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少奇同志用过很多化名,比如:周先生、赵子琪、吕文、陶尚行、成秉真、卫黄、渭璜、莫文华、潭少连、刘校长、老戴、胡服等。在这些化名中,“胡服”这个名字,在抗战时期他用得最多,影响更大,也更深远。

而“胡服”这个名还留下了一段趣事:少奇同志去新四军当政委,战士们却说,新四军来了位大厨师。事情是这样的。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20日,军委发布命令:任命陈老总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少奇同志为政委。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部主任。1941年7月,刘震率新四军四师十旅抵达蒙城县涡河边的龙亢镇。一天,刘震突然接到上级电令:“胡服同志由延安到苏北,途经你部,必须派可靠部队接送,确保安全。”接此任务后,刘震立即派警卫连前去接送。他对连长交代说:“你们去接送一个负责同志,名叫胡服,沿途要绝对保密和保证安全。”谁知,这连长没听清楚,竟然把“胡服”听成了“伙夫”,说:“保证把他安全地送到旅部!”警卫连出发了。在路上,战士们听说要接一个“伙夫”,议论说:“接一个伙夫要用一个连,这个伙夫做的饭菜一定特别好吃。”有的战士还说:“把他接到了旅部,一定叫他做顿饭菜给我们吃!”连长笑道:“你们想的尽是美事,他至少是到军部给军首长做饭的。”到交接点一看,警卫连竟吓了一大跳:这“伙夫”的气派还真不小,陪着他的五个人全都骑着马、佩着手枪不说,身后跟随一个全背驳壳枪的警卫班,另加一个步兵连护送!还有几匹牲口驮着书箱。警卫连战士们个个吐舌:“这伙夫可真不简单啊!”连长说:“这大厨子,一定要保护好,千万不能在我们手里出问题。”一路上,警卫连战士们连话都不敢多说了,生怕出什么差错。

警卫连护送“伙夫”安全抵达旅部驻地龙亢镇时,更叫他们吃惊的是,刘震等旅干部竟然全都亲自迎接。这位“伙夫”在旅部休息几日之后启程东去。期间,他不仅没露手艺,而且旅部炊事班还专门派人外出买菜来款待他。之后,十旅传开了,新四军来了位“天大级”的大厨师,官职似乎比师长还大。

一天,警卫连长问旅长:“旅长,你那天派我们去接来的伙夫到底是谁?怎么这么多人护送?一个厨子还挑着好几担的书?来到我们旅,没下一天厨房,你还陪了他好几天,哪有这么派头的伙夫?”刘震听后一愣,哈哈大笑:“什么伙夫呀?他叫胡服!是化名。他就是派到我们新四军军部当政委的少奇同志。”这下,警卫连长如梦方醒:“哎呀!我们还以为是炊事班的大厨呢!”

在抗战时期,斗争环境很残酷,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很多同志经常使用化名。少奇同志用过的化名达四十多个。而“胡服”这个名字,他用得最多,时间最长,影响更大,也更深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