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去世後,東吳就進入了一個權臣當政的過程,基本上整個孫亮的時期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孫亮時期經歷了諸葛恪、孫峻、孫綝三個權臣。孫亮在位的時間也就從東吳神鳳元年到太平三年(即公元252年到258年),這麼幾年的時間,出了三個權臣,可想而知東吳內部的鬥爭有多麼激烈。不過在這段時間裏,東吳的北伐事業也沒有耽擱,進行了四次較大規模的北伐(包括配合''淮南三叛''的軍事行動),這些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東吳內部的政變起到重大的影響。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孫峻發動的一次北伐,沒有和曹魏接觸,卻間接導致東吳內部的政變以及曹魏的一次兵變。


孫峻北伐的歷史背景

孫峻的這次北伐的時間,是在東吳太平元年、曹魏甘露元年(即公元256年)。在前一年東吳五鳳二年、曹魏正元二年(即公元255年),剛剛發生過一個比較大的事件,就是曹魏內部的''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毌丘儉、文欽領導的兵變。在''淮南三叛''中,只有第二叛的爭議最小,被視爲真心忠於曹魏的表現。毌丘儉等人率軍向西北方進攻,打算除掉司馬師''匡扶曹魏'',但是最終失敗。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入到東吳中。


當時東吳的權臣是孫峻,孫峻能夠除掉諸葛恪,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諸葛恪的北伐失敗,就是''新城之戰'',導致諸葛恪的名望急轉直下,於是孫峻發動政變殺死諸葛恪。而在孫峻北伐的前一年,孫峻也或多或少面臨這種情況。


在這一年孫峻修築廣陵城,東吳羣臣都不認可這個舉動,但是不敢出言反對,只有滕胤(與諸葛恪、孫峻同爲孫權指定的託孤大臣)反對,但是沒有阻攔住孫峻,最後''功竟不就'';在東吳太平元年二月,建業發生火災,按《後漢書·五行志》的記載,''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爲妻'',就容易出現火災。古代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很相信和重視這些災異的。而孫峻在政治鬥爭中也製造了很多流血事件,諸葛恪、張怡、林恂被殺,孫英、孫儀自殺。在建業出現火災,對孫峻的威望或許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畢竟是屬於天垂象嘛。


與此同時蜀漢方面也正處於一個北伐事業的高峯期,在蜀漢延熙十八年、曹魏正元二年,也就是毌丘儉起義的同一年,姜維率軍北伐,並且取得了''洮西之戰''的巨大勝利,還有繼續北伐的傾向。曹魏的淮南地區和隴右地區都發生動盪,盟友蜀漢士氣正旺,自己又需要樹立威望加強對東吳政權的控制,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孫峻聽從文欽的建議,對曹魏進行北伐。


虎頭蛇尾的北伐活動

孫峻的這次北伐活動實在是虎頭蛇尾,和曹魏根本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事。我們先看一看過程。三國時期曹魏與東吳之間的戰爭多圍繞於淮南地區,在東漢末年時期就是如此。不過孫峻的這次北伐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淮南,而是青、徐地區。這也是曹魏和東吳在東線的戰場之一。孫峻在江北的廣陵築城,也可以看出他對徐州的意圖。


孫峻派遣徵北大將軍文欽、驃騎將軍呂據(呂範之子)、車騎將軍劉纂(孫權駙馬)、鎮南將軍朱異(朱桓之子)、前將軍唐諮(曹魏降將)從中瀆水入淮水作爲前軍,雖然沒有記載明確的軍力,但從這個陣容來說,應該是一次比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呂據等人到淮水後既可以進攻合肥、壽春等淮南重鎮,也可以向東進攻徐州。曹魏方面也進行了應對,令陳泰(陳羣之子)作爲淮北都督,一方面成爲揚州都督諸葛誕的後鎮,一方面調度徐州監軍(曹魏地方監軍的職能與都督有些類似,但是級別低於都督),來應對東吳軍隊的威脅。


本來孫峻的北伐可能會成爲三國中後期又一次較大規模的戰役,但是實際上卻草草收場。呂據等人出兵是在八月份,而在九月份,孫峻就去世了。孫峻的死也比較有意思,與這次北伐有關。孫峻爲呂據餞行的時候,看到呂據軍營中部伍整齊,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卻不利於孫峻專權。呂據並不是孫峻的人,他是孫權指定的另外一個託孤大臣(孫權的五個託孤大臣: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孫峻受到了驚嚇,藉口心痛離開呂據軍營,不久後夢見自己被諸葛恪攻擊,就病死了。孫峻本人病死,這次北伐無疑失敗了。而姜維的北伐是在同年七月,結果遭遇慘敗,就是著名的''段谷之戰''。


孫峻北伐的後續

孫峻臨終前將東吳政權交給堂弟孫綝,就是孫亮時期第三個權臣。這個舉動無疑引起呂據和滕胤的不滿。呂據和滕胤是僅剩的兩個託孤大臣(孫弘被諸葛恪所殺),他們可以服從同爲託孤大臣的孫峻,但不會服從孫綝。於是呂據和滕胤聯合起來,呂據支持滕胤爲丞相控制政權,自己率軍回建業幫助滕胤消滅孫綝。


面對呂據與滕胤的聯合,孫綝派堂兄孫慮率軍控制江都,切斷呂據的歸路;策反呂據軍中的文欽、劉纂、唐諮等人火併''首惡''呂據,分化呂據的力量;在拉攏滕胤不成的基礎上(孫綝以滕胤爲大司馬,代替呂岱出鎮武昌,但滕胤不願意),派遣將軍劉丞圍攻滕胤。最後呂據勢單力孤,又不願意做曹魏降將,自殺而死;滕胤因爲與呂據的約定,沒有抓住最佳時機控制局面,而是一味固守,最後也被消滅,孫綝開始專權。


同時在曹魏內部也發生一個劇變,或者說劇變的開端。揚州都督諸葛誕內心當中一直不忠誠於司馬氏,在同年冬藉口東吳軍隊進攻淮南爲由請求增兵十萬保衛壽春,又請求臨淮水修築防禦工事,其實是爲自己割有淮南做準備。雖然孫峻在九月病死,但是因此導致的內部鬥爭使東吳無暇再出兵淮南,諸葛誕口中的敵人,當爲孫峻北伐前軍的呂據等人。諸葛誕的請求引起司馬昭的懷疑,在次年曹魏甘露二年(即公元257年)徵召諸葛誕入朝,從而逼反諸葛誕,爆發''淮南三叛''中規模最大的第三叛。由此看來孫峻的北伐雖然打在空氣上,但是它帶來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後漢書》、《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志辭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