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定均也很痛心,同志是好同志,可紀律也是鐵紀律,王鐵山這次犯下的錯誤已不再是簡單的素質問題,而是做人問題,哪怕隊伍再需要他,也沒有留下去的道理。王鐵山是隊伍裏的老兵了,從軍多年,戰功不少,還是非常得力的偵察兵,平時沒少涉險執行任務。

有一句俗語叫: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這在古時候是一種百姓們追求平等的美好願景,但卻也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遺憾。而當封建社會被消滅,當我黨領導的隊伍到來時,這遺憾慢慢被消減了,因爲我黨的規則便是人人平等,哪怕你兵王犯了錯,也要照單接受全部處罰。


老兵王鐵山,自我約束不力犯下大錯,司令忍痛拍板:槍斃!

看過《亮劍》的人都有這樣一個感覺:李雲龍打仗好,爲人也不錯,但就是講話時愛爆粗口,一點也不文明。這就如同《父母愛情》中安傑說的那樣:幹部都是大老粗。

事實上,我黨隊伍中的大老粗又何止是幹部,因爲隊伍成員大多是窮苦出身的農民,文化程度較低,所以他們身上也有着難以磨去的粗獷現實。比如今天要講的這位老兵王鐵山,實在是一個惋惜的案例。

當時我軍挺進豫西后,隊伍駐紮新密市的申溝村,經過情況摸查,發現村裏有一個人竟然在新密縣做過文書。於是,上級馬上派了王鐵山去了解情況,隨行的還有一名小戰士。

王鐵山是隊伍裏的老兵了,從軍多年,戰功不少,還是非常得力的偵察兵,平時沒少涉險執行任務。但這樣一個好戰士,卻有着出身帶來的不足,那就是素質相對低下,也正是因爲如此,他雖然從軍多年,立功不少,但還一直保持着士兵的身份,沒有辦法晉升。


當王鐵山來到文書家裏之後,發現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王鐵山帶人過去前,他們早嚇得跑掉了。

但家裏留下了一個看家的女人,年紀不大,長得還挺俊俏。王鐵山作爲一個年紀不小,卻一直單身的男人,當下就犯了心思。這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奈何王鐵山素質不高,自我約束能力不強。

於是,王鐵山藉口將跟隨的小兵支走,強行對那名婦女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事後,王鐵山也很懊悔,但他認爲以婦女的身份,肯定是不敢向上揭發的,所以之後便歸隊又去執行任務了。

這時,總司令皮定均帶着人馬到了,他們一進村王鐵山的事就暴露了。皮定均對此也不敢相信,但經過確認之後,不得不全軍召開了緊急會議。


對此,大家都表示很失望。但他們也知道,王鐵山作爲一名老兵,能力強,人也不錯,一時之間陷入兩難境地。

皮定均也很痛心,同志是好同志,可紀律也是鐵紀律,王鐵山這次犯下的錯誤已不再是簡單的素質問題,而是做人問題,哪怕隊伍再需要他,也沒有留下去的道理。於是,他苦思之後毅然拍下桌面:按律槍斃!

大家對這一決定都無異議,但心裏不免惋惜。特別是與王鐵山一起的特務連非常想不通:王鐵山犯了錯誤不假,但讓他戴罪立功,多殺幾個日本人不就可以了?

皮定均對此不置可否,所謂鐵的紀律,如何因爲犯錯者的身份特殊就隨便更改呢?最終,王鐵山被執行槍斃,而他自己也正視自己的錯誤,心甘情願地接受了軍紀處置。


你知道“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由來,每一條都句斟字酌,反覆修改而來

有人可能對此表示不服,王鐵山固然罪責不輕,但是憑哪一條法要對其執行死刑的呢?當然有法可依,那就是我黨創立之初的最高法則:三大紀律八大注意。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個事實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發展史極長,它最早出現於1927年10月,此後經過革命隊伍的不斷改革,反覆修改,終於在1947年十月成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新頒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的最後模樣,這其中歷時20年時間。

事實上,1927年以井岡山爲中心的根據地只提出了“三大紀律”的隊伍守則,即: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工人、農民、小商人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


至1928年,本着三大紀律的要求高,但過於籠統的不足,毛主席又在後面加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

這也就是說,最初的解放軍革命紀律是“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但這已經很全面地體現了中國解放軍(當時尚稱爲紅軍)與舊式隊伍的明顯區別。

後來,紅軍隊伍準備攻打龍巖城,全軍於新泉進行休整。有一天,毛主席和朱總司令以及陳毅將軍等一干人於河畔經過。發現有些戰士脫了衣服跳進水中洗澡,這讓很多經過的當地女性很不好意思。

毛主席當下就皺起了眉頭:我認爲“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還要再加一條,那就是“洗澡避女人”。朱總司令表示認同,也在後面加了一條:大便找廁所。


於是,就此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誕生了,而且紅軍指戰員在隊伍進入永定縣坎市的時候,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明確地寫在了當地一家叫裕源店的牆壁上。

據說這是我軍關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最早的文字記載,而這面牆壁完整地保持到1998年,因爲當時洪水所致,這面牆被沖毀了,而這些文字也隨之消失。

不過,真正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後來打仗行軍的管理過程中,毛主席還對它進行了更多的修復。其中,“不拿工人、農民、小商人一點東西”,直接改爲“不拿羣衆一針一線”,而“打土豪要歸公”則改爲“一切繳獲要歸公”。

至於最早的“上門板”、“捆鋪草”這種相對不夠通俗的句子,後來也改成了“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而最重要的兩條“洗澡避女人”與“大便找廁所”則改爲“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


王鐵山的結局對他的戰友們而言,那肯定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感受。但通過這件事,大家也都看清了一個事實:隊伍的軍紀嚴明不是假的,追求的人人平等也不是假的。也正因爲如此,人們才從心底裏對這支隊伍產生擁護與愛戴,使得根據地工作快速全面地開展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