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凌雲5月25日訊(通訊員 牙宏威 袁永勇)“我們寨子與沙裏鄉僅一山之隔,但以前要去沙裏鄉趕一次集市卻要走半天。”提起幾年前繞遠路、行爛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日子,凌雲縣沙裏瑤族鄉那仰村村民張國羣感慨萬分。

凌雲縣屬於典型的山地地形,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峯際連天,山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93.32%,複雜的地理環境導致該縣交通內聯不通,外聯不暢,羣衆出行困難,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影響脫貧攻堅進程。

自新一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凌雲縣全力向交通基礎設施發起總攻,着力破解交通瓶頸制約,補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差這個短板。

經過幾年奮力攻堅,凌雲連接外界的樂百高速路,凌雲至田林縣、凌雲至鳳山縣的二級路,凌雲至巴馬的三級路都已建成通車;對內基本實現鄉鄉通二(三)級公路,行政村通四級路,20戶以上自然屯實現硬化路全覆蓋,此外,還圍繞產業發展積極修建產業道路。

日趨完善的交通路網,不僅解決了農民的出行難問題,也鋪就了一條農村致富和鄉村振興的“快車道”。

“現在通組路、產業路修通後,老闆直接開車到地裏、圈裏收購農產品,我們村的茶葉、砂糖橘,林下養殖等多個產業迅速發展,羣衆奔康致富幹勁更足了。”凌雲縣玉洪瑤族鄉鄉巖佃村第一書記姚懿嫺堅定地說。

修一條公路,引領一方產業、帶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如今,凌雲縣境的高速路、省道、縣道、鄉道、村道、通組路、產業路,形成了“干支相連、區域成網”的路網格局。

“坐在家裏能夠網購快遞、銷售特產,對於我們這個邊遠的農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事,但現在卻實現了。”凌雲縣朝裏鄉蘭臺村潘芝恆激動地說。

隨着農村公路“毛細血管”不斷完善,凌雲不斷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的建設,不斷提升城鄉物流配送能力,在該縣各村屯基本具備“山貨進城,城貨下鄉”網絡服務和物流配送能力,同時也爲農村羣衆提供了創業的舞臺。

高山擋不住,天塹變通途,鋪下的是路,連接的是心。一條條暢行鄉村的公路,不僅改變了凌雲的交通條件,也成爲惠及民生、綠色發展、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