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有了行人碰撞保护的理念,比如沃尔沃、本田、领克等品牌都已经在量产车上使用,各家设计不同也叫作“防护引擎盖”或者“行人安全气囊”。除了功能上的“设计过度”,造型“设计过度”的品牌你们会想到谁呢。

今年以来我司制作了不少新车测评,发现自主品牌的一些车型已经显而易见地成为了新晋“流量担当”,其中就包括红旗H7、领克05、长安UNI-T等等。

这些车型在各个平台都能收获大量评论互动,比如在B站的弹幕达到上千条是普遍现象。观众讨论的点主要集中在“设计”,某些设计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还是仅仅为了博眼球而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呢?

比如我在领克05视频中列举了十多处设计小彩蛋,做得像打火机一样的车钥匙,每一处充电口都设计了照明灯,温控旋钮外的灯光随操作变色,就连踏板的造型也是和内饰风格呼应的,还有无极调色的氛围灯,每一处门板储物格底部都有防滑垫、杯架盖板带有阻尼……

其中一些是非常实用、细心的设计,另一些确实是追求美观,追求设计感的锦上添花。评论自然也就呈现两方观点,一种是为自主品牌注重细节和品质点赞,另一种则是吐槽这些“细节纯属多余”,不如“细节少一些,价格降两万”更实在。

同样在长安UNI-T的评论中也可以找到不少类似观点,觉得不过是些“花里胡哨”的设计,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而已。

我个人立场是支持自主品牌做好细节、追求品质感的,希望能早日脱离堆配置、比拼性价比的恶性循环。颜值即正义,为好的设计买单没有错。只不过真要谈“设计过度”这个话题,那国外品牌玩儿的可比自主品牌花哨得多了,随便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

可加热的智能风挡玻璃清洗系统

如图所示,是一种多点喷射的雨刮器,低温环境下还能给清洗液加热,可以使用更少的清洗液,更轻易快速祛除污垢。目前奔驰在使用,沃尔沃曾经使用过。

这种设计确实可以提高清洗效率,不过后期维修、更换的成本显然会更高,况且平时生活中真的需要这么“激进”的雨刮吗?尤其是对于经常洗车的人而言,其实有点多余。

行人碰撞保护系统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有了行人碰撞保护的理念,比如沃尔沃、本田、领克等品牌都已经在量产车上使用,各家设计不同也叫作“防护引擎盖”或者“行人安全气囊”。原理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与行人发生碰撞,在数十毫秒内将引擎盖抬起,对人体脆弱的头部和上半身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与引擎盖“硬碰硬”,有的还会配合安全气囊的弹出,进一步提升保护力度。

这一技术触发的条件对于碰撞的时速有限制,只不过由于还“不够智能”,很多时候特别轻微的碰撞也会触发启动。比如新闻曾经报道过一本田雅阁车主在小区内低速行驶,撞到一只流浪狗,人车狗都没什么事,只是触发了行人保护系统,后期4S店给出的维修费用高达一万多元,车主感叹:体验了一把高科技,心在滴血。

法国“灯厂”——DS

除了功能上的“设计过度”,造型“设计过度”的品牌你们会想到谁呢?这里对不住DS了,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其实在汽车设计史上,DS一直占据着浓墨重彩的篇章,现在DS的车型外观也保持了极具个性的风格。

比如旋转钻石车灯可以让所有看过它的女性都过目难忘。主灯组和辅助灯组可根据车况旋转补光,下方“串珠式”的日行灯灵感来自珍珠缝线工艺。全新的DS9还在C柱上方融入了后转向灯,DS在灯的设计上确实是高水准的,说它是法兰西“灯厂”一点不为过。另外,车内的中控、按键、座椅缝线等细节,都运用了大量高级腕表、珠宝的设计元素。只不过,这种复杂而细腻的设计并不是人人买单,很多人觉得DS的设计过于繁复,甚至过于女性化。

其实各家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小执念”,有些是处于安全性,有些处于功能实用性,也有处于追求设计感的。除了上述案例,还有一些没说到,比如某些造车新势力在车内提供的“战壕式”超大连屏,可以显示智能表情的前脸,可以播放动画的像素投影大灯,手势控制等等。这些功能到底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属于设计过度,就交给时间来淘汰吧。关于设计师用力过猛的例子,你们又想到哪些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