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有人看了十幾遍,有人看了二十幾遍,播了九年,依然是衆多小主愛看的清宮戲。爲什麼那麼耐看?我總結了一下我看《甄嬛傳》的五個角度,與君共賞。
01 從世俗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視劇女主的男人數量至少是3個起底。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想了想,有大量時間刷電視劇的人羣,主力大軍還是女性。雖然對外標榜獨立、個性、自信,但是回到家卸下疲憊還是想有個人來好好愛自己。如果現實中沒有,那隻能往虛擬的電視劇裏尋求了。
從這一點看,人的心理需求和外在表現是平衡的,在外有多獨立,在內就有多渴求被愛。而各種各樣的古裝劇、宮鬥戲,不過是變了“相”的偶像劇。
拿《甄嬛傳》來說,甄嬛一生有3個男人對她影響甚大,分別是溫實初、皇上、果郡王。這三種男人也滿足了女性觀衆對於“優質伴侶”的所有想象。
一個死心塌地,不管女方是否婚嫁,就是拼命付出;一個有權有錢,除了萬般寵愛,還能助你打怪升級,榮耀加身;一個帥氣浪漫,各種花花心思逗人開心,甜言蜜語。
不要覺得在牆根下曬太陽,說張家長李家短的婦人有多粗俗。生活,說白了,也就那些事。
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無非百姓的柴米油鹽。人生冷暖,論到極致,無非男人女人之間的一個情字。
溫實初,老實本分,很像身邊的一些人,比如醫生、教師、IT、公務員。他們的社會身份鮮明,正如他的簡單心思一樣;皇上,就像現實中有錢有勢一派,實實在在的豪門;男二號果郡王,雖然身份上遜色了點,但的確是高富帥。關鍵是這個高富帥有情調又專情,實在是個稀有物種。
但三種男人有個共同點,都脫離了“生存階級”,裏面最差的溫實初放到現在,好賴也是北京協和的醫師主任······
02 從細節看
不管是一支步搖、一壺螺子黛、一本奏摺、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話,亦或是一個鏡頭,都蘊含深意。
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專門寫了孫儷的7場哭戲:孫儷演技有多棒?甄嬛傳這7個人死了,7場哭戲,精彩絕倫!
隨着人的年齡的成長,經歷的事情不同,心境也會不同,自然表現出來的悲傷的層次亦不同。
細節一,碎玉軒的“芳貴人”。
這個從未出場,這個從未出場,卻讓人感覺真實存在的人物角色。
芳貴人因麝香小產,鬱鬱寡歡被打入冷宮,也預示了甄嬛的下場——因麝香而小產,鬱鬱寡歡失去聖心。
細節二,最想害眉莊的是皇后。
皇后最善於的就是,借刀殺人。皇上讓眉莊學習六宮事務,其實是分了皇后的權,有人來分自己的蛋糕,哪裏忍得了?
例菜減半的主意是皇后引導眉莊想出的,而在這個政策實施過程中,皇后還刻意帶頭表率,並把最愛計較的華妃和齊妃的例菜統統也減半。最後,惹得華妃忍不住出手,以眉莊“假孕爭寵”的名義把眉莊拉下神壇。
諸如此類,環環相扣,實在值得細看!
03 從詩詞鑑賞的角度看
我承認,《甄嬛傳》裏的詩都非作者原創,這一點,無法與她所致敬的《紅樓夢》相比。但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曹雪芹,當然也不會有第二部《紅樓夢》。
不過,跟其他古裝電視劇爲了假裝有文化動輒就拿李、杜、白的名篇來配比,《甄嬛傳》裏用詩之考究,就不知道要甩他們多少條街了。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當皇上問眉兒爲什麼喜歡菊花,而她用這句詩回答皇上時,就知道這句詩註定了沈眉莊的性情,又註定了她的命運。
甄嬛生下公主,心灰意冷,告別皇上時吟誦的那首詞,出自卓文君《訣別書》:“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仔細讀來,實在揪心!
後來熹妃回宮,產下雙生子,皇帝大喜,封她爲熹貴妃、賜協理六宮之權,要讓嬪妃們都知道“朕最看重的,是你”。甄嬛用唐代女詩人李冶的《八至》來應答他: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短短几個字,道盡了夫妻之間的相處智慧:夫妻間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可以至親,也可以至疏······
這當中愛恨微妙,未經情感風浪的小姑娘是很難真正懂得的,必得要飽經滄桑,才能指點歸帆。
04 從古人的生活方式看
《甄嬛傳》裏的每一個節日,重陽節、端午節、元宵節、中元節、七夕節、中秋節、二月二龍抬頭······都在做各種有意思的事情。就算用苛刻的現代化眼光來審視挑剔,仍有掩飾不住的文化深厚和悠然格調。當真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厚重的文化,真有厚重的光彩啊。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描寫宮廷生活的有很多,最著名的應該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它用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後宮女子的生活百態:妝扮、賞花、採摘、奏樂、歌舞、弈棋、賞畫、讀書······畫中共出現人物一百一十五人,總結起來她們的生活就是,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
如今宮廷戲氾濫嚴重,《甄嬛傳》能夠在一系列的宮廷戲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對歷史的尊重,對傳統文化的探尋。
05 從生存之道看
宮鬥,是整部劇的精髓,也是看點所在!甄嬛後來認可並遵循了後宮的規則——因利而聚,因利而散。事實上,從古到今,哪個團體不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紅樓夢》如此,《甄嬛傳》如此,現代職場亦如此。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天道》裏王明陽把它概括爲“生存的藝術”。現在想想,實在概括的可謂精準。
甄嬛善於示弱,剛開始可能是本性使然,後來就是有意爲之了。入宮之初,她似乎抱定了不參與後宮你死我活爭鬥的決心,甘願過清貧但不失尊嚴的日子。但也許只是在踐行她爸爸告訴她的“韜光養晦,以圖後謀”的策略。
具體詳情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爲什麼甄嬛這麼牛逼?進宮前一夜父親的話纔是真相!
這樣的宮鬥戲之所以走紅,是因爲它們和當今職場文化和規則的不謀而合。當然,我並不是要你做人一定要八面玲瓏、陽奉陰違、籠絡人心。但這些卻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卻希望你明白,無論什麼時候,別高估關係,別低估人性。
在善良與醜惡之間,從來都是一轉身的距離。
(作者:墨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