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每個孩子出生前上帝都會給他(她)送去祝福,孩子由於非常纖弱,很害怕,問上帝怎樣才能活下來。上帝說他給每位孩子都安排一個天使,會照顧孩子的一切......那個天使的名字就叫“媽媽”,做好道一個合格的媽媽不是憑本能就能做好的,想做一個優秀的媽媽更是需要學習育兒知識,從孕育孩子之前就應該做好一切心理和專生理的準備,做好一切精神和屬物質的準備。接下來跟小編一起來看本期育兒知識!

當孩子不聽話,或者做某件事沒有達到家長標準的時候,家長會怎麼做?

這種情況最常見於孩子學習,一些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沒有動力,學習成績總是在班裏墊底,爲了能讓孩子學習更加用心,就會出現兩種不同做法的家長,一種家長會以懲罰的手段去逼迫孩子學習,比如恐嚇孩子不讓他上學,或者是考試成績不好的話會責罵孩子;另一種家長則是通過獎勵孩子的方式來誘使孩子學習,比如獎勵孩子玩具、電腦,或者是帶孩子去遊樂園等等。

如今對於家長不該責罵孩子的說法越來越盛,更多的家長則會通過第二種方式去誘使孩子學習,那麼通過獎勵孩子的這種方式讓孩子去學習,就真的起作用嗎?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將小白鼠放在一個箱子中,在箱子中有一個按鈕,當小白鼠碰到這個按鈕的時候,就會有食物出現,一來二去小白鼠發現這個規律之後,就會自動去摁按鈕來獲取食物。後來斯金納又把小白鼠放到了另一個有按鈕的箱子裏,只是這次不一樣的是,當小白鼠不摁按鈕的話,就會有電擊出現,當摁下按鈕之後,才能避免自己被電擊。

只是這次與上次不同的是,當有食物出現的時候,小白鼠會自己摁按鈕,當這次沒有電擊的時候,小白鼠就不會去摁按鈕。於是斯金納得出一個結論:獎勵比懲罰更加有效。

這是心理學史上一個著名的實驗,但是這個實驗卻有一個致命的漏洞,那就是他把人性過於簡單化。要知道人性是複雜的,並不像小白鼠一樣有獎勵就去做,沒獎勵就不做,而是與環境和性格有息息相關的關聯,這個實驗放在人身上的話,實際上並不成立。

在1971年,心理學家德西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讓兩組孩子去做題,其中一組孩子在做完題之後會得到獎勵,而另一組孩子則是無償做題(前提上這組孩子並不知道另一組會有獎勵)。等做完之後,他又讓這兩組孩子自己選擇無償做題,之前有償做題的孩子不願意無償做題,而另一組本來就無償做題的孩子,則更樂意選擇解題。

心理學家德西的這種實驗,又叫做“德西效應”,而德西效應在育兒過程中最爲常見,比斯金納實驗更加切合實際。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向來要求孩子自律,然而當家長通過獎勵孩子的這種方式,來逼迫孩子,其實反而成了“他律”,而當在沒有獎勵的情況下,孩子則會表現的漠不關心,不願意去努力,容易養成孩子的功利心。

其實長期以獎勵孩子來促使孩子成長、進步的家長,應該對此感觸頗深,最先是家長想要給孩子一點動力,讓孩子更有信心去努力,然而隨着日後成長,孩子每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問做好之後能有什麼,家長不給的話孩子就不做,令家長喫盡了苦頭。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現在反而成了家長的事,本末倒置自然不會有怎麼樣的好結果。

爲什麼獎勵孩子,反而會讓孩子變成這副模樣呢?其實原因有三:1、目標轉移;2、變得貪婪;3、產生厭倦心理。

當家長以獎勵去誘導孩子的時候,會讓孩子把目標從努力方向轉移到獎勵本身上。比如孩子這次考試沒有考好,家長答應孩子,如果孩子下次考試進班裏前幾名的話,就帶孩子去遊樂場。於是本來孩子的目標是下次考好試,然而經過這樣一番獎勵之後,孩子則會把目標從開始轉移到遊樂園上,努力不是爲了能讓自己下次成績更好,反而是能去遊樂園。

這種效果在剛開始的確顯著,孩子能努力達到家長要求,然而一旦家長沒有再給孩子獎勵的話,孩子自己則會放鬆不少,從而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一直等到家長再次以考好試獎勵孩子什麼東西,孩子學習成績纔會再次回升。

孩子目標轉移的話,會導致本來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如今卻變成了家長的事,從孩子心理變化來講,就是你不給我獎勵,我憑什麼好好學?所以說,獎勵方式從這點來說要不得。

再說貪婪心理。人在剛出生後,並不存在貪婪的心思,貪婪是後天出現的心理,而很多心理則是孩子父母一手造成的。

獎勵屬於正反饋,屬於反饋機制的一種,即孩子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家長就要對孩子做出怎樣的獎勵。比如孩子本來在班裏墊底,家長答應上升十名的話,就給孩子100塊錢零花錢。於是孩子在名次上升十名之後,家長又說再上升十名就給200。於是當家長告訴孩子,名次達到前十名的時候,就給100塊錢零花錢,孩子便會說爲什麼墊底時上升十名給100,現在考到前十也纔給100元,因此孩子覺得這樣做會不划算,從而不願意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

因此說,當家長以獎勵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做成某手,在下一次繼續獎勵孩子的時候,孩子則會提出比上次獎勵更高的要求,家長不答應的話則不去做,這就是貪婪心理作祟。

最後一種厭倦心理可能很多家長並不明白怎麼回事,家長都給獎勵了,孩子還能厭倦?的確,獎勵不會厭倦,然而努力卻會厭倦,因爲當家長對孩子提出某種要求的時候,孩子並不能一次性就做好,當孩子爲了得到獎勵去努力,但屢次卻總是失敗的時候,孩子就會厭倦努力,心想獎勵不要也罷,最終變成了自暴自棄的結果。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裏,如果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大家也可以關注小編,小編每天都會不定時的爲大家更新育兒小常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