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給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創作者們提供了新的創造天地,問題的提出是給看似繁榮的繪畫市場敲起警鐘,大量爲了迎合市場的媚俗荒疏的作品終究會被收藏者們發現,時間本身也會起大浪淘沙的作用,隨着整體社會鑑賞能力的提高,運作或者說炒作的濫用遲早會漏出貧血的馬腳,筆者個人對未來的中國寫意人物畫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在已經到來的國際化大碰撞中,我們將以五千年的中國文化積澱爲依託,以先人們留下的寶貴文化精髓爲鍛造藝術之劍的中堅材料,同時敞開胸懷汲取一切能夠爲我所用的精神成果,着力打造屬於我們精神訴求的形式解釋我們的時代的變革,我們就會在世界藝術之林站穩腳跟,中國寫意人物畫大作品的創作也會迎來一個新的局面。張龍的人物畫應當說切合了以上的觀點,那就是優秀的人物作品具備了寫生、創作、情感、昇華。

張龍,字天馳,安徽泗縣人,現定居北京。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美協蔣兆和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水墨畫院專職畫家、北京美協會員、《海峽兩岸》雜誌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外聯部副部長,劉大爲工作室畫家、苗再新工作室畫家、任惠中工作室畫家、深圳翰墨盧浮宮簽約畫家,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巨幅主題作品創作班導師。

卓瑪 | 68x68cm

人物畫世界的桃花源

文/晉職成

童年時光 |138x205cm

在藝術世界中,許多流派對現代人物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在當今多變的生活中,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深深地影響着人物畫的變革。現代觀念的美學追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記錄藝術形象由構思轉化成因式的過程,讓觀者把握藝術家的思維軌跡;其二:通過媒介、情感和圖式改變觀者欣賞習慣,藝術審美悄然改變。這在當代人物畫作品中也有着很好地體現。張龍的國畫人物作品,契合了這些特點,畫面內容豐富,時代特徵明顯,具有故事性主觀性,人物造型準確,用筆細膩流暢,表情刻畫細微而且豐富。

遠方 | 220x168cm

藝術惟真而妙,語言因真而設,形式爲真而施。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屬於自己的港灣,港灣深處是情感的思緒與記憶。童年的影像,往日的陽光,鄉音的縈繞,故土的眷戀,時代的變遷,當代的藝術觀念等無不時刻影響着藝術家的情感,幻化出精神世界的筆墨在宣紙上肆意揮灑。

路上| 138x205cm

一般認爲人物畫創作是與人物寫生的習作性相對而言的。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人物寫生也即是創作。因爲不論怎樣,寫生是不同於照相的,寫生要經過寫生者的感受、概括、筆墨語言完成的。是一個較長時間手、腦並用的過程,是在創造意識支配下進行的藝術活動。當然,實施這一活動的結果有優劣之分。我這裏所指的創作是有一定的主題思想,縝密的構思構圖,藝術手法亦能和內容緊密結合,作者的情感更能充分表達。張龍的人物畫應當說切合了以上的觀點,那就是優秀的人物作品具備了寫生、創作、情感、昇華。

留守的孩子 | 168x320cm

20世紀以來,從事藝術創作的中國畫家們,在傳承和弘揚傳統繪畫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中,人物畫的創新曆程最爲曲折,果實也最爲豐碩。張龍的人物畫創作就是在中西融合的大潮中誕生出來的。他以探索、創新、拓展爲基本理念,以素描造型藝術爲基礎,掌握紮實的造型功力,並融合於傳統的中國畫筆墨之中。同時,時刻注重墨從筆出、筆由墨現、意在筆先,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生動,更加貼近生活,同時使觀者有愉悅的視覺衝擊。作品的視覺感源於張龍的內在之力,如列子所講“紀昌學射”即是由外力向內力的轉變,力從內在衝蕩而來,勝過外在強力,力蘊其中,勢餘於外。故視覺感不僅是外在的、感性的,更要有內在的理性深度,這一切都源於張龍的氣質和學養,文化與風骨。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克短揚長,力爭極致,衝擊視者,視覺中包含着思維,觀察中孕育着創造。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六法論,其中六法論中最爲主要是“氣韻生動”,它將繪畫中的情感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我們都知道“六法論”是就人物畫而言的,畫家對於人物的刻畫,必須研究人物的精神本質所體現在形體上的主要關係。而畫家基於在生活中體驗和交流中所獲得的審美感受納入了客觀物象之上,使人與情,情與物相契合,實現主觀情感與客觀情景的交融。人們也從生活體驗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交流與寄託。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發展,從屬於不同時代的畫者的經歷不同情感也不同,畫面所呈現出的風格也不盡相同。在寫意人物畫中,作者通過對人物的主觀形神塑造,以水墨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是在作者的情感支配下完成,直到今天,寫意人物畫所呈現出的多元性也是在這種最平凡、最真摯的情感萌發和推動下發展起來的。其中,畫家的情感越真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把握就越到位,呈現的藝術形象和個性語言越豐富,作品就越能感染人。情感不僅是寫意人物畫創作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實踐問題。因此探討情感在寫意人物畫創作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情感源自於生活,它推動了繪畫創作的發展,促進了繪畫作品的風格形成。我們應該珍視自己的感受,把生命中的那份感悟釋放出來,在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創造出個性鮮明又感人的作品,實現藝術創造中的“自我”。

大吉大利大涼山 | 138x205cm

縱觀當今中國畫壇,如日中天的畫家們天各一方,背倚之山光水色迥然不同,爲人性情各異,故而畫作之於畫家,因地而異,因人而異。而今信息開放時代,個性張揚,極紅盡綠,倍見風采,我們要做的就是思考,實踐,再思考,再實踐,盡其所能,畫出好畫。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給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創作者們提供了新的創造天地,問題的提出是給看似繁榮的繪畫市場敲起警鐘,大量爲了迎合市場的媚俗荒疏的作品終究會被收藏者們發現,時間本身也會起大浪淘沙的作用,隨着整體社會鑑賞能力的提高,運作或者說炒作的濫用遲早會漏出貧血的馬腳,筆者個人對未來的中國寫意人物畫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在已經到來的國際化大碰撞中,我們將以五千年的中國文化積澱爲依託,以先人們留下的寶貴文化精髓爲鍛造藝術之劍的中堅材料,同時敞開胸懷汲取一切能夠爲我所用的精神成果,着力打造屬於我們精神訴求的形式解釋我們的時代的變革,我們就會在世界藝術之林站穩腳跟,中國寫意人物畫大作品的創作也會迎來一個新的局面。

遠方之二 | 138x68cm

沒有理由認爲中國人物畫還躲在桃花源裏,享受傳統和歷史留給我們的陶醉,改革開放30多年來,每一天都發生着變化,張龍的國畫人物作品正隨着時代的腳步大踏步地往前。

作品賞析

神曲之動起來| 180x180cm

江南煙雨 | 68x68cm

等待 | 138x68cm

春消息 |180x260cm

戰鬥的青春 | 局部

桃花依舊 | 210x70cm

高人往來亦春秋 | 139x38cm

心遠俗塵外 | 139x38c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