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5月29日電 (記者 傅煜)記者29日從長沙海關獲悉,克服非洲豬瘟與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湖南大力促進生豬產能恢復,通過嚴密監管、主動服務,今年前5月累計供港活豬59批次、6513頭,居內地前列。而該省暫停21個月的供澳門活豬業務也於近期恢復。

作爲生豬養殖和調出大省,湖南長期以來在保障豬肉市場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非洲豬瘟發生後,湖南將生豬作爲“菜籃子”必保產品之一,省政府出臺“十二條”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各相關職能部門配套具體措施,從項目資金、養殖用地、金融保險等方面全方位給予生豬產業發展最強最惠政策,提振了養豬企業和大戶補欄增養的信心。

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湖南生豬、能繁母豬存欄量已連續6個月環比增長。至今年3月底,湖南生豬產能建設已有48個項目陸續投產,新增生豬產能170萬頭。

湖南活豬在香港、澳門長期享有市場美譽。爲確保疫情期間活豬安全穩定供港,長沙海關積極開展供港活豬註冊飼養場存欄數量摸底調查,每週覈實企業存欄數據,實時掌握每日內地供港活豬數量和拍賣價格,指導企業合理穩定供港;以最嚴格措施加強非洲豬瘟全鏈條防控,不斷強化供港活豬源頭檢疫監管;強化企業、產地海關和長沙海關生物安全風險三級評估機制,落實各項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強化企業日常檢疫監管,持續開展高強度監測,今年1-5月,共抽檢1025個血樣,確保供港活豬安全。

5月24日,105頭活豬經衡陽海關現場檢驗檢疫合格後,從湖南新五豐股份有限公司常寧宜潭分公司發往供澳活豬珠海過駁站。這標誌着暫停21個月的湖南供澳門活豬業務正式恢復。

據介紹,湖南以往每年供應澳門活豬規模穩定在2萬頭左右。但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湖南等廣東以外省份活豬暫停供澳,內地供澳活豬總體數量下降明顯。近段時間以來,廣東省內註冊養殖場供澳活豬數量已經難以滿足澳門市場需求。在海關總署指導下,長沙海關聯合拱北海關,積極對接珠海地方政府和澳門市政署,監督指導湘粵澳多家企業從中轉過駁站建設、源頭疫情防控、安全穩定保供和專項調查研究等多方面持續推動湖南活豬恢復供應澳門。(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