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萬物理論》中霍金騎車飛馳而過的三一巷、三一學院牛頓宿舍外的蘋果樹(據說就是這顆樹的祖宗,掉下了那個砸出萬有引力定律的蘋果)、耗資百萬英鎊打造的聖體鍾、收藏了諸多藝術和文物珍品的菲茲威廉博物館、連接皇后學院兩岸校區的數學橋、國王學院中徐志摩的詩碑、聖約翰學院中金庸的對聯石。不過實話實說,大家還是別對味道抱太高期望:因爲 正式晚餐喫的壓根就不是食物,而是英國學府的傳統文化,是劍橋大學的精神,是見識。

和霍金共進晚餐是什麼感受?有學校官方撐腰的徹夜狂歡是什麼感受?和金庸做校友又是什麼感受?我在劍橋大學的一年,真的是長見識。

上期的文章主要介紹了我在劍橋的學術生活( 一鍵直達上期文章 )。今天,便要向大家證明,本人絕不是一個書呆子,劍橋的喫喝玩樂也很贊!

1食在劍橋——日常

民以食爲天,我首先聊聊大家最關心的飲食問題(小編注: 除了文書寫作,Kitty老師最精通的就是喫喫喫……)。劍橋大學的各個學院和院系都有自己的食堂。學院的餐食一般比較多樣,而院系則主要以三明治、烤土豆、披薩等簡餐爲主。食物均是可以自由組合的形式,大家可以按需搭配,像下圖中主食+肉類+蔬菜+甜品或飲料的搭配大約花費10英磅左右。不得不承認,腐國的黑暗料理確實名不虛傳,雖然不至於難以下嚥,也真的說不上美味(小編注:Kitty老師來自美食天堂重慶,所以……)。

看了這些圖片,大家也不要因此太擔心飲食問題。如果喫不慣食堂,每個宿舍都配備了廚房,可以讓大家一展身手,料理自己最愛的味道;如果不愛做飯也無所謂,劍橋城中的各種美食比比皆是。

我的廚房(和三個室友共用),以及我在這個小廚房裏的部分作品合集~

就衝上面這三張巨無霸拼圖,小編就需要加一段備註:強烈建議Kitty老師將本文標題由“我在劍橋讀教育”改爲:我在劍橋練廚藝……然後簡要介紹其中幾道小菜的做法,如京醬肉絲、水煮肉片、油燜大蝦、菠蘿炒飯、紅燒肉、鍾水餃、泰式芒果糯米飯……學生們超級關心,Kitty是如何同時做到所有課程得A、寫出15000詞的論文、且做出以上這些美食的?而且,而且,Kitty老師給出的照片批註是,“部分作品”。跪求Kitty大神下次請直接寫一篇所有作品的文章,給學渣同事們一萬點暴擊。

天天是劍橋最出名的中餐館。有一道爲麪粉過敏的霍金創造的“霍金土豆片”,吸引了無數學生和遊客前往品嚐

Jack’s Gelato意式冰淇淋,味道超級多樣;推薦開心果味,濃濃的堅果香氣;以及黑巧克力玫瑰,誰喫誰是小仙女!

Pho Cambridge越南餐廳,中國學生普遍都比較接受的味道,物美價廉

Aromi披薩,純手工餅底+爐火碳烤,味道甩必勝客幾十條街

非洲風味、火遍全英的Nando‘s烤雞

既然在英國留學,下午茶必然是要體驗一次的啦。給大家普及一點小知識: 英國下午茶分爲High Tea和Low Tea。High Tea是工人階級在5點左右、爲繼續工作果腹的一餐,一般在高腳晚餐桌上食用,所以稱之爲“high ;而Low Tea是上流社會在4點左右,作爲閒聊伴侶的一餐,一般在起居室的矮腳桌上食用,所以稱之爲“low”;是不是跟你想象的意思不太一樣?

2食在劍橋——饗宴

繼續說喫。對每一位劍橋學子來說,絕對不能錯過劍橋大學的Formal Dinner(即正式晚餐)。 正式晚餐是英國學府歷史悠久的傳統,目前仍在牛津劍橋等學校延續。學期內,每個學院都會定期舉辦自己的正式晚餐,只有院內學生及其邀請的親友可以參加。晚餐要求所有人正裝出席,男士西裝領帶,女士則需要穿着過膝裙裝;如果是院內較爲盛大的正式晚宴,更是要求所有院內學生穿着本院院袍,類似於《哈利波特》中的長袍。

正式晚餐的流程相當傳統。每人被預先分配位置,桌上擺放你專屬的名牌,身着燕尾服的侍者將來賓引領到各自的位子上後,院長會帶領大家做拉丁文的禱告(不會拉丁文也沒關係,低頭沉默就好,心誠最重要!),然後纔是根據當日的菜單依次上前菜、主菜、甜品以及餐後咖啡。用餐期間的禮儀要求非常嚴格,絕對不允許使用手機;如果有違規行爲,是會直接被侍者“禮貌”地請出去的~

正式晚餐的菜品一般用料會更爲高級、擺盤也更爲精緻;不過實話實說,大家還是別對味道抱太高期望:因爲 正式晚餐喫的壓根就不是食物,而是英國學府的傳統文化,是劍橋大學的精神,是見識!在朋友的帶領下,我參加了一次岡維爾和凱斯學院的正式晚餐,正巧那天著名的霍金博士也在場!遠遠地看着霍金大神,相信謝耳朵都會羨慕我吧!我也曾託哈默頓學院同學的福,搶到了哈利波特主題的晚宴名額,大家身着長袍,在貓頭鷹的陪伴下進餐,真正體驗了一把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感覺。

上圖均攝於劍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舉辦的Formal Dinner。因不是學院正式晚宴,故允許拍照。

對啦,上期文章中,有Kitty老師與全專業同學合影。你猜出哪位是Kitty老師了嗎?

