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的革命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大浪淘沙,在革命历程的风雨洗礼中,除了出现许多英雄人物之外,也有一些投机革命和意志薄弱的人,当了叛徒和逃兵。

南昌起义在革命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南昌起义时,起义军却出了几位大叛徒,其中一位叛徒还拉着近四分之一的起义军叛徒,做了逃兵。


这个大叛徒名叫蔡廷锴。

南昌起义时,蔡廷锴拉着约5000起义军叛逃,他将起义军第十师全部拉走,该师是精锐部队,约占起义军总数的四分之一。

蔡廷锴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后,他跟着中山先生闹革命。

蔡廷锴参加过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北伐及东征讨伐陈炯明等战役。由于屡立战功,1925年,他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团长,1927年初升任第十师师长。

1927年初,风云突变,国民党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事件,大肆残害革命人士和群众。

1927年7月末,为了反抗老蒋,我军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

砰!砰!砰!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连续三声枪响,南昌起义爆发了。

起义当天,蔡廷锴正随汪精卫在庐山开会,听到自己的第十师也被叶军长也给带到南昌参加了起义时。他急得嗷嗷叫,连夜赶往南昌。

蔡廷锴来到南昌后,说是同来参加革命。周公、叶将军、贺老总、伯承元帅、朱老总等人表示热烈欢迎。之后,叶将军任命蔡廷锴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第十师师长兼左翼总指挥”。

南昌起义三天后,即决定南下夺取粤省政权,叶将军令让蔡廷锴当开路先锋,让他率领第十师先行占领抚州。

蔡廷锴领命后,说:“你就等候喜讯吧。”

8月3日,蔡廷锴率领起义军第十师5000多人开拔。

八月四日,蔡廷锴率军入进贤县后,见前后左右均无其他起义部队,机会难得,他立即和心腹陈芝馨、张世德密谋叛逃。

蔡廷锴通电声明脱离原来的起义部队。之后,他拉着第十师拐了个弯往福建方向逃去,投靠蒋介石去了。

蔡廷锴叛变了!是叛徒!

蔡廷锴的这一叛变举动使起义队伍的南下计划受到严重挫折,部队情绪发生动摇。接着,贺元帅的二十军参谋长陈浩新及第二十军第五团约700人也脱离革命队伍。叛逃到唐生智那里去了。这两起叛离事件几乎使起义部队损失了四分之一。

蔡廷锴投靠蒋介石后,率部助蒋作战,立下战功。

1930年8月,蒋介石决定成立十九路军,任命蔡廷锴为副总指挥兼军长。后来,蔡廷锴奉蒋介石的命令参加对红军的“围攻”。

蔡廷锴率领的19路军和红军作战时损失惨重,多次围攻却无功而返。

之后,屡战屡败的蔡廷锴看到民生凋敝,深感痛心。特别是目睹了国民党内的分裂和腐败后,他懊恼苦闷,不愿再打内战了。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图谋侵占淞沪。淞沪抗日时,蔡廷锴率19路军,与装备有飞机、军舰、坦克的六七万日本侵略军血战33天,迫使日寇四度易帅,死伤万余人。

从此,蔡廷锴深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一代名将”、“抗日名将”、“抗日民族英雄”。

由于坚决主张抗日到底,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11月,蔡廷锴与十九路军其他爱国将领如陈铭枢、蒋光鼐等人,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

之后,蔡廷锴还与红军签订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反蒋失败后,蔡廷锴出洋游历欧、美、澳洲一年,考察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

1934年,蔡廷锴出国考察时,受到墨索里尼的接见,墨索里尼赞赏蔡将军敢于与日军开战,还专门赠送了一把制造精良的双筒猎枪给蔡将军。

“七七”事变后,蔡廷锴继续加入到抗日行列,曾出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二十六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在对日寇作战中,立下军功。

1946年,蔡廷锴在金陵,与周公见面。一番恳谈后,蔡廷锴顿开茅塞。他认清了只有“反蒋”能够救中国。

后来蔡廷锴等人在李章达的住所举行会议,正式成立“民促”,蔡廷锴被公推为首脑,开展反蒋活动。

1947年,蔡廷锴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此后,蔡廷锴积极投入到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斗争中。


1949年1月,蔡廷锴站到了人民一边,作为首席代表,应邀请来到北平,出席了筹备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将军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成为了副国级。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因病去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