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服就是培養學生關懷之心,從根本上解決霸凌問題。用法例或者校規就是攻城,能夠攻下學生的心纔是解決霸凌之道。

  這是 Leo 的第 147 篇原創

  對於在香港長大的我而言,香港電影在我的成長中佔據了重要的部分。

  從 90 年代的周星馳電影、2000 年初的無間道系列,到後來成爲了杜琪峯的小粉絲。

  每一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我都會看,很可惜今年因爲疫情原因,只能通過網絡獲悉得獎名單。

  有一部電影引起了我的注意 —— "少年的你" 。

  它囊括了八個大獎,之後我和太太也看了這部電影。拍得很好,周冬雨拿影后實至名歸。

  電影選用了校園霸凌作爲題材,在結束後的彩蛋部分介紹了很多新的法例來防止霸凌。

  原意是好的,但我認爲有點抓錯了重點。

  用法例作爲解決霸凌的主要方法,治標不治本。

  也許曾經經歷或者見過霸凌的你,有沒有想過可以做得更多?

  01.

  解決問題的重心要放在內,而不是外

  我以前在南安普敦任教的學校,經常會發生霸凌。

  而我現在就職的這所學校,在四年間只出現過一次霸凌事件。

  兩間學校的規則和英國的法例沒有任何改變,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因爲法規是外在的,沒有從根本性解決核心問題。

  還記得在中一的時候讀中國歷史,曾經學過大禹治水這個故事。

  當時的中史老師提到,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才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用外在法規就好像用"堵"的方法,這隻能夠治理霸凌,但不能夠防止霸凌。

  我可以給你另一個例子。

  如果是我的長期讀者都會知道,我在英國接受老師訓練的時候有兩位恩師,Kent 和 Jonathan。他們教曉了我很多知識和技巧:

  在兩位恩師身上我獲益良多,就算是多年之後我們也仍在 facebook 保持聯絡。

  Kent 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我至今仍然記得,作爲當老師的座右銘:

  管理學生(孩子)行爲的關鍵,並不在於權威,而在於感化。

  他跟我說我們作爲老師可以大聲呼喝、可以用很多校規、可以用權威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們聽話,但這樣做他們並不是心悅誠服,只是敢怒不敢言。

  這個方法相對容易,而且收效快,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英國教育之道在於讓學生明白老師是協助他們的,我們並不是在強推他們向前,而是輔助他們向前,讓他們自己走向將來屬於自己的道路。

  心靈感化纔是長久之道,才能夠從根本性解決學生的行爲問題。

  這並不是什麼新道理,但很多人都不明白,很多人讀三國演義的時候都讀過這一句:

  "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管理學生(孩子)行爲也是一樣。

  用法例或者校規就是攻城,能夠攻下學生的心纔是解決霸凌之道。

  那麼我們如何從內在去解決霸凌的問題呢?

  02.

  關懷的心纔是治本之道

  只有同學之間擁有互相關懷的心,這纔是治本之道。

  同學之間彼此關懷,大家一起進步,彼此之間並不是惡性競爭的關係。

  例如我現在任教的學校有一個政策我非常欣賞:

  每個星期一放學後,數學部門都會開放三個教室,給予一些學生額外的輔導。

  聽起來很普通是不是?

  但輔導者並不是老師,而是他們的同學,我們稱之爲 peer mentoring。

  簡單來說,我們會問一些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他們是否願意作爲志願者去幫助成績比較低些的同學,通常反應都非常踊躍。

  然後老師的工作只是作配對,把一些數學成績比較好的配對一些數學成績還有待進步的,然後他們作一對一的輔導,老師只需要在教室內看着他們便可以,也可以做自己的工作。

  輔導者可以獲得幫助別人的滿足感,有時候其他學生的問題也可以令輔導者意識到他們有一些知識點並不是完全明白,通過輔導別人的過程,自己也會更進一步。

  被輔導者既可以得到從老師教導以外另一種方法的教導,又因爲同學之間互相的學習,會令學生更願意去問問題,一舉兩得。

  每個星期這一個時段氣氛都非常輕鬆,大家都在輕鬆的情況下學習,互相幫助。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有些學生會比較文靜或者有特殊需要(SEN),因此他們有時候需要一些協助。

  同樣很多學生願意協助。

  互相關懷,互相協助,這些東西都是發自內心的。

  校規改變的是行爲,素質改變的是內心。

  既然大家都知道關懷的心纔是防止霸凌治本之道,那麼要如何才能夠培養呢?

  03.

  知識可以硬背,素質只能培養

  校長 Mr. Mathew 經常在教員會議中強調,如何讓學生獲得好成績永遠只是排在第二位。

  在他心中排第一位的是時時刻刻想着要培養學生成爲一個怎樣的人。

  因此他花了很多工夫去培養學生的素質。

  校長的影子就是學生的未來.

  例如在這次疫情之中,很多學校都千方百計地只是想把課堂內的知識學習搬到家中,他們的重點都是網課。

  校長卻認爲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做點事情貢獻社會和社區,他鼓勵學生儘自己所能,發揮創意,做不同的事情去籌款。

  Chloe 進行了 10 英里無鞍騎馬挑戰 (bareback horseriding challenge),爲 Graveley 村社區籌款。所有收益將用於支持弱勢羣體和老年人。

  Katie 幫年老的鄰居洗車。她也有做一些烘焙與她所有的鄰居分享。她將募集的資金捐贈給Little Princess 慈善組織。

  還有一些比較有創意的(或者奇怪):

  Harry 剃了光頭,染成藍色。他通過 GoFundMe 網站籌集了 400 英鎊,捐贈到 NHS。

  學校內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

  然後校長把這些所有例子放到家長信中,希望把這個訊息帶給所有人。

  另一方面學校每年也會舉辦籌款活動,給非洲烏干達的社區建學校,每年都籌到三萬多英磅:

  要解決霸凌的問題,必須要用內服外敷的方法。

  內服就是培養學生關懷之心,從根本上解決霸凌問題;

  外敷就是用法規和校規去處理霸凌,但並不能根治。

  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學校才能夠提供一個更安全快樂的環境讓孩子學習。

  霸凌,不是施暴者單獨完成的行爲,是整個環境一起造就的。不要只是諉過於孩子,處理霸凌也是我們成年人的責任。

  《名著精讀》課程火熱招生,價格更是低至冰點,點擊二維碼,幫助孩子通過精讀一本書,開啓一扇重新看世界的大門!

  如果您想要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請添加 Leo 老師微信,預約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