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斯大林格勒這場戰役中,帕尼卡哈只是其中的一個犧牲者,還有百萬人死亡,保衛戰的勝利是每一個蘇聯士兵用生命換來的。戰後,帕尼卡哈以勇猛的壯舉,獲得了最高榮譽“蘇聯英雄”稱號,他撲向德國坦克的那一幕做成了巨大的銅像,1975年5月8日豎立到了斯大林格勒市區,與此同時,他的名字也被一條街道命名。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乃至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它不僅與中途島、阿拉曼一起構成了二戰的重要轉折,更以巨大的傷亡與破壞,絕望的攻伐與殘酷殺戮被世人所銘記。

持續一年的戰爭將偌大的城市碾成粉末,雙方几乎在每一寸土地上開展了殊死爭奪,紅軍平均存活率不超過24小時,而德國人則每天會損失2000多名士兵,這場戰役最終造成了近200萬的傷亡,成就了一場偉大的勝利,也鑄造了一次慘痛的失敗,而那些鮮活又脆弱的生命,在似乎無比遼闊的歷史面前,最終只淪爲了空洞的數字與註釋。

戰後斯大林格勒的灰色公寓羣中,有一個二戰士兵的雕像,豎起來比樓還高,這個雕像可不是綠巨人,而是一個高舉雙手在奔跑的戰神,他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他名叫米哈伊爾·帕尼卡哈(Mikhail Panikakha)。


1914年帕尼卡哈出身普通家庭,1939年參加紅軍,成爲一名海軍陸戰隊士兵。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期間,帕尼卡哈被分配到第62集團軍第193步槍師,任務是堅守伏爾加河以西的陣地。

10月2日,德軍第24裝甲師和第71步兵師,對蘇軍陣地進行了猛烈攻擊,用坦克瘋狂的進攻蘇軍戰壕,蘇聯士兵奮起抵抗。隨着戰鬥時間的增加,帕尼卡哈手中的手榴彈扔完了,只剩下了兩枚燃燒彈。沒想到他在點其中一枚燃燒彈投擲時,被一顆子彈擊中,他身上瞬間着火。接下來他的舉動感染了其他人,並且讓所有人都熱血沸騰。


帕尼卡哈跳出戰壕,成爲“火人”的他拿着僅剩的一枚燃燒彈,猛地撲向了德軍的第一輛坦克,坦克瞬間被點燃。他的這種大無畏精神嚇住了德軍,迫使德軍坦克紛紛撤退。

戰後,帕尼卡哈以勇猛的壯舉,獲得了最高榮譽“蘇聯英雄”稱號,他撲向德國坦克的那一幕做成了巨大的銅像,1975年5月8日豎立到了斯大林格勒市區,與此同時,他的名字也被一條街道命名。稱他爲斯大林格勒的戰神也不爲過。雖然他只是蘇聯的一個小兵,但是他的英勇形象深深的刻進了蘇聯人民的心中。

在斯大林格勒這場戰役中,帕尼卡哈只是其中的一個犧牲者,還有百萬人死亡,保衛戰的勝利是每一個蘇聯士兵用生命換來的。戰後斯大林格勒的50萬人口,只剩下了3萬5千人,足以看出此戰的慘烈。光是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的士兵就有112人。


除此之外,在斯大林格勒的市中心烈士廣場上有無名戰士墓、馬馬耶夫高地紀念碑羣、維持戰役原樣的“巴甫洛夫樓”等英雄雕像。俄羅斯人對各時代戰鬥英雄的尊重和崇拜值得我們學習,這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源。崇拜英雄、熱愛科學、尊重勞動者,這纔是國家強大之本。

這些英雄的雕像正是我們中國最缺少的。戰鬥民族的根系必須、必然植根於祖國大地,纔會有靈魂,纔會成爲茂密的森林,爲祖國遮風避雨。曾經祖國並不缺少爲祖國,爲民族甘於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的繼承和傳承。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都必然會消失。願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熱愛祖國奉獻光榮的火焰早一天浴火重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