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凭借破“合纵”,促“连横”成名,是和苏秦并列,战国时期最耀眼的纵横家之一,他最知名的事情莫过于多次戏弄压制楚国。秦惠王时期,天下强国莫过于秦、楚和齐国,但是张仪为什么却要坚定的和楚国死磕,坚定地压制楚国呢?其实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张仪快意恩仇,报复受辱经历

张仪学成下山后,游说诸侯,曾经在楚国受辱。起因是张仪陪楚国国相一起喝酒,结果楚相丢了一块玉璧,门客们认为张仪贫穷、行为不端,怀疑是他偷了玉璧。他们把张仪抓了起来,狠狠的鞭打拷问,张仪咬口没有承认,才被释放了。

后来张仪在秦国为相,想起这段不堪的过往,就写信警告楚相:

“始吾从若饮,我不盗尔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就是说,以前我陪你喝酒,没有偷你的玉,你却鞭打我,现在好好守着你的国家,看我怎么抢你的城池。有怨报怨,有德报德,纵横家果然都是快意情仇。

第二,秦国对外扩张,张仪出谋画策

秦惠王时期,秦国已经走上迅猛扩张之路。张仪入秦后,秦国先是南灭蜀,变得更加富强,又向东打服了长年压制秦国的魏国。放眼四邻,对秦国最有威胁的就只有楚国了,秦国若要东出,必然要和楚国争锋。所以,秦楚相争已成定局。张仪作为秦相,为削弱楚国出谋画策自然是份内之事。

第三,秦国远交近攻的需要

此时的战国群雄,最强盛的莫过于秦国,楚国,和齐国。齐国偏安东海,和秦国并不接壤,短时间内不足以威胁秦国,所以秦国对付齐国,更多采用外交手段,如秦昭襄王时期,支持燕国伐齐。

秦国灭蜀后,和楚国紧密相邻,自然成为了秦国东进的首选目标。楚国和齐国有同盟关系,所以最经典的“张仪戏楚”的故事就诞生了。

尽管“远交近攻”的策略是范雎后来才正式提出的,但是秦国却早已经开始实施,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所以说,实践出真知,理论源于实践,而往往晚于实践。张仪正是秦国远交近攻的完美执行者,既打击了魏国和楚国,又成功的击破了六国合纵,自此六国几乎再也无力回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