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實施一週年。一年來,長三角地區在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加強協同創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方面,積極探索、持續推進。而作爲《規劃綱要》中的核心亮點,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也是這一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大膽試,大膽闖,示範區正成爲一體化制度創新的試驗田,加快走出一條跨行政區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初夏的元蕩湖,平靜的水面上,一座橋樑的建設牽動人心。一個多月前,連結青浦和吳江的元蕩橋還在水中立樁。如今,施工輔橋已經架起,主橋的結構也初見端倪。到今年9月底,橋樑就將落成了。


元蕩橋是示範區內第一條跨省斷頭路打通項目青浦東航路至吳江康力大道新建工程的關鍵節點。因爲滬蘇省界落在元蕩湖中央,想要造橋通路,兩地審批制度上的"隔斷",就必須先打通。委託一方審批還是各自審批?兩地政府部門之間的“碰撞”,在所難免。自今年2月底項目恢復施工以來,由示範區執委會牽頭、滬蘇兩地多部門參與的項目審批協調會,頻頻召開。疑問難點一條條梳理,創新方向也一步步清晰。如今,一套跨區域聯合審批的制度方案和材料統一"一口受理"的辦事標準終於基本形成,實現了在法律紅線內的創新突破。


“上海水務局牽頭負責整體推進,蘇州水務局同步全流程參與,未來作爲示範區第一個跨界工程,我們第一張審批證明上,上海水務局和蘇州水務局兩個紅章都在上面。而對建設主體來說,審批材料都遞進一個窗口,後臺由兩地的水務部門共同協商,從標準到流程,儘可能簡化,這是一條增效便民的新路子。”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生態和規劃建設組副組長劉偉說。


“示範區模式",讓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裏,萌出了新芽,也讓改革的步子,能邁得更大一些。目前,圍繞"綠色是示範區底色"的理念,太浦河、澱山湖、元蕩、汾湖這"一河三湖"整體治理總體方案,已經啓動編制,將通過岸線貫通、生態修復來實現跨界水體共保。這一覆蓋青浦、嘉善、吳江三地的"大動作",涉及到不少沿岸臨水企業的騰退,地方政府的投入巨大。所以,示範區的改革,還考慮到各方的承受度,分階段推進。

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生態和規劃建設組組長劉鋒表示,三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規劃佈局都不盡相同。在制定方案的過程當中,三地必須共商,最後達成共識,然後來共同實施。把生態岸線的修復,與存量土地空間盤活結合起來。在這些工程的實施過程當中,同步推進投入共擔機制的研究。


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是提升營商環境、提高人民羣衆獲得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示範區必須率先取得突破的重要領域。去年7月,嘉善本地企業歌斐頌巧克力小鎮集團,在當地的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專窗,辦出了青浦的營業執照。今年,企業已經在上海虹橋開出了門店。負責人感慨,異地辦證的便捷度讓企業切實受益,也讓他們對示範區的營商環境,有了更高的期待。比如三地的標準能否統一、要交的材料、辦理流程能否一樣?企業的希望,並不遙遠。從"可辦"到"好辦",示範區政務服務制度創新正在往縱深發展。去年,示範區建立了長三角一體化政務服務聯動機制,全力打破區域數據壁壘,實現政務服務多渠道融合。而在今年年內,三地有望在開辦企業等高頻事項上,首次統一辦事標準和流程,數據共享,資質互認,以流程最簡、材料最少、跑動次數最少爲原則,實現跨區域“辦成一件事”。


揭牌半年多,一體化示範區全力跑出發展加速度:示範區"金融十六條"、先行啓動區產業項目准入標準相繼出臺;我國第一份跨省域定空間規劃《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進入最後完善階段,即將面向社會公示;關於示範區的"22條"支持政策、示範區覈准投資項目目錄、示範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也將正式發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表示,示範區將努力去闖出一條新路,能夠實現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的發展,能夠交出一批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一體化制度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