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一背景下,全國政協委員、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在他提交的《建立國家住房市場監管機構,維護“房住不炒”良性環境》提案中稱,中國房地產市場相對穩定,但是仍然存在着住房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需要建立跨部門的監管機構來確保全國住房市場的健康發展。對此,莫天全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應稱,由於住房是一種關乎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因此對於住房市場出現壟斷的苗頭,就要進行監管和遏制。

原標題:專訪全國政協委員、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 加強住房市場監管,維護“房住不炒”良性環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莫天全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回應稱,由於住房是一種關乎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因此對於住房市場出現壟斷的苗頭,就要進行監管和遏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房地產市場面臨着新的挑戰。從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一日遊”的鬆綁政策不斷出現。另一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房地產的相關表述再提“因城施策”,被認爲是可能允許地方靈活調控的信號。

在這一背景下,全國政協委員、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在他提交的《建立國家住房市場監管機構,維護“房住不炒”良性環境》提案中稱,中國房地產市場相對穩定,但是仍然存在着住房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需要建立跨部門的監管機構來確保全國住房市場的健康發展。

房地產市場是否真的存在壟斷風險?接下來政府監管的力度和指向會如何變化?帶着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了莫天全。

對此,莫天全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應稱,由於住房是一種關乎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因此對於住房市場出現壟斷的苗頭,就要進行監管和遏制。而政府對於二手房市場的監管缺乏力度,就會讓壟斷企業有市場定價權,左右二手房市場價格,對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利。

調控政策趨向靈活

《21世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房地產領域表述中,再次強調了“因城施策”,這是否預示着調控方式可能轉變?

莫天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房地產市場的文字表述不多,但我認爲,報告對房地產長期發展的指導意見非常清晰,該着重強調的地方都有點到,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施政方案。

報告中涉及房地產市場最關鍵的用語是“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

首先中央堅持“房住不炒”的總基調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而“因城施策”意味着不搞“一刀切”,也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該管的管,該放的放。這是配合“房住不炒”這個最高指導方針執行的,不僅沒有轉變調控方向,反而加強了施政的靈活性,使得“房住不炒”這個總目標可以更加徹底執行。

本次“因城施策”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主要是出於對實際情況的考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多地靈活因城施策,從供需兩端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運行起到重要作用。未來在“房住不炒”總基調下,因城施策將被各地運用得更加靈活,以保障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運行。

《21世紀》:今年以來,深圳、北京等大城市樓市比較火熱,出現了政策稍有變化,市場就聞風而動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莫天全:北京、深圳這類大城市有其特殊性存在,政策帶來的變化也是地域性短暫時間內的變化,對整個市場並沒有太大影響。比如,北京也就只有西城區這類學區房市場短期內比較火熱,不存在長期過熱的情況,甚至北京很多地區價格及交易量現在還沒完全恢復。

中央堅持“房住不炒”,保證了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有些市場聞風而動的現象,也不是政府監管造成的,是金融政策調整、教育管理措施改變等催生的,不能一概把市場的盲目跟風歸咎於監管過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房住不炒”,還明確提出“因城施策”,這對防止過度監管或者一刀切監管也是很有好處的。

加強住房市場監管

《21世紀》:對於房產中介行業,你在提案中提到住房市場存在過於集中的風險。但從全國來看,是否真的存在集中度過高甚至壟斷的問題?

莫天全:對住房市場不利的現象或趨勢要在已經出現苗頭的時候進行監管,不論這一情況是多個城市存在還是全國普遍存在,只要存在就需要加以遏制,否則等到形成全面壟斷就來不及了。因爲住房不是普通商品,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事實上,多個城市存在中介市場一家獨大的情況,不加以監管對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利,扭曲的市場價格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廣大的購房者。

《21世紀》:你在提案中建議設立跨部門的國家住房監管機構,爲什麼要強調跨部門?如何處理與現有住房、土地等相關部門的關係?

莫天全:所謂跨部門,更多的是處理多部門協調的事情,而不是這個機構本身要跨部門設置。比如反壟斷就涉及到多個部門協作,這時候跨部門的住房監管機構就能有效地調度協調資源實現對行業壟斷的管控。

我提案中提到的國家住房監管機構,更多是承擔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適用於多個部門同時管理且劃分不清的邊界職能,適用於處理需要多部門協作來完成的相關管理職能等等,並不影響目前住房和土地等部門各司其職。不過,假如這個機構設立,可能需要跟現有的房產管理部門的職能進行進一步明確,有可能需要跟現有部門重新分工和合作。

《21世紀》:有觀點認爲,當前與其花大量精力做市場監管,不如加大土地改革力度,優先解決房地產市場供應問題,你怎麼回應這一類聲音?

莫天全:這種看法和我的提案是不矛盾的。不僅不矛盾,而且是互補的。想要實現“房住不炒”的目標,加大土地改革力度解決供應問題是一種方法,可以增加市場供應,平衡市場的供需結構,有效穩定房價。比如說,近期中央發佈了《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其中關於推進土地改革等相關內容,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意見》提到了完善土地管理立法,提出了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的機制,增強土地管理的靈活性等措施,使得土地供應更加靈活,更加符合市場規律和實際需求,尤其是提出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這一舉措,可以打破城鄉二元分割,緩解城市土地短缺,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這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提法也是相互印證的。所以說我覺得這是一種做法,而且政府也已經在推動。

另一方面,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壟斷出現也是一種方法,不僅防止新房市場出現壟斷,也可以加強對二手房市場的監控,從多方面維護市場的穩定。

只有多項政策多管齊下,兩條腿走路,才能更好地維護“房住不炒”的良性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