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见小龙女写杨字少一划另有其因。小龙女夫唱妇随,写杨字也少一划。

话说小龙女得了不治之症,跳绝情谷而亡,在崖壁上用剑尖刻着两行字,一行大的写道:“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另一行较小的字写道:“小龙女书嘱夫君杨郎,珍重万千,务求相聚。”黄蓉怕杨过想不开,随小龙女而去,就骗杨过说,小龙女被南海神尼带走了。杨过瞪着黄蓉,厉声道:“郭伯母,你这番话到底是真是假?”黄蓉道:“你再去瞧瞧石壁上的字迹,若非龙家妹子所书,我说的自然也未必是真。”杨过道:“那字迹没错。她写我这‘杨’字,右边那‘日’字下总是少写一划,这不是别人假冒的。”

宋人写的繁体杨字,右面是“昜”,不是“易”。日字下少写一划,可能是日字封口的一横,也可能是日字下面勿字上面的一横。由于金庸没有名言是哪一划,所以有两种可能。

第一,如果是“勿”字上面一横,那么小龙女就是把“昜”写成了易。这个行为刚好和《射雕英雄传》中一个情节呼应。“(杨铁心)不敢再用杨铁心之名,遂把“杨”字拆开,改“木”为“穆”,变名穆易。”杨字拆为木易二字是从清末评书《四郎探母》来的。杨四郎到了辽国做驸马,不敢用本姓,遂拆了杨字,变名“木易”。金庸就用了这个梗。

就是说,小龙女写杨字少一画,跟杨铁心有关系。杨过没见过杨康,更没见过杨铁心,是跟穆念慈长大的。穆念慈不跟他说起其父,但总会说起其祖,因为穆念慈是杨铁心养女,穆念慈的穆就是从穆易而来。穆念慈教杨过写杨字,就少一划,用来纪念穆易(杨铁心),杨过为了纪念其母,写杨字也少一划。小龙女夫唱妇随,写杨字也少一划。可是这种假设明显不确。因为杨过自己都不这么写,是小龙女这么写。可见小龙女写杨字少一划另有其因。

第二,如果是日字封口的一笔,那么其中就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小龙女是宋代皇室后裔。宋徽宗是著名书法家,独创瘦金体笔法,流传至今的瘦金体字帖里,有好几个“昜”字是没有日字封口这一横的。

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欧阳询的杨字,日字封口少一划。

唐李太白上阳台,杨字日字封口也少一划。

还有个特征更明显,便是小龙女名叫“龙女”,即龙的女儿,而龙恰恰是皇帝的尊称。

据丘处机回忆:“这姓龙的女子名字叫做什么,外人自然无从得知,那些邪魔外道都叫她小龙女,咱们也就这般称呼她罢。十八年前的一天夜里,重阳宫外突然有婴儿啼哭之声,宫中弟子出去察看,见包袱中裹著一个婴儿,放在地下。”

郭靖带杨过上山时为1239年,往前推十八年,便是1221年,这一年南宋皇室发生了一件大事,便是十六岁的宋理宗赵与莒继承沂王王位。

宋理宗初名赵与莒,开禧元年(1205年)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虹桥家中。赵与莒并非皇子,只是宋宁宗赵扩的远房堂侄,其父赵希瓐也只当过山阴县小官,生活与平民无异。赵与莒七岁时,其父赵希瓐逝世,生母全氏带着他和弟弟赵与芮返回娘家,在绍兴当保长的兄长家寄居,一直到赵与莒十六岁。

赵扩因八名亲生子皆幼年夭折,遂命宰相史弥远找寻品行端正的宗室继承沂王王位,史弥远将此重任交给了幕僚余天锡。余天锡途经绍兴遇着大雨,便在全保长家中避雨,于是认识了赵与莒兄弟。余天锡得知他们为赵氏宗族,觉得兄弟二人行为得体,故向史弥远推荐。史弥远接两兄弟往临安亲自考量,也认为兄长赵与莒为继承沂王王位的合适人选,故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将赵与莒选入宫内,改名赵贵诚,小龙女便是赵与莒此年所生。

由于小龙女只是赵与莒微时与一民女所生,生怕她日后遭遇不测,遂派贴身侍卫送到终南山下重阳宫避祸,为了日后便于相认,便在孩子襁褓内附了一张宋徽宗带有杨字的字帖。小龙女被古墓派林朝阳的侍女收养后,从宋徽宗真迹判知她为皇室后裔,遂起了小龙女的名字。小龙女长大后,勤于练习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因此写杨字少了一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唐风宋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