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拥有市场、产业与营运模式的中国,几乎已经可以扭转乾坤的“变天”,而美日德曾经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如今却危如累卵,西方国家还能制衡中国的,竟然仅剩下背后深藏在车内的半导体等关键零件。根据估计,2018年全球汽车市场总值为5.3兆美元,到2030年会增加到8.9兆美元,但目前仅占1%营收的出行服务,在2030年时贡献值将达到22%,甚至是整个产业获利的30%。

软银董事长孙正义2019年6月22日来到台北分享他对产业的看法。孙正义说,117年前成立的福特汽车发明了流水线,让汽车真正成为工业。不到几年,纽约街头的马车被汽车取代了。孙正义说,再过几年,街头将是自驾车的天下,现在的传统汽车与运作习惯将会被电动车与车联网取而代之。

根据估计,2018年全球汽车市场总值为5.3兆美元,到2030年会增加到8.9兆美元,但目前仅占1%营收的出行服务,在2030年时贡献值将达到22%,甚至是整个产业获利的30%。

我们相信,借由在地连结的服务所形成的产业链,将改造汽车产业与关联的服务业,我们也相信,人口众多的亚太市场将是各种软硬件产品角逐的主战场。然而,在整个产业供需结构的背后,我们最该理解的是如果“出行服务”占比如此显著,那么在整个汽车的供应链中,哪个环节会承担成本最高的“重资产”呢?从制造业的角度观察,那些愿意背负重资产的业者,可能是制造厂商最好的目标客户。

过去全球主要的市场驱动力来自美欧日这些先进国家。1990年时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有40%来自北美市场的贡献,西欧十几个主要国家贡献了30%,日本也有10%。但个人计算机是“白领”商机,没有受过充分教育的人,不会以个人计算机作为处理信息的工具,先期参与工业革命的欧美日先进国家当然也成了市场的主流。

2000年以后,以手机为平台的行动通信与智慧应用的大环境逐渐形成,这是个“数人头”的商机。美国固然仍是世界翘楚,但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早已让给中国大陆,甚至因为中国的经济成长动能,中国手机市场的规模已经是美国与印度市场的总和了。

其次,中国意图利用本土市场,带动本国产业的改造。面对被称为第三台行动计算机,电动车、车联网正是手机市场饱和之后,诸多电子大厂意图染指的大商机。当我们从来自西方主流世界观察汽车产业变化的版本出发,对照我们所熟悉的亚洲供应链、人口结构观察汽车产业的变化时,也许会有不同的认识或判断。

根据OICA(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协会)的调查,2019年全球乘用车总销售量为7,802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量为2,575万辆,占全球市场的33%。中国人口多达14亿人,很多又是初次购车族,对全球重要的车厂而言,中国市场不可或缺,无法在中国市场插旗、制造的企业,意味着丧失了高成长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划战略显示了以国内市场吸引外资,建构整个汽车产业供应链的超前思维。透过国际车厂的投资设厂,中国拥有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包括后视镜、仪表板、弹簧,甚至车用镜头等各种汽车零组件,没有中国供应链的支撑,已经无法组装一辆完整的汽车。

有了汽车产业的配套工业之后,中国选择以新能源车(电动车)做为挑战全球霸业的试金石。新能源车更在中国政府政策的推波助澜之下,年年高度成长。估计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的销售量可达106万辆,是全球市场的48%。尽管这个数字与2018年105万辆的巅峰时相去不远,但在全球的汽车产业中,中国厂商已经举足轻重,未来的电动车与车联网商机,几乎都在中国的掌握之中。

不仅如此,中国还釜底抽薪,全力发展车用电池产业。2019年时,全球10大车用电池供应商就有6家来自中国。中国不仅借着国内市场的优势,试图发展蔚来汽车等本土的车厂,也利用中国拥有的稀土优势,顺势培养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BYD)这些车用电池厂。

当传统汽车的内燃机不再是传统车厂的竞争优势时,中国车用电池业者也联手布局新的产业标准。拥有市场、产业与营运模式的中国,几乎已经可以扭转乾坤的“变天”,而美日德曾经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如今却危如累卵,西方国家还能制衡中国的,竟然仅剩下背后深藏在车内的半导体等关键零件。我们预期未来全球的汽车产业,将不是双B、福特、通用,甚至丰田、日产主导的大厂寡占世界,而是切割成几个不同,各自拥有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族群。

首先,我们相信来自中美的网络巨擘不会缺席,美国的Google、亚马逊、Facebook、微软与Tesla,都会结合半导体大厂将影响力延伸到汽车这部行动计算机上。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与华为则是中国国家队的成员,加上滴滴打车等出行服务,中美各占山头,中国企业依然动见观瞻,只是影响力会侷限在14亿人口与相对友好的国家领域中,被挤压的将是德日韩这3个汽车产业都占GDP 10%以上的工业国家。

未来传统知名的车厂可能与电子大厂结盟,部分取代日本电装、德国博世、大陆集团或加拿大Magna International这些世界级的汽车产业Tier 1零组件供应商,而电子专业制造厂与传统车厂的结盟,不仅可能影响传统汽车工业的格局,这些大厂甚至可能与新兴国家合作,共同组建区域性的生产体系。可以想象的市场商机,除了替代传统汽车品牌大厂之外,一旦自驾车的运作环境成熟,将乘客送达地点,会比汽车的舒适性重要。对送货的车辆而言,顶级的音响系统也不是重点,那时谁还会愿意为了品牌优越感付出额外的代价呢?

根据Gartner估计,全球半导体的消费金额中,有81%来自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需求,而车用半导体所占的比重,则将由2018年的9%,提高到2023年的12%,中国当仁不让,必然也会是全球车用电子的第一大消费国。

中国在这个被看好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掌握先机,中国的影响力大到Tesla不惜动用美国政府的力量,独资到中国的上海设厂,也邀请腾讯投资Tesla,插旗中国市场的野心不言可喻。

至于现代汽车这些二线业者,在主流的乘用车市场上逐渐退却,2020年CES展中,现代汽车越级挑战个人飞行器,但背后的财报显示,现代汽车的获利从5年前超过120亿美元,到现在仅剩下20多亿美元,而且随时要忧心亏损的风险。现代汽车面对新局,剑走偏锋,试着在更前瞻或利基的市场中找到生存空间,而Sony也以Vision-S的概念车,尝试推广电动车/车联网的商机,也许Sony希望争取的也不是汽车的商机,而是在传感器与影像视讯上的专长优势。

中国业者踌躇满志地走在台前,在中国以国内市场为诱因,以政府政策为依靠的双轨战略下,中国工厂的生产规模大增,进口的半导体零件成为我们观察中国改变的关键。根据IBS的调查,2006年时,半导体进口金额仅有794亿美元,到2020年时将达2,308亿美元。一切按照剧本推演的话,2030年中国进口的半导体金额将达6,000亿美元以上。

如果这个大局不变,中国必然善用国内市场需求,建构自己的核心产业,以避免产业的发展关键被西方势力所掌握。一个具有内需市场,又有核心产业的新中国,至少有20、30年可以主导亚洲地区的供应链,并且在10年内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产业霸主,一旦梦想成真,那时候我们也可以开玩笑:“朝鲜半岛,甚至日本列岛也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上摘自黄钦勇新着《断链之后:科技产业链的分整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