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尼蘭詹·普拉沙德表示,印度邊境山區幾乎沒有多少可以通行的高等級公路,因而前沿哨所的給養,常常不得不靠空投。有了這條隧道,印度軍事調動就不再需要在山區當中繞路,可以快速轉運軍隊和重型武器。

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的一條隧道工程已取得“里程碑式”進展。有了這條隧道,印度軍事調動就不再需要在山區當中繞路,可以快速轉運軍隊和重型武器。經過,換人不停工的緊張施工,這條隧道提前3個月完工。

整個隧道投資1200億盧比,可以讓印度軍隊快速通過山區進行尼龍河谷。此外,印度陸軍司令納拉萬表示,印度工程兵和其他施工單位在其他地區的隧道也在緊張施工中。尼龍河谷從1962年印度慘敗以後,就一直是禁區處於封閉狀態。

一直到2015年才從軍事禁區轉爲放開修路,但是還是不準外國人進入。印度《經濟時報》稱這條新道路和隧道,可以,保障印度裝甲部隊的車輛,大炮和人員通過的高等級公路。可以讓印度主力部隊快速抵達邊境地區。

印度將軍尼蘭詹·普拉沙德說過在邊境地區,必須越過叢林密佈、陰雨連綿的幾座崇山峻嶺,才能到達主要的分界線區域;印度邊境建立一系列的邊境哨所。這些哨所要設立在脆弱的交通線的終點,其中大多數完全依靠空中供應。只有公路網能使印度集中和維持大兵團直達邊境。

尼蘭詹·普拉沙德表示,印度邊境山區幾乎沒有多少可以通行的高等級公路,因而前沿哨所的給養,常常不得不靠空投;因爲,在地面上,只有天氣晴朗的時候,沿着羊腸小路步行,連驢子都不能通行。後來,雖然修建了一下公路,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山區的降雨量,每年從100到150英寸,土質鬆散,容易塌方。在較低的高原上,大片地帶是原始叢林密佈。此外,一旦定出一條直線爬上高山地區,一般要穿過天然岩石沙粒的地面,這就使得修路工程更加困難。

因此,印度認爲,印度最大的劣勢是無法,在邊境集中和維持大兵團,無法投入裝甲部隊。而且後勤非常困難,只能投入步兵單位,限制了戰鬥力和實力。現在北阿坎德邦公路和隧道工程的完工,將會解決這一問題。

如果要想依靠空中運輸,是無法解決補給問題的。由空運維持部署在高原的駐軍,即使在和平時期,這種臨時安排也是花費昂貴的。在這些高地上,即使偶爾遇上天氣好、允許自由飛行的時機,但是爲了獲得給養,需要包裝、集中、拆包、分類、分配以及最後發到前沿部隊。因此,只能維持小規模前哨部隊。

另外就是,在拉達克印度第14集團軍只有2個師,一個面向拉達克,一個面向克什米爾,基本上全部主力都在各個小型基地和哨所當中。但是,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兵力非常分散。但是,周圍山區叢林,缺乏道路,在二線主力軍團和重武器又很難上去。因此,印度新隧道的意義就在這裏,可以讓二線主力軍團和重武器裝甲部隊快速上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