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後呼籲我們要適應“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一新常態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比如進入公共場所提供或掃健康碼,在密閉的公共場所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我省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防控,復工復產復學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各類公共場所有序開放,但是目前國外新冠疫情仍然呈高位運行狀態,國內仍有零星發病,我們依然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是一種新常態,我們要適應和接受這種工作和生活的新常態。

  我省進入夏季,公衆要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國內某市近期發生的聚集性疫情對我們有些什麼警示?

  炎炎夏日,居民生活和工作中有什麼注意事項?

  可以不用戴口罩了嗎?

  家居開空調、外出就餐等有什麼注意事項?

  ......

  今天,廣東省疾控中心首席何劍峯就我省夏季個人防護提出健康防護建議

  我省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防控,復工復產復學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各類公共場所有序開放,但是目前國外新冠疫情仍然呈高位運行狀態,國內仍有零星發病,我們依然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是一種新常態,我們要適應和接受這種工作和生活的新常態。

  居民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什麼?

  在過去幾個月,聚餐導致的新冠感染聚集性事件屢見報道,最近某地的新冠聚集性感染事件再次警示我們: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聚餐和聚會,少聚餐少聚集就會減少感染風險;

  減少到空氣不流通的室內娛樂場所和公共場所活動,比如密閉網吧、酒吧、KTV等;

  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朋友間可以通過微信羣聊視頻遠距離溝通,同事間遠程辦公,無接觸掃碼、無現金支付等;

  家中老人、小孩、孕婦儘量少乘坐公交車等密閉的交通工具,如需乘坐,務必佩戴外科口罩;

  在公共場所要注意個人衛生,不要隨地吐痰,儘量減少觸摸公共物品,手髒了要及時洗手。

  外出就餐要注意什麼?

  如果要外出聚餐:

  要選擇環境寬敞、通風、整潔的餐館就餐;座位之間保持距離,相隔超過1米;

  建議要使用公勺公筷;

  飯前要洗手;

  儘量採用無接觸式點餐和結賬方式(掃碼點餐和掃碼結賬);

  等位叫號的時候避免扎堆;

  在外就餐不要大聲喧譁,食不言既是一種禮貌,更可以避免說話唾沫飛濺,減少傳播疾病的風險。

  要注意哪些生活衛生習慣?

  最重要的一點,我們都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1.學會科學戴口罩。口罩的安全防護作用是肯定的,在炎炎夏日,空氣流通的地方、居家、一個人開車,學生上體育課、逛公園等時候可摘下口罩,但是如果在醫院、公共交通工具上,還有生病的情況下,大家一定要戴好口罩。提倡個人隨身攜帶口罩,在人流密集、空間密閉/半密閉的場所,或與他人密切接觸時佩戴口罩。

  2.勤洗手。大家都知道七步洗手法洗,我們要大力普及勤洗手,都說病從口入,實際上是手髒,病毒細菌從手到口,入侵身體。戴口罩前後要洗手,咳嗽要用手肘掩住口鼻,咳嗽吐痰用紙巾包住扔垃圾桶,咳嗽吐痰後要洗手,飯前便後要洗手,外出回家後要洗手,再強調,喫零食和任何東西前,要洗手!

  3.做好居家消毒、通風和空調的清潔消毒和管理。去了醫院或者家中有病人污染的物品,用消毒劑按說明進行常規消毒,家中一天三次開窗通風,每次半小時。家庭的分體式空調要清洗消毒後才使用,集中空調要由專業人士清洗消毒後規範使用。

  此外,我們要學會持續觀察家人和自身的健康狀況。

  發燒和咳嗽都是常見的不適症狀,公衆無需過度緊張,平常留意觀察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狀態,如有不適要戴好口罩及時到醫院就診、配合醫院和疾控人員的調查和安排。

  (以上圖片來自人民日報官方微博)

  最後呼籲我們要適應“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一新常態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比如進入公共場所提供或掃健康碼,在密閉的公共場所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離。企業和各類公共場所、餐廳的管理者按照要求落實相關防控措施,我們全社會都積極參與,積極落實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常態防控部署,這樣大家就有一個安全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能夠安居樂業和發展。

  END

  來源:廣東疾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