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這樣,“鬥士”傅斯年正面對上了“官霸”孔祥熙。陳寅恪與傅斯年。

有這樣一個人,歷史學家陳寅恪視其爲一生摯友,評價他是“天下英雄獨使君”,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胡適認爲他是自己最出色的弟子,用“無論何處,都是一個道義力量”來讚揚他的德行。國學大師毛子水稱其是“天地間的一種正氣”。

他就是傅斯年,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歷史學家,也是一個在西方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自由主義思想家和社會批評家。他的一生“懟人”不倦,“傅老虎”“傅大炮”等外號人盡皆知。

有人將其推舉爲,中國歷史上最有血性,最有氣節,最有文化,最有原則的知識分子的代表。而他,也確實擔當得起這些美譽。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鐵骨錚錚的文人吧。

陳寅恪與傅斯年

國學大師與洋狗爭位

1941年的冬天,日軍的炮火在中華大地上不斷蔓延,終於燃燒到了香港這片土地上。香港,被攻佔了。我國的國寶級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攜其家人匆匆趕到機場,準備乘飛機逃難。在這時間就是生命的危機時刻,他們卻被人攔了下來。

原來,是國民黨高官孔祥熙的二女兒——孔令俊也要乘坐這趟飛機。這位孔二小姐年紀輕輕,卻因爲囂張跋扈而聞名。

她在機場將準備登機的陳寅恪一家和滯留此處的各界要員攔了下來。自己則帶着的老媽子僕從等人登機,甚至氣勢洶洶的指揮着家僕將洋狗、馬桶和牀板等物也塞進飛機,接着便揚長而去。徒留下陳寅恪一家和各界要員們在危機四伏的香港心急如焚。

孔令俊

正在同一時刻,有人正在遙遠的重慶擔憂着陳寅恪一家的情況。消息傳來,他得知竟有人強迫國寶級大師給高官的家眷甚至是洋狗和牀板讓位,使得陳寅恪一家不得不滯留戰區,生死未卜,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使得這位一身膽氣,體型剽悍的山東大漢義憤填膺,暴跳如雷。他公然喊話道:“不殺孔祥熙不足謝天下。”

此義憤者正是傅斯年。

傅斯年是學術界有名的“學術大鱷”,他天資聰穎,十七歲便被北京大學錄取。二十四歲遠赴重洋,前往歐洲留學。三十二歲便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一六研究所。然而他的性格卻不似一般的大師那般溫文爾雅。這位山東大漢,是一個性格和名字完全相反的“鬥士”。

“鬥士”與“官霸”爭鋒

就這樣,“鬥士”傅斯年正面對上了“官霸”孔祥熙。孔祥熙後臺硬,與蔣介石連襟,又是行政院院長。他位高權重,是國民政府首腦,可謂是“高官中的高官”。

除此以外,他還臭名昭著,在國民政府任職的十一年中,他利用自己職務之便,侵吞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光是貪贓枉法的大案就犯下了六起。社會各界人士均是敢怒而不敢言。人們都憎恨厭惡他,卻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孔祥熙的女兒,也是在他的縱容之下,才如此的囂張跋扈。

孔家是民國時期有權有勢的大家族,手握重權,控制着國家的經濟命脈和無數人的生死。傅斯年只是一個讀書人,家裏也都是普通人,並無權貴。但是面對着權勢滔天的孔祥熙,他卻絲毫不懼,甚至笑談:“我何曾怕過?”

不曾怕過的傅斯年曾兩次上書蔣介石,言辭一次比一次激烈,態度一次比一次堅決。雖然蔣介石並沒有給出他想要的答覆,但他絲毫不氣餒。他暗中蒐集證據,準備以提案的方式,將孔祥熙的罪行詔告天下。

傅斯年

各方人士齊說和

蔣介石知道他的打算後,不敢袖手旁觀,急忙委託祕書陳布雷從中斡旋。他希望傅斯年能放棄將孔祥熙的罪證上呈國民參政會的打算。

陳布雷聯繫到傅斯年後勸說道:

“我知道先生心中有氣。但現在乃是抗戰的重要時期,先生若真在此時以提案彈劾孔,只怕世界各國認爲中國官員皆是貪污舞弊之輩,不給予抗戰支持。屆時,將如何是好?還望先生以大局爲重。”

即使如此,傅斯年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堅持。他認爲戰爭事大,但是貪污腐敗也不是什麼小事。有一個貪污腐敗的政府高官更不利於抗戰,只不過出於對國情的考慮,他將提案改成了質疑案,給了孔祥熙解釋的機會。

事已至此,陳布雷也沒轍了。他只能輾轉找到了傅斯年的老師胡適,希望他能從中勸說。胡適爲了傅斯年的安慰和政局的穩定。從美國寫信勸告傅斯年:“蔣公的意思,你應該是明白的。再說,世間不平之事太多,你我又怎麼管得過來?這件事太危險了,我不希望你惹禍上身。”

傅斯年並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想法,他反問胡適:“我只是一介讀書人,不能上陣殺敵,也不能爲民請命,那我讀這聖賢書,所爲何事?”

好吧,連恩師胡適都攔不住這位“鬥士”。

胡適

打虎何懼打雙

在勸退了各方說情的人後,傅斯年繼續自己收集證據的步伐。萬事俱備之後,傅斯年在參政會上,一陣炮轟,震驚了各方人士。人們這才知道,“傅大炮”之名並非浪得虛傳。這一次的質疑案最終讓官霸孔祥熙下了臺。

孔祥熙下臺後,接替他的是蔣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一開始,他也算兢兢業業、清清白白,很快就贏得了大家的好感。可不久後,人們就發現,宋子文比起孔祥熙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下“傅大炮”又坐不住了。

他認爲自己既然是因爲自己才讓宋子文這個貪官上了臺,那自己就有義務再將他趕下去。既然已經“打了一隻老虎”那又何必懼怕第二隻。

宋子文

於是他連發三篇檄文討伐宋子文,四處痛斥他的罪行,他在文章中寫道:

“古今中外有一個公例,凡是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垮臺,並不由於革命的勢力,而由於他自己的崩潰……”“國家喫不消他了,人民喫不消他了,他真該走了,不走一切就垮了……”

正是由於他的勇敢聲討,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聲援他。最後,宋子文也只得灰溜溜的下臺了。

傅斯年,一介書生,無滔天權勢,也無百萬金銀傍身。然而就是這樣除了學問與熱血一無所有的傅斯年,以一己之力,將兩個有權有勢的大貪官從高位上拉了下來,縱觀整個明國,能與與之比肩者,何人哉?

於傅斯年而言,心中的道義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縱使千難萬險,只要是義之所在,便無懼無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