐,那該如何對付?以上,便是李世民必須處死單雄信的原因了。縱使單雄信再有才,也絕對不能留。

李世民一向以惜才著稱,爲何非要殺單雄信?玄武門之後才知其英明

圖片:處死單雄信劇照

事實證明,李世民的決策非常正確,當是最英明的決斷!爲什麼呢?且看五年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處死單雄信五年之後,也就是公元626年。

這一年,在衆人的勸說之下,李世民下定了決心要奪取"太子之位",隨後李世民發起了"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慘烈的政變中,李世民獲取了最終的勝利,最終也如願以償被封爲太子。

李世民一向以惜才著稱,爲何非要殺單雄信?玄武門之後才知其英明

圖片:玄武門之變劇照

不過,就"玄武門之變"的事情經過來看,瓦崗勢力並沒有和李世民坐在同一條船上。對於這件事情,李勣選擇中立,既不幫太子李建成,也沒有站在李世民這一邊。

如果此時單雄信尚在,以他善變的性格肯定會向太子李建成表忠心。如果事情真走到這個地步,那麼玄武門之變以失敗而告終的應該就是李世民了。

李世民一向以惜才著稱,爲何非要殺單雄信?玄武門之後才知其英明

圖片:太子李建成劇照

所以說,當初李世民堅定不移的要處死單雄信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如果單雄信不死的話,很可能大唐的歷史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了!各位,你們認爲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