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首詩是杜甫爲諸葛亮而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一千古名句就是杜甫悲壯之懷的真實抒發。

人有喜怒哀樂之情,故而詩也有喜怒哀樂之境。如果要論其中之“哀”,杜甫和他的詩作絕對是排在首位的。我們知道,杜甫一生顛沛流離,貧窮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他,所以生活給予了他太多沉重,而這樣的沉重都化作了一行行動人的詩句,被人們吟誦到今天,比如《春望》,比如《登高》。

那麼杜甫僅有“哀”嗎?當然不是,他心懷家國,情感自然少不了“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一千古名句就是杜甫悲壯之懷的真實抒發。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是杜甫爲諸葛亮而寫。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當時杜甫受安史之亂的影響,流落到成都,當他踏入這片蜀漢故地的時候,親眼目睹了諸葛先生的廟堂之貌,不由生髮許多感想,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詩。

首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此聯中作者直接點明人物及相關物象,前後句是以問答形式輸出。“柏森森”三個字不僅寫出了祠堂的不凡氣勢,也將寫出了諸葛亮在作者心中的至高位置;杜甫爲什麼要寫諸葛亮,就是因爲敬佩他,在杜甫看來,也只有諸葛亮纔是真正的丞相。“尋”字也用得意味悠長,流露出作者情感上的一種追尋與寄託。這一聯成功塑造了一個莊嚴氛圍,令人讀後肅然起敬。

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頷聯是純景描寫,前一句從視覺出發,後一句從聽覺出發,構成了一幅美麗的自然圖畫,畫面生動有趣。不過其中的“自”和“空”兩個字又爲意境增添了許多落寞之感,所以作者的筆調詩中很統一,情感烘托再見效果。這麼好的景色沒有人欣賞,這麼動聽的鳥聲沒有人聆聽,足見此處環境的寂靜與蒼涼,也足見作者內心的孤獨。

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此處作者正真過渡到情感來寫,在前面內容的基礎之上他做出了回憶,寫到諸葛亮當時的人生際遇以及他的政治功績。諸葛亮被劉備的“三顧茅廬”而感動,從而輔佐他治理江山,一生忠心耿耿,殫精竭慮。前後兩句邏輯嚴密互成因果關係,而且練字匠心獨運,使這句詩顯得大氣沉穩、富有張力。

這裏又不得不再次爲杜甫的寫詩水平豎大拇指,他在句中沒有藉助虛詞的力量,卻將“流水對”作的如此精妙。可以說,在所有詩人的律詩中,杜甫的作品對於格律詩研究方面的貢獻是最大的,這個是詩詞界公認的事實,詩巷在課程、課後也都引用了不少的實例講解過。學習格律詩及其寫作的朋友,歡迎訂閱我們的課程跟隨系統的學習:

尾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一聯穩住了前一聯的氣勢,將合句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它將情感再遞進一層, 從局面上放大一開來。諸葛亮縱然身懷絕技,但最終還是沒有避免悲劇的發生,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是多麼令人傷痛的結果,所以“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的痛是所有英雄共同的痛。此處作者看似在寫諸葛亮,實則也是在寫自己。他又何嘗沒有同樣的抱負,但最終卻落得個“身無歸處”的境況而難免“淚滿襟”。

作者的情感是悲傷落寞的,但悲傷之外更有許多豪邁與壯闊,或許也只有正真讀懂杜甫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悲與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