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150餘名重機摩托車主沿着星沙主幹道騎行宣傳“一盔一帶”,呼籲所有駕乘人員養成文明出行的好習慣。 曾詩怡 攝

◎星沙時報記者 盛磊

隨着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星沙城區交通擁堵日益加劇,“堵車煩、停車難、費用貴”等問題也逐漸顯現,交通工具多元化發展成爲必然趨勢,兩輪摩托車、電動車又慢慢重回人們的身邊。相對於星沙城區居民因爲交通不便而選擇摩托車或電動車,農村羣衆對於摩托車和電動車的依賴程度更甚,當前“4+2(四輪+兩輪)”模式在農村已經成爲標配。

然而,據長沙縣交警部門統計,2019年,長沙縣共接交通事故報警5萬多起,其中涉及摩托車交通事故就有1505起;2020年截至4月底,全縣共接交通事故報警9千多起,其中涉及摩托車交通事故達到了235起。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安全意識薄弱、駕駛技能缺乏和不戴安全頭盔上面。

現狀

從事多年摩托車經營的長沙縣政協常委、湖南朝威機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楊松,在同農村羣衆打交道過程中,發現了一個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農村老百姓的摩托車和電動車基本上都是無牌無證上路,安全隱患大。

深入調查後,唐楊松找出了造成老百姓“辦證難”的問題所在。第一是報名難,長沙縣摩托車駕考報考點較少,以前僅有星沙街道和安沙鎮的兩所中南駕校報考點;第二是體檢麻煩,全縣具備摩托車駕考體檢資質的醫院目前只有5家,其中3家集中在星沙城區,其他2家位於路口鎮和榔梨街道,其他一般的鄉鎮衛生院不能體檢;第三是理論考試難通過,理論考試實行的是電腦考試,但生活在農村地區的60、70後等摩托車主要使用人羣文化水平不高,接觸使用電腦較少,致使理論考試難通過。

經過詳細調研後,唐楊松將自己的調查報告形成了長沙縣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委員聯組協商會議的發言材料,同時,安沙鎮政協委員小組也提出了《關於加速打通農村交管服務“最後一公里”,提升長沙縣老百姓幸福感》的提案,該提案在長沙縣政協九屆五次會議上提出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委員聲音

要怎樣才能真正提升依靠兩輪交通工具出行的羣衆的幸福感,我建議:要“放”出活力,放開限制,廣開駕校,讓老百姓可以就近報考摩托車駕照;要“管”出公平,明確摩托車駕考收費統一標準,嚴厲整頓亂收費現象;要“服”出便利,增加體檢機構、報名點、考場等,實現摩托車考證、上牌“一站式”服務,真正把服務送到老百姓家門口。

我堅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共謀良策、助推措施落實落地,長沙縣交通整治難題一定會得到解決。每一次的提案得到辦理,我都非常有成就感,作爲一個外地人,能和很多本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我感覺非常光榮,作爲縣政協委員特別有使命感,我將履職盡責爲人民羣衆謀福祉,這就是我的初衷。

——長沙縣政協常委 唐楊松

目前成效

根據縣政協常委唐楊松和安沙鎮政協委員小組的建議,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全縣各鎮街設立交通安全服務站及報名點,可通過摩托車銷售點組織報名人員集中考證、上牌,在報名人員比較多的地區,利用節假日上門提供便民服務。

同時增加考試次數,在位於安沙鎮中南駕校內的機動車駕考中心,每週都會安排一場摩托車駕考,據瞭解,目前摩托車駕考已經從之前的一月一次,調整到現在每週一次,後期還會根據報名人數和需求增加考試次數。

爲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方便駕駛人辦理考證、換證業務,今年四月,長沙縣車管所引進“警醫通”自助體檢機,實現期滿換證“一站式”辦理,省去羣衆往返體檢醫院和車管窗口的麻煩。

部門聲音

針對上牌辦證老百姓比較關心的問題,今年交警大隊在之前已有的基礎上持續發力,大隊與長沙縣的所有摩托車銷售點進行了對接,針對駕駛證申請、摩托車上牌,開闢綠色專用通道。

此外,交警大隊還和衛健部門取得聯繫,今年準備在北部的安沙鎮和金井鎮等交通相應比較偏遠的地方,設立一定數量的體檢點,在有條件的中隊設置自助式體檢服務機。

今年六月份會進行電動車的上牌服務,大隊準備以此爲契機,下鎮街爲電動車上牌的同時引導摩托車上牌。

——長沙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 朱海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