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原著出自於“馬親王”,從《長安十二時辰》其實就可以看出,馬伯庸先生自身的文化知識積累和文筆構思還是強於不少因爲時代紅利而爆紅的網絡作家的,劇本的紮實,除了人物塑造具有特色,不臉譜化,各種虛構的情節和情景在細節上也都有歷史依據可依,這也使得這樣的故事在影視改編後不會像很多熱門網絡小說一樣劇情灌水。目前已經播出的30集,故事完整度是非常高的,在前三集便已經自然地介紹到了五脈勢力劃分、許家和老朝奉的仇怨等等關鍵的前提劇情,同時點到即止,毫不拖泥帶水,沒看過第一部的朋友以及沒看過原著的朋友,是絲毫不影響觀感的,因爲第一部第二部演員有差異,主創團隊風格也有所差異,強行代入反而是有所幹擾。

一年前播出的由夏雨,喬振宇,蔡文靜等優秀演員主演的《古董局中局》由其獨特的選題和縝密的劇情邏輯,加上主演陣容精湛的演技,一躍成爲當時業內的口碑之作。

時隔兩年,它的第二部《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低調歸來,卻遭遇了熱度不夠,作品質量也被質疑的窘境。

這一次劇方從導演就進行了更換,原來的五百和餘慶導演換成了費振翔導演。

這次費導選擇了一條更爲穩妥的影視改變方式,主創團隊在最大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還原,大刀闊斧對劇情進行改編的部分很少。

儘管許多觀衆認爲在現在這個IP改編的市場,像劇組這樣進行大部分保留原著會喪失新意,但小編作爲觀衆倒認爲這樣的操作不失爲一個聰明的選擇。

《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原著出自於“馬親王”,從《長安十二時辰》其實就可以看出,馬伯庸先生自身的文化知識積累和文筆構思還是強於不少因爲時代紅利而爆紅的網絡作家的,劇本的紮實,除了人物塑造具有特色,不臉譜化,各種虛構的情節和情景在細節上也都有歷史依據可依,這也使得這樣的故事在影視改編後不會像很多熱門網絡小說一樣劇情灌水。

而原著已經很棒了,以這個小說爲藍本,故事本身不會差。

只要敘事節奏和演員表演給力,是能夠呈現出讓人驚喜的效果的。

而這部劇的主演團隊已經有了夏雨這個量級的影帝坐鎮,那麼主創團隊與其將精力投注在如何改編原著使得劇情有所翻新,倒不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製作和細節上的雕琢,事半功倍而且少了許多麻煩。

說到這裏,許多對這部劇有疑慮的觀衆,其實大都是因爲習慣性地拿它與第一部作比較,覺得差異太大。可實際上這部劇連導演都已經更換,主演團隊也只剩下一個夏雨,整個劇情的表達風格以及側重點都不一樣了。

建議一些在觀劇過程中代入第一部劇情的朋友,不要把《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當作第一部的續集來看,用一個看待獨立故事的眼光來看觀感會更好。

目前已經播出的30集,故事完整度是非常高的,在前三集便已經自然地介紹到了五脈勢力劃分、許家和老朝奉的仇怨等等關鍵的前提劇情,同時點到即止,毫不拖泥帶水,沒看過第一部的朋友以及沒看過原著的朋友,是絲毫不影響觀感的,因爲第一部第二部演員有差異,主創團隊風格也有所差異,強行代入反而是有所幹擾。

當然,這部劇處理得最好的地方,小編認爲還是節奏足夠明快。

即便《清平樂》收官有些日子了,小編也還是忘不了那部劇像噩夢一樣的節奏感。前期芝麻大的瑣事都能花整整一集來講,結果快要收尾的時候,因爲篇幅不夠了,被迫刪減了徽柔公主和梁懷吉的戲份,導致整部劇意義不明。

藉着尋找老朝奉爲引子,從主角設局抓大眼賊,到五脈大會的宣戰,再到去河南勇闖成濟村,接着是清明上河圖真假之爭,三人組智鬥氣功大師,尋找戴海燕,整個敘事脈絡清晰,小高潮迭起,節奏太工整了,可以說漸入佳境。

這部劇從演員選擇,題材定位上來看,都不是普通的流量劇,所以沒有出現許多網友口中的“爆紅”,但這不意味着這不是一部好劇。

所謂“沒有第一部拍的好”,小編也更傾向於這是觀衆沒有脫離第一部的風格纔會有的誤解。

如果說是從劇本對於原著的還原,和整體的氛圍營造,還有各種高能設定以及服化道的展現來推薦,那小編必須說,《古董局中局》無論一二部都非常值得一看。

而且各位主要演員的表演功底過硬,演技都在線,沒有小鮮肉生硬表演刷屏的亂象,也使得整部作品誠意滿滿,這種從IP挑選就十足用心的團隊,個人覺得值得給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