3玩在劍橋——特色活動

勞逸結合,劍橋大學也可謂是將這四個字發揮到了極致。

每年六月,各個學院都會舉行盛大的主題舞會——五月舞會(May Ball,劍橋大學最初的學制是五月份學期結束),用一整夜的狂歡來慶祝學年結束,也爲大家釋放期末壓力。由於各個學院舞會的日期不同,那段時間的每個傍晚,路人都能在劍橋看到這樣的奇景:一條几百米長的隊伍蜿蜒在某個學院的大門口,沿街緩緩向前移動。隊伍中除了正式的西裝和晚禮服,更爲亮眼的是各個民族的傳統服飾(比如旗袍、和服、奧黛)。由於舞會是各個學院獨立舉辦,所以學院們總是使出渾身解數,在主題、餐點、嘉賓、焰火等方方面面一較高下。據說,有那麼幾個財力雄厚的學院(想了解到底誰纔是劍橋真正的土豪?請關注“有方留學”公衆號,點擊右下角“預約諮詢”),曾經花天價來打造獨特的舞會,比如:空運法國以往只提供給各國王室的名貴香檳,空運非洲稀有的黑藍玫瑰打造玫瑰屋,摩天輪、海盜船、跳樓機齊全的遊樂場,乘坐熱氣球在空中結束舞會,把所有人運到巴黎去喫第二天的早餐等等。也正是因爲如此,舞會門票往往非常搶手;被譽爲“歐洲第七大舞會”的三一學院舞會門票在eBay上就曾經被炒到700多英鎊一張呢!

除了舞會,每年復活節期間,牛津與劍橋在泰晤士河上的“賽艇對決”也是不可錯過的盛宴。這一傳統競技比賽已進行近200年,總是讓人熱血沸騰。河岸兩側,觀衆多達30萬,通過直播觀看賽事的全球觀衆更是達到2000萬。感興趣的同學不妨明年關注一下,CCTV就會有直播呢~

各個學院也會經常舉辦獨具特色的活動,比如我所在的達爾文學院,就會舉行“奇裝異服賽艇比賽”,而觀賽者則可以在院子裏享受免費的BBQ和飲料甜品。可能也是被學習逼瘋了,劍橋的學霸們特別會玩,每年還會舉辦一個“Best Bum”美臀大賽,參賽者需要以劍橋校園爲背景,拍攝自己的臀部,匿名投稿後由網友投票選出最美臀部。

4玩在劍橋——慢遊小鎮

來了劍橋,坐着小船,沿着劍河領略這個小鎮的美自然是不能少的。撐着木篙,感受着碧波的盪漾、欣賞着兩岸風格各異的各個學院、和水裏的天鵝們分享着同一份閒適,再多的疲憊都能一掃而空。只有真的感受過,才能理解徐志摩爲何能寫出“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這般浪漫的詩句。

漫步劍橋,驚喜隨處可見。《萬物理論》中霍金騎車飛馳而過的三一巷、三一學院牛頓宿舍外的蘋果樹(據說就是這顆樹的祖宗,掉下了那個砸出萬有引力定律的蘋果)、耗資百萬英鎊打造的聖體鍾、收藏了諸多藝術和文物珍品的菲茲威廉博物館、連接皇后學院兩岸校區的數學橋、國王學院中徐志摩的詩碑、聖約翰學院中金庸的對聯石……

位於劍橋中心地帶的小巷,非常具有歷史風情

位於牛頓曾住過的宿舍外,據說是當年砸到牛頓那顆樹的後代

Corpus Clock聖體鍾,鐘上有一隻被稱爲“時間吞噬者”的蚱蜢,其下顎每分鐘張合一次,毒刺每15分鐘抬起一次,每小時進行致命一蟄,發出鏈條敲打棺材的聲音;意在提醒人們時間的寶貴

菲茨威廉博物館,其重量級藏品爲埃及、西亞、希臘和羅馬時期的文物,以及西歐14世紀以來的繪畫珍品,如約翰·艾弗萊特·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的肖像畫《伴娘》(The Bridesmaid)

數學橋,由大小不一的木頭銜接而成,有10299個接口,卻沒有使用一顆鐵釘

徐志摩詩碑,位於國王學院草坪上

金庸先生81歲求學劍橋(可能是受了表哥徐志摩的影響),並在86歲高齡時獲得博士學位。爲紀念其求學不倦的精神,聖約翰學院建此對聯石

如果大家偶爾想換個口味,作爲小鎮生活的調劑,那也完全沒問題。白金漢宮、大本鐘、大英博物館、倫敦眼、海德公園、牛津街……僅45分鐘的火車便可達到倫敦。另外,大家可別忘了,跟我泱泱華夏相比,歐洲一共纔多大點地兒呀!辦個申根簽證,法國、德國、意大利、希臘、瑞士,通通都可以玩個遍~

劍橋大學帶給我的,是在嚴謹追求學術和真正享受生活的過程中所收穫的開闊眼界和淡定心態。哪怕歲月逝去,把學到的知識都還給了老師,我至少也有底氣吹一波:“我和霍金還有好多諾獎得主一起喫過飯,我還和金庸是校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