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曾聽說過“越王勾踐劍”吧?自1965年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羣1號墓出土以來,這柄歷經千年依舊閃耀着瘮人寒光的寶劍,便從此被譽爲了“天下第一劍”,其價值已經不能用金錢來估量,數十億甚至上百億也不一定能買的走。但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像越王勾踐劍一樣歷經千年不鏽的寶劍並不止這一把,這柄劍被找到時還發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馬承源是上海博物館的館長,回想起他一步步走到今天實在是不容易,馬承源是浙江鎮海三北鎮方馬村人,1928年10月出生。在成爲上海博物館館長之前,他已經在博物館工作過312年了。

  從上海大夏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不久,他便被調到了上海博物館工作,當時的上海博物館正開館兩年,也就是在1952年開館的。馬承源很喜歡這份工作,因爲他自己的就是文物愛好者,在工作之餘還常跑古董攤。

  馬承源覺得自己沒有太多的功底,因此只有成爲一個行當裏的專家,將來纔能有所發展。因此他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青銅器最爲研究對象,很快成爲了這方面首屈一指的權威,堪稱是其中的泰斗級人物。

  馬承源編寫的《中國青銅器》一書,不僅系統地從青銅器各方面對中國青銅器的特性做出了總結,還獨闢了“青銅器鑑定”一節,對各類作僞手段都做了詳細的說明。因此在青銅器領域,是真文物還是假文物馬承源自然是一眼辨出。

  1995年10月馬承源來到香港出差,他習慣性的跑到古玩街溜達,這一次馬承源來的地方是麻油地,他是這裏的老顧客的。原本只是抱着觀望的心態,卻在一個擺滿了古劍的地攤停了下來。擺放在正中的一併古劍引起了馬承源的注意。

  馬承源仔細一觀摩,發現這柄劍上有些許藍色的小結晶,這種結晶通常要最好的青銅材料,歷經上千年纔有可能出現,由此便可見這柄劍絕對是真貨。馬承源假裝淡定的問價錢,結果老闆竟獅子大開口要價200萬港幣。

  馬承源哪裏來的這麼多錢,又害怕老闆將這柄劍賣掉。於是他很快找到了一家相熟的杭州鋼鐵集團並將情況說明了。沒想到對方很慷慨答應出資,並以捐贈的形式送給了浙江省博物館。如今這柄劍已經是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如果非要給這柄劍估價的話,至少在十億以上。那麼這到底是誰的佩劍呢,爲何能如此的名貴?

  原來這柄劍正是越王勾踐的兒子鹿郢的佩劍名叫於睗劍,製作材料和勾踐的佩劍幾乎如出一轍,而且保存要比越王劍更加的完好,亮澤如新,寒芒泠泠,歷經了2400多年依舊不鏽不蝕,風采依舊。而且這柄劍還有完整的劍鞘,這是在古劍中實在是太少見了,堪稱劍中之極品,稀世之珍寶。好在攤主不識貨,否則想要200萬買回可就千難萬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