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我国十大元帅之首,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一起,缔造了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打出了雄姿英发的东方巨人。他和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会师,把中国最早的两股革命力量汇集到一起,并在井冈山扎下根基,垫定了红军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井冈山会师是直接影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是,这次会师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就连会师最重要的人物朱德,也曾被偷袭,队伍被打散,自己差点被敌人抓去。

朱德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起义失败后,他带领剩余部队转战于湘南、粤北丛林。

当时部队饥寒交迫、思想混乱,几乎人人脸上都笼罩着悲观气氛,整个部队濒临于一触即溃的危险边沿。干部、战士纷纷离队,最后只剩下800多人,团以上干部除了朱德外,只剩下陈毅和王尔琢。


作为最高军事首长的朱德一直信心饱满,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还曾亲自爬上悬崖为部队开路。

在他的影响下,这支800多人的“残兵”没有垮掉,并慢慢稳定下来。而他们的名声,却不知不觉地传遍了湘、粤、赣三省,很多人都知道“南昌起义还有一支剩余部队隐藏在湘南粤北丛林中”,并纷纷打探它的下落。就连远在井冈山的毛泽东,也派人下山,远赴广州、韶关等地,寻找朱德和他的部队。

1927年11月初,朱德带着部队到达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崇义县,进入了国M党第16军军长范石生的辖地。


说来也巧,范石生正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的同学。两人毕业后一起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都成为滇军名将,并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结为生死之交。

范石生虽然在国M党阵营,心中却同情革命。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他被任命为堵截部队的左路总指挥,但一直按兵不动,对于不断到达的进攻命令,不是阴奉阳违,就是找理由推诿。起义失败后,他时刻关注着在丛林中艰难跋涉的朱德。

朱德到达崇义不久,两人很快就联系上了,并约定在湖南的汝城见面。


11月20日,朱德带领一支50多人的小部队去汝城面见范石生。当晚就在一个礼堂里宿营,但没想到的是,一伙土匪早就盯上了他们。

半夜时分,土匪悄悄包围了礼堂,然后突然从正门进攻。

朱德沉着的指挥部队突围,并留在最后掩护。当大部分人突出礼堂后,土匪已经冲了进来。此时只剩下朱德一人,硬拼是肯定不行的。

未来的十大元帅之首眼看就要落入土匪之手!

毛泽东也曾遇到过类似的危险,秋收起义前他在浏阳被清乡队抓住,情急之下塞了几十块钱给抓他的清乡队员,请求放了自己。

正如他后来对斯诺所说“普通士兵都是雇佣兵,枪毙我对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


围攻朱德的土匪也是为了钱财,对于单个的土匪来讲,抓住朱德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朱德也可以像毛泽东那样,塞给他们一些钱,然后趁着黑夜逃走。

但他身上一分钱也没有!

眼看土匪就要冲到跟前了,朱德急中生智,顺手抓起一块伙夫的围裙系在腰间,迎着土匪冲过去。

几个土匪立刻拦住了他,并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他。

面对土匪的枪口,朱德平静的说自己是个伙夫头。

当时的朱德满黑胡子,衣服也非常破旧,和普通士兵没什么区别。急于捞油水的土匪信以为真,就厉声喝问“你们的司令在哪里?”。

朱德顺手往后面的房子一指,土匪们一窝蜂的冲了进去。朱德就趁着这个空档脱离了险境。

天亮后,朱德带着队伍继续赶路,远离土匪,前往范石生的驻地。

……


历史惊人的相似之处经常使人不敢相信,共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的毛泽东和朱德,在相会之前竟然都曾遇到相同的危险。在那混乱的社会中,被一群乱哄哄的匪兵围住,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出了差错,井冈山的红旗会怎么样?------无人敢想!

但历史又有另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不管是浏阳的清乡队,还是郴州的土匪,都是迫于生计才干起“清乡”、“夜袭”的不光彩职业。

所以在两人面临的危险之中,都包含着脱险的诸多机会。

历史永远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在井冈山会师之前,毛泽东就已经萌生了“武装割据”的想法,而朱德也在湘南、粤北丛林中检验自己的游击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井冈山会师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是经过多次碾转、历经磨难才达成的。

但毛泽东和朱德对“中国革命需要武装割据”的认识,和“在武装割据下需要以游击战来保护割据、发展武装”又是绝对正确的。

所以会师后,就引发了一连串的必然:朱、毛红军诞生------人民解放军壮大------中华民族彻底告别深重的苦难,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