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物流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不斷提升,製造業效益降低問題日益突出,尋求差異化競爭成爲企業生存發展的主題。如今,常州製造業越來越善於在“小”字上做文章,小批量、多樣化私人定製成爲企業在疫情後期牢牢抓住訂單的法寶。

早上八點半,位於金壇經濟開發區的康誠(江蘇)機械有限公司裏,各生產車間早已忙碌起來。生產線上的各種接頭、閥門將出口到不同國家。康誠規模不大,員工不足100人,但產品多達1000多種。

“我是給客戶定製化做產品,客戶需要降成本,甚至需要研發一個產品,缺一個配件,需要一個供應商來解決多品種、高質量的要求,我們所有的客戶沒有把我們看作是備胎,我們是他唯一的,非常重要的供應商。”康誠(江蘇)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軍說。

在數字化經濟衝擊下,定製化訂單越來越多,訂單的小批量、多樣化趨勢增強。根據用戶的獨特需求,定向設計、研發、製造的非標產品,爲康誠機械贏得了市場空間。目前,公司定製產品利潤普遍高10%,部分世界500強企業及行業龍頭企業都是公司的主要客戶。

除了產品,流水線也能個性化定製。位於鐘樓區五星街道的中科摩通(常州)智能製造有限公司深耕非標自動化行業十多年,非標自動化裝備線解決方案在汽車零部件及汽車電子、揚聲器磁路電聲等行業需求廣泛,這些行業對產品精度要求越來越高,私人化定製生產線便應運而生。

中科摩通(常州)智能製造有限公司市場運營負責人王曉龍說:“生產質量的穩定性質量有保證,不像人工,前一秒做的產品跟後一秒做的產品,質量有差異,原先從前到後至少需要15個人左右,現在這條產線整個就是無人化,生產效率提高了30%。”

業內人士認爲,“私人定製”是工業4.0的核心之一,日漸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催生出定製製造業的廣闊市場,在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的支撐之下,常州製造業通過產品結構和製造過程的重組以及流程再造,充分運用現代管理信息技術、新材料、柔性製造等先進理念,以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技術爲特徵的“批量定製、按需生產”的模式正在形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