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道明星城市,山東有兩個,青島和濟南。但是在強省會時代下,或者是“一城獨大”的時代下,整個山東只能有一個經濟核心,雙子星模式不再適合如今的超級城市競爭。

山東作爲我國工業門類最全的經濟省份,長期佔據經濟總量前三名的位置。但是,最近唱衰山東的聲音卻總是不絕於耳,這個人口過億,GDP7萬億的大省到底怎麼了?


說起唱衰山東的論調,那我們要先把眼光轉回2013年。這時候山東的經濟總量和第二名江蘇的差距其實並不太大,大概在4000億左右。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到2018年的時候,這個數字進一步擴大,達到恐怖的1.6萬億!

而到了2019年,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山東GDP反而覈減超過9000億!山東和江蘇的經濟總量差距達到了2.8萬億!兩者之間的距離不僅僅是第二和第三的差距,中間整整差出一個加強版的深圳!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GDP大省隕落成如今的模樣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

1、地理因素


山東位於華東地區,北邊毗鄰京津冀,南邊靠近長三角,西邊則是新興起的中原城市羣,夾在三大國家重點發展地區之間,尷尬位置可見一斑。

有人說山東毗鄰日韓啊,沒錯,但是你看日韓自身的經濟狀況,而且日韓會真的一心向你嗎?人家畢竟是美國爸爸的“好兒子”!這就是山東四面不得志的地理因素!

2、教育因素

山東是高考大省,每年會輸送大量的優質生源。但是山東省內卻並沒有太多好學校,數得上號的不過是山大、海大和中國石油大學。但是面對50萬左右的考生,這些學校顯然不夠分,於是一批考生只能選擇外出求學,而且這部分考生屬於比較頂尖的一批。

從山東出來的考生們應該很有感受,在自由繁榮的市場經濟下的南方待久了,就很少有人還會願意返回山東。於是,山東大批高端人才外流,而且是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外流到江浙滬、廣東、北京等地。

流失了大量高端人才的山東,談何發展高端產業?而且山東的教育應試成分比較濃厚,學生的創造力等受到較多制約,看下競賽獲獎情況你就可以知道山東的學生更適合一般性考試,但是卻不怎麼適合考競賽這種比較有創新和變通的考試。

3、經濟因素


體現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因素有很多,這裏我只提兩點,一個是明星城市,一個是產業結構。

說道明星城市,山東有兩個,青島和濟南。青島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度都比較高,甚至一度有人提出中國濟南,世界青島的口號。雖然濟南通過吞併萊蕪的方式獲得了土地、人口和經濟的增長,不過這種增長顯然很有限!而且濟南太小,資源有限且很難集中。

但是,即使如此,青島這座明星城市也只能在黃河以北呈呈威風,拉到南方一比,顯然差距太過明顯!甚至未來都有被強勢崛起的鄭州取代的危險!

這裏一定有很多青島人不服,但是這就是殘酷的現實!作爲一個曾經在青島待過十一年半的人來說,沒出去過的時候我也認爲青島一點不比其他地方差,而等到真正去過上海、深圳、南京、武漢等地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真的是在坐井觀天!

青島和南方發達城市的差距絕不僅僅是經濟總量的差距,更多的其實是制度和思維。我們知道山東是個道地的“官本位”地區,人民對於考公務員的熱情簡直可以用狂熱來形容!

這就導致官員在山東的特殊位置,而在市場經濟下,這種大政府小社會的模式顯然無法支撐經濟尤其是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的高速發展。這就導致很多你在南方極容易辦成的事情到了山東如果不經過官員的層層批准就辦不成,這種低效率帶來的最大惡果就是經濟失活。

再來說下產業結構,山東是中國所有省份中工業門類分佈最全的省份,當然航空航天類幾乎爲零。這就導致山東其實是一個工業基礎十分強大的省份。

當然,這裏並不是說工業、製造業不好,但是在如今的競爭中,顯然處於劣勢的一方。提起現在的企業,人們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互聯網,那麼山東有什麼著名的互聯網企業呢?

抱歉,這裏我絞盡腦汁也沒想到山東有什麼“獨角獸”級別互聯網企業。而浙江有阿里巴巴、網易,廣東有騰訊、華爲,北京有字節跳動、豆瓣、快手、百度等,上海再不濟還有拼多多、攜程、大衆點評、餓了麼……

這就直接導致在互聯網風頭最盛之下,山東缺席了!而之後還想打造強有力的互聯網企業,恐怕不是一般的困難!

