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城市道路規劃,合理進行路權分配,適當增設電動自行車道,讓合規的電動自行車有路可走”。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就鼓勵電動兩輪車綠色出行提出相關建議。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電動車的社會保有量接近3億臺,每天平均有超過7億人次選擇電動車出行。但如此龐大的數據背後,電動車的路權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成爲了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的薄弱環節。

而作爲目前國人主要的兩種出行方式,汽車和電動車羣體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升級,並在前不久深圳電動車“衝禁令”風波中顯露無疑,汽車羣體表示“應當重罰”,而電動自行車羣體則表示不公。

事實上,兩者之間的矛盾本質上是多元化出行方式與不適應城市發展的道路條件之間的矛盾。隨着汽車保有量超過2.5億,車道數量已經無法滿足現有機動車使用,更別提給電動車“分一杯羹”,電動車也只能跟機動車一起“大行其道”,尤其在一些沒有設置非機動車道的必經之路,電動車上機動車道行駛十分常見。

爲了方便管理,目前很多地方明令禁止電動車上機動車道,並且處以不同額度的罰款,甚至劃分了禁行區域,或者在人行道上劃出非機動車道,讓“電動車”和“行人”這兩個當下道路交通最不可控的羣體同行,事故的發生概率並不見得比在機動車道行駛要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地大力推廣共享(電)單車,大量鬧市區的人行道儼然已經變成了混亂的停車場,也讓電動車的行駛變得更加困難。

再來看看那些有非機動車道的地方,是不是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上演?

大量的機動車非法佔用非機動車道無人問津,甚至有地方的非機動車道已經被畫線成了機動車道,電動車只能被逼去機動車道。

電動車的路權到底怎麼解決?

2019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實施監督的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優化電動自行車通行條件,科學合理分配路權,完善交通管理設施,依法保障電動自行車安全、順暢、便捷出行。”

如今各地都在推進電動車的規範化管理。如何管理好電動車的確是問題,但如何讓電動車“行之有道”也是問題,甚至是最基礎的剛需性問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決?

3億電動車國人,都在等待着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