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分是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在那個紛紜的亂世中,四方豪強並起,各地雄傑林立。充滿了機遇,也埋伏着陷阱,有梟雄之間激烈的競爭,有謀士之間智慧的角逐,還有猛將之間殊死的搏殺。

以前總是和大家聊《三國演義》中諸位猛將們武力值的對比,今天咱們就談談諸侯之間爾虞我詐的佈局與陷阱。“三讓徐州”就是小豺狼劉備和老狐狸陶謙的一次智謀的較量。

陶謙錯拍馬屁

漢末時分,陶謙當時被朝廷任命爲徐州刺史。陶謙佔據的徐州地區爲古之九州之一,徐州城就是秦時的“彭城”。徐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謂爲北方之鎖鑰、的門戶,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四通八達,商賈雲集,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佔領了徐州,向南進取,揚州則門戶大開,向北窺視,將直面中原腹心之地。

陶謙佔據重地,周圍羣狼環伺,垂涎窺視,而陶謙本身能力有限,智略不足也不擅武事,軍事力量比較弱小,他主要靠與周邊的豪強們處理好關係,在夾縫中生存,這就需要“抱大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暴漲,曹操的老爹曹嵩告老還鄉,路過徐州,陶謙想巴結曹操,派手下兵將保護曹嵩通過徐州境內。

但陶謙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他派去護送曹嵩的兵將見財起意,把曹嵩一干人等殺了淨光,將財物洗掠一空。這曹操肯定不能忍,把所有罪名往陶謙頭上一栽,全軍縞素,興師問罪,沿途上施行“三光”,兵臨徐州城下。

劉備借花獻佛

陶謙在政壇上混跡多年,他也是有幾個朋友的。於是就派人出城突圍,向北海孔融和青州田楷求救。恰好劉備三兄弟正在孔融這裏蹭喫,孔融就邀請他們一齊去救徐州。劉備發現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決定應邀而去。

劉備當時缺兵少將,他就向公孫瓚借兵,“馬步軍二千”,又專門將公孫瓚麾下第一猛將趙雲借來。劉備很聰明,這一招“借花獻佛”非常高明。僅憑劉備手底那點人馬,還不夠曹操大軍塞牙縫的。但劉備向公孫瓚借來這兩千人馬,可就不同了。人數雖然不多,但打出來的可是公孫瓚的旗號,曹操可以不在乎劉備,但不能不在乎公孫瓚。公孫瓚麾下擁有當時世上最強悍的騎兵部隊,而且他比較要面子,如果雙方開打,萬一公孫瓚的人馬有所損傷,以公孫瓚的性格,那是決不肯嚥下這口氣的。得罪了公孫瓚,曹操就平添了一個勁敵,曹操不能不考慮這個後果。

陶謙一讓徐州

劉備到了徐州城下,孔融和田楷的人馬也到來了,都駐紮在城外,都沒有與曹操發生武力衝突。劉備來見孔融、田楷,渲染曹軍的強大,表示願意讓趙雲和關羽協助他們防守,自己打前鋒衝進城去。孔融和田楷本來就不敢打,聽了劉備的建議,正中下懷,就同意了。所以劉備和張飛首先衝進了徐州。

劉備和張飛入了城,陶謙又驚又喜又疑,“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讓與玄德”。這就是“一讓徐州”。但這種情況下,劉備能接受徐州城嗎?肯定不行。如果那樣的話,就和城外的曹操徹底撕破臉了,到了嘴邊的肉被劉備搶去了,曹操豈肯善罷甘休?所以劉備一眼看穿了陶謙的鬼點子,沒有上當。

劉備巧解重圍

劉備沒有踏進陶謙老狐狸的圈套,給他當炮灰。而是“遺書於曹操,勸令解和”,給曹操寫了一封書信,爲雙方勸和。

劉備信中提到曹操所面臨的形勢:“黃巾遺孽,擾亂於外;董卓餘黨,盤踞於內”,指出曹操現在所處的境地並不美妙,徐州城堅,又有劉備、張飛防禦。城外關羽、趙雲、孔融、田楷爲策應,曹操一時之間難以攻下,遷延日久,曹操的敵人抓住機會截斷了其後路,進退兩難,許昌城內的反對勢力若再乘虛發動叛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法寶都可能要保不住了。

正在此時,呂布“襲破兗州,進據濮陽”的消息傳來,徐州城一時半會也攻不下來,大軍久已在外,後方不穩,曹操就乾脆順坡下驢,賣給劉備一個面子,退兵了。

陶謙二讓徐州

劉備準確地洞察時局,巧施妙手,一紙退雄兵,可把大家都震住了。陶謙震驚之餘,在衆人入城相聚後,又當着衆人之面,當場提出,願將徐州讓於劉備。

陶謙這是真心的嗎?仍然不是,仍然是個圈套。而陶謙假意將徐州推讓給劉備,首先就斷了孔融和田楷的念頭,兩人如果有什麼企圖,先得過了劉備這一關。劉備有了盼頭,當然不會允許他人再染指了。而陶謙這個老狐狸心裏很清楚,其實現在這種局面,劉備想接管徐州也是不可能的。三路援軍中,劉備所帶來的人馬是最少的,接管了徐州,田楷和孔融也都不會高興的。劉備也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就對衆人說“汝等欲陷我於不義耶?”堅拒不受。

陶謙這一招很狡猾,似予實拒,一舉粉碎了三頭貪狼的企圖。

陶謙三讓徐州

劉備指出“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內所歸,近在壽春”,暗示陶謙仍然處在強敵窺測是危境中,願意留下來爲陶謙看家護院。雖然劉備沒有接管徐州,但是他也沒有走,而是率部駐紮在小沛,看似爲陶謙保衛徐州。實則是緊緊護住了這塊大肥肉,堅決不允許他人染指。

歲月如梭,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經營,劉備在徐州城內與重要人物頻繁往來,通過聯姻、交際等各種手段,就爲接管徐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陶謙也“時年已六十三歲,忽然染病”,身體不行了。我們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特點:凡是劉備投附過的人,都特別容易生病,或者政壇總是出現叛變和內亂。

陶謙與手下商議,他發現糜竺、陳登這些身居高位的重要部下都已投向了劉備,劉備在徐州的勢力已經盤根錯節,難以撼動了,陶謙此時也只能將徐州乖乖地拱手相讓。陶謙將劉備請來,第三次提出將徐州軍政大權託付。劉備來到病牀前,用炯炯的目光盯着奄奄一息的陶謙,“君有二子,何不傳之?”陶謙意識到,如果自己再有其它想法,必會連累家人,就說自己的兩個兒子“其才皆不堪任”,並許諾決不讓他們參與徐州的政事,“猶望明公教誨,切勿令掌州事”。

確定已經萬事皆備,水到渠成,劉備終於同意接管了徐州。在與老狐狸陶謙的鬥法中,小豺劉備獲得了完全的勝利。

而在這場“三讓徐州”的過程中,劉備憑着自己對時局準確的判斷、巧妙的運籌,未費一兵一卒,靠着向公孫瓚借來的兩千人馬,一封書信和持久的耐心,將徐州收入囊中。正如曹操憤怒所言:“我仇未報,汝不費半箭之功,坐得徐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