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壇巨星中功夫皇帝經常被人小看,這主要是他太過低調造成的,他拍電影時候明明是最頂尖的票房,但媒體卻很少宣傳他。其實懂電影懂市場的人都知道,當年真正的超級巨星只有兩個,一個是大哥成龍,另外一個就是李連杰,而其他明星頂多也就覆蓋港臺市場而已。李連杰內地人出身,在那個年代能闖出名堂可不是現在我們能想象的,但他就是憑藉炸裂的票房數據立足站穩腳跟。

李連杰並非外界一些人說的不如“雙成”,他最巔峯時候在亞洲各市場可是和成龍平起平坐的,至於二週票房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功夫皇帝當年在影壇有多牛?1993年就被譽爲是李連杰年,而且這個叫法是覆蓋到全亞洲,92周星馳年只侷限在香港,這樣一對比就很清楚知道誰更強了吧?網上很多人選擇性只拿香港票房來參考衡量,這根本就代表不了巨星全面的號召力。

李連杰在香港的成績也是一流,他淡出影壇之前生涯也就2部作品票房未過千萬。分別是龍在天涯680萬,龍行天下809萬,其他的電影全部都收千萬以上。李連杰80年代5部電影總票房7481萬港元,平均每部1496萬港元、90年代19部電影總票房3.66億港元,平均每部1928萬港元。李連杰一個內地走出去的巨星,他交出這樣的戰績有幾個香港本地巨星能比肩?

香港影壇是港星的大本營,他們在票房上自然會佔有地主之誼,那麼在其他市場呢?同樣是華語區的臺灣市場,當年除了大哥誰也壓不住李連杰。比如1993年,李連杰4部戲臺北票房狂收2.82億新臺幣,力壓了成龍周星馳奪冠。具體戰績爲方世玉8523萬,方世玉26080萬,鐵雞鬥蜈蚣6100萬,太極張三丰7500萬。這一年的臺灣總票房李連杰輕鬆奪魁,單片冠軍則是成龍,他當年不愧是超級巨星。

上面媒體統計李連杰的臺北票房中,還有2部電影的票房沒統計進來,分別是獅王爭霸魔教教主,這兩部的成績也是非常賣座的。1993年,功夫皇帝臺北總票房實際上是能衝破4億新臺幣的,全臺票房一般是翻倍算也就是8億新臺幣,李連杰真不愧是當時影壇的搖錢樹。他厲害的地方是全部市場都通喫,東南亞,韓國等市場也都是超級賣座,這點是成龍以外的港星比不了的。

90年代初期那幾年李連杰的號召力太強大了,比如方世玉在東南亞還打破了歷史紀錄,在新加坡打破了少林寺票房成爲新的歷史冠軍。當年華語巨星之間是個什麼情況?票房能做到無死角的只有李連杰和成龍,周星馳周潤發屬於第二梯隊也就港臺強點,但在臺灣市場雙週也壓不住功夫皇帝。星爺在東南亞戰績還可以,不過也侷限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而李連杰連印尼菲律賓這些市場都能覆蓋。

八十年代就不說,李連杰的“少林三部曲”秒殺一切,他單片以及總票房都是歷史第一人。李連杰在臺灣市場的號召力要比香港厲害多了,90年代後期他低迷過一年,但很快就重回巔峯了。進入2000年英雄霍元甲投名狀都是取得大賣,他生涯在臺灣的戰績其實一直都維持了高水準。1993年李連杰的票房太猛了,他不僅高產數量多,並且每部都是超級大賣,他奪得年度總票房冠軍實至名歸。

80年代李連杰因爲是內地人身份,所以他主演不能進入臺灣市場,90年代費了好大勁纔打開市場,臺灣片商也想賺大錢啊!91年黃飛鴻就在臺灣票房大賣,92年李連杰再創票房高峯,東方不敗入場觀看人次年度第一,93年功夫皇帝再接再厲,他就是火到那個地步。當時媒體評選的“四大天王”中,李連杰輕鬆奪得票王,臺灣女婿成龍人氣都不及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