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包拯,相信人们首先想到的词都是包青天,断案如神,脸黑,展昭,铡美案等等。而在许多人脑海中,包拯仿佛已经固定为面黑如炭,额头有月牙,神情庄重威严的样子。

 然而在正史上却找不到关于包拯黑脸的佐证。纵观宋代各史书,均没有对“包公黑脸”相关的只言片语,《宋史·包拯传》和吴奎编写的《墓志铭》也并无他是黑脸的记载,甚至对他的具体形象都没有具体的描述。这说明,包公的脸其实并不黑,很有可能是一个白面书生。身高方面,包公的个子也不高,并不是九尺男儿,根据合肥大兴集出土的包拯墓考古发掘,专家们分析得出,包公的身高差不多只有一米六五米。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为何,包拯除了“包青天”的名号,还多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号”——包黑炭。那么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这样的吗?

第一,传说包拯是奎星转世,他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廉洁公正,被百姓尊为“包公”、“包青天”,当时贪官污吏肆意,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有这样一个清官为他们撑腰做主,百姓们喜出望外之余,联想到地府里的判官,判官的脸是黑色的,于是便自然地认为包拯的脸也是黝黑的。他的许多探案奇事,至今还广为流传。史书记载:“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

第二,在历史长河中,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些艺术表演形式中,百姓大众获得了对于人物的客观认识。我们都知道,京剧中人脸不同的颜色,象征着人物的不同性格。包公的“黑脸”应该是京剧化妆师的杰作,目的是为了衬托出他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但这只是一个文学艺术形象,和包公本人的真实样子关联并不大。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清正廉洁,确实如小说中的一样,也正是他廉洁的形象才会被选为小说中的正面形象,可以说是小说和戏剧让包拯家喻户晓。此外包拯除了脸黑之外额头上的月牙也让人记忆犹新,象征着公堂上的皓月当空,包拯则为黑夜,故称为“包青天”。

 包拯命途多舛,据说年幼的时候被父亲抛弃,后被马伤到,头上的月牙印迹其实是马蹄铁一角的形状,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莲叶的杆戳到额头留下的疤痕。仔细想想,确实有这种可能。不过无论包拯的外貌如何,他公正不阿,清明廉洁的形象一定会在民间流传很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