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洪程院士表示,今年將把小麥栽培田間作業的“無人化”生產技術應用到水稻生產上,形成可複製的體系和模式,在國內逐步推廣。張院士介紹,目前江蘇小麥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而如何向以智能化爲核心的“無人化”生產方向邁進,亟待科學系統地進行探索。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道:未來糧食“怎麼種、靠誰種”?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正在努力給出答案。他領銜的科研團隊正開展小麥栽培田間作業“無人化”生產成套技術研究與示範。未來,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能完成糧食生產的所有操作。

初夏時節,江蘇省大中農場裏麥浪滾滾,這片採用“無人化”生產新模式的示範田今年將迎來豐收。張洪程院士介紹,這塊田採用了寧麥13品種,實產500公斤以上是沒有問題的。

張院士介紹,目前江蘇小麥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而如何向以智能化爲核心的“無人化”生產方向邁進,亟待科學系統地進行探索。2017年起,揚州大學開始確立小麥栽培“無人化”思路,隨後研究形成了施基肥、雙軸旋耕、秸稈全量還田等九道工序一次完成的“耕種管”整體智能機及其一體化豐產農藝。

張洪程院士憧憬:按照這樣的模式,現代農民只要在平板電腦上控制耕、種、管的整體機,再加上飛防的飛機,就可以完成小麥一生的所有的農事活動。

據瞭解,這一研究是糧食生產從機械化走向“無人化”生產的原創性創新。江蘇省農技推廣協會小麥栽培田間作業“無人化”生產技術評議專家組建議,加快研發、創新與完善,加強不同區域技術集成與示範。張洪程院士表示,今年將把小麥栽培田間作業的“無人化”生產技術應用到水稻生產上,形成可複製的體系和模式,在國內逐步推廣。

江蘇臺/王碩 胡超 揚州臺/張泉

【來源:江蘇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