4、政治因素


雖然說這個因素有點敏感,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有時候政治因素卻是最關鍵的。這點請參看鄭州!

鄭州的飛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就是得益於這種政治因素的加持,航空港經濟區的建設,中原城市羣的批覆,米字型高鐵的建設,國中的建設無一不需要大力的政策支持。

反觀山東,由於地緣因素本身就喪失了很多重要政策的扶持,而且貌似早些年爭一個北方經濟中心都因爲中央認爲天津更合適給否了,而且自貿區的建設也明顯滯後於上海、廣東等地。

再看看高鐵,兩年前山東根本沒啥高鐵,濟青高鐵都是2018年年底才修好的!

明顯可以看到,中央在重大投資和重大政策層面對於山東是不夠照顧的,或者說中央認爲山東可以自力更生!

那麼,被稱爲“羣象經濟”的山東未來的出路到底在哪裏?山東真的會如坊間所說成爲下一個東北嗎?

這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山東卻極有可能成爲一個變了模樣的“東北”。

難道你說這麼多隻是爲了剖析山東衰落的原因嗎?當然不是,這裏我把這篇文章當做一篇小小論文來寫,自然要提出相應的建議,但是建議永遠只能是建議,思想破局永遠應該放在首位!


首先,山東若想在當下的經濟競爭中逆風翻盤,第一步就是破舊立新。但是這個難度之大,估計至少需要5-20年,甚至需要一到兩代人的努力,因爲實在太難了!老做派絕對不容易輕易改變,除非有極大的誘惑。但是思想若不接受這個N級痛苦,那麼未來的一切都是空談!

其次,山東應該大力扶植新興產業,雖然互聯網時代山東已經處於競爭劣勢,但是強大而完善的工業基礎一定是一個極好的爆發點,啓動工業4.0甚至5.0計劃勢在必行。利用互聯網等科技改造工業,形成高精尖的一批產業並培育出足夠強的龍頭企業。

這絕不是早些年時興的互聯網+的升級版,未來科技必將成爲決勝之牌。如果可以,一流的決策者當然應該先做標準,只要掌握了標準制定權,那麼未來的競爭就處於絕頂的高位!

然後,大力吸引人才。人類社會的發展一定要靠人,最終的競爭一定是人才之間的競爭。爲什麼山東吸引不到真正的頂尖級別人才?事兒事兒太多了!要引人,先改制。掃除一切制約人才合理流動的制度因素,爲人才提供完善的保障,解除人才的後顧之憂,那麼何愁天下英雄不入吾彀中?

但是你能給的別人一定也能給,甚至給的更多,如何給得更到心窩裏去,這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

再之後,大力發展教育。光靠吸引人才是遠遠不夠的,真正厲害的是形成人才創造和吸引的完整閉環。這樣即使外來人才被挖走了,自己也不至於後繼無門,因爲下一波人才已經提前準備好了!

另外,我個人認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化內鬥,尋新機!山東人很清楚,濟南和青島是歡喜冤家,也是競爭對手。但是在強省會時代下,或者是“一城獨大”的時代下,整個山東只能有一個經濟核心,雙子星模式不再適合如今的超級城市競爭。

個人認爲現在的超級城市競爭的最低標準是GDP1.5萬億以上,人口1200萬以上,人均13萬以上。


不少人肯定不贊同超級城市的發展,但是很可惜,這就是未來的城市主流。誰手裏有一座超級城市,就意味着資源的集聚度會更多、更高、更好,政策紅利會更傾斜,而沒有超級城市的地方,只能默默無聞,自力更生!

雙子星格局則會造成資源集聚度嚴重下降,甚至互相搶奪資源的情況,建成真正超級城市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這裏要單獨說下廣州和深圳,深圳的崛起靠政策太多,山東則幾乎沒有這種可能。

因此結論就是山東有且只會培養出一座超級城市,至於這座超級城市是誰?不好定論,但是最近山東省的動向是讓濟南和青島競爭,誰勝誰就大概率獲得最大的支持!

不過濟南好歹是省會,屁股決定腦袋的思維註定不會讓濟南太差勁。

而早先山東調查團南下的開始,以及經常談及的“新舊動能轉換”的開始,已經宣告了這場攻堅戰的開始。這對我們的通知就是:山東絕不會成爲下一個東北,不僅如此山東還要重回昔日榮耀!

但是,路很長,很難走!我們甚至要摸着石頭過河,踩得腳底流血!而且這陣陣痛期的時間可能會很長很長,山東人,你準備好迎接真正的涅槃新生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