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日本《陸海軍將官人事總覽》顯示,日本大佐可以擔任各種職位,比如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等,你別看他只是二等,但很多時候權力大於少將,所以很多日本人寧可當大佐也不當少將。說“大佐”之前我們得先簡單瞭解一下日本的軍銜制度。

小編的外婆、外公特別喜歡看抗日劇,打開電視別,永遠是某電視劇頻道,抗日劇從早放到晚,其中叫“大佐”的日本軍官經常出現,留着一撮“衛生胡”,身邊跟着一堆人瞻前馬後,走路昂首挺胸的好不“威風”。

那麼這個“威風凜凜”的大佐,究竟有多大的權力呢?他會比將軍還厲害嗎?說“大佐”之前我們得先簡單瞭解一下日本的軍銜制度。
“軍銜”,產生於15~16世紀一些西歐國家,習慣上被稱爲“西歐式軍銜”,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根據軍人的職務、軍事素養和業務素養、資歷貢獻以及軍兵種或勤務區分,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稱。

發展到17~18世紀,軍銜制度已經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了。1853年6月,日本鹿兒島遭到美軍軍艦攻擊,1854年又被英、美、法、荷聯合艦隊轟擊,日本覺得遭受了“奇恥大辱”,決定奮起直追,改良兵制。
處於幕府時期的日本開始仿照西洋軍隊,規定陸海軍將校的階級,組織洋式兵隊3個大隊,分別是步兵、騎兵和炮兵,總計13625人。日本軍銜制度在二戰期間不斷演變。

日本軍銜中,大元帥爲最高統帥銜,爲日本天皇所有,其次是: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以及普通的士兵,1945年二戰結束前,這些軍銜裏又分爲“六等十六級”;二戰後變成了“六等十八級”。
在二戰時期,日本軍官分爲:將、佐、尉3種,又各自細化爲大、中、少。其中的“大佐”,就是佐裏面最高等的軍官,相當於上校,換算成我國的軍銜,“大佐”相當於“團長”。

根據日本《陸海軍將官人事總覽》顯示,日本大佐可以擔任各種職位,比如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等,你別看他只是二等,但很多時候權力大於少將,所以很多日本人寧可當大佐也不當少將。
在不同的團當中,帶領軍隊也不同,一般團大約在1000人左右,但如果擔任的是聯隊長,就可以管理一個連隊,日本當時陸軍個聯隊約3500人,3500人裏大約3300人配備了刺刀等武器,100多人作爲炮兵,剩下50多個人就是大佐的“保鏢”。所以電視劇裏動不動就幾十個人保護着大佐其實不誇張。

而且能當日本大佐的,通常非富即貴,管多少人不是關鍵,因爲作爲聯隊長的大佐,有一個重要任務——上傳下達。你想想,他的權力有多大?
在日本軍隊的機關中,一些部門的長官也有機會成爲大佐,而且能成爲大佐,就有機會成爲將軍,比如惡貫滿盈的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當年石原莞爾只是一箇中佐,板垣徵四郎是大佐,他們就計劃着“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因爲他們堅信“滿洲土地無主論”,他們就是“九一八事件”的元兇!

因爲策劃了“九一八”,石原莞爾直接晉升爲大佐,成了全日本的“英雄”。由此可見,日本大佐的地位極高、權力極大。
參考資料:《陸海軍將官人事總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