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大家都知道,他是如今互聯網上最炙手可熱的大人物之一。而王堅大家也比較熟悉了,畢竟很多媒體都在說他“忽悠”了馬雲10個億,然後還回去5000億。

羣衆對這樣的戲碼都是喜聞樂見。

衆所周知,馬雲的公司雖然是搞技術的,但他本人卻不懂技術,據說他連自己電腦的文檔軟件都不太會用。

而王堅則是阿里巴巴的首席技術官,由他提出並得到馬雲大力支持的阿里雲則成爲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伯樂慧眼識人,千里馬旗開得勝,王堅和馬雲共同塑造了一段商業傳奇。對於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多人都很感興趣,王堅最近在《開講啦》節目中就給出了表述。

“大衆對於您和馬雲之間的愛恨情仇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哪一個人物更接近您與馬雲的關係:海爾兄弟;劉備和諸葛亮;孫悟空和如來佛祖”。

王堅表示,這些可能都不是最接近的,但如果要(從中)找個最接近的,那就是海爾兄弟。爲什麼呢?

我自己覺得我跟馬雲兩個人就是兩個無知的少年搞在一起了,就是因爲兩個人太無知了,所以纔會發生很多事情。所以我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是海爾兄弟,這是我對海爾兄弟的理解”。

我們先說一下海爾兄弟是誰,相信80後的小夥伴在小時候都會看過《海爾兄弟》的動畫片,這對小兄弟齊心合力去解決人類面臨的災難和解開無盡的自然之謎的探險故事,可以說是一代人的回憶。

從這點來說,王堅用海爾兄弟來形容他跟馬雲是很貼切的,當年他們一起決定做阿里雲和阿里巴巴的技術,頂着很大的壓力和很多的質疑、批評,確實有“無知者無畏”的探險精神。

其實不管是探險還是創業,如果一開始就知道壓力有多大,困難有多少,人們可能也就沒有信心和勇氣去做了。

創業就是商業的探險,有時候確實需要一點“無知”的勇氣才能是“因爲相信而看見”。

那麼,馬雲和王堅爲什麼海爾兄弟,而不是諸葛亮和劉備、孫悟空和如來佛祖呢?

道理很簡單,因爲在王堅、馬雲這對CP組合在公司裏來說是上下級的組織關係,但實際上他們之間是志同道合的夥伴。

劉備和諸葛亮之間固然有友情的色彩,但終究是君臣的關係。而孫悟空和如來佛祖更是扯遠了,因爲他們之間是被降服和降服的關係。王堅也不需要跳出誰的掌心。

其實對於馬雲,王堅是心懷感恩的,這並不是說“知遇之恩”什麼的,而是有個人相信他,幫助他,不遺餘力支持,提供舞臺和資源讓他去施展才華,成就事業。

所以王堅曾表示,“對我來說,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唯一一個人)可以相信的話,那就是馬雲,我可以講到這個份上……”

這也是馬雲的厲害之處,他不懂金融和法律,但有這方面的專家蔡崇信做他的合夥人,他並不擅長財務、行政、業務、技術等方面,而關明生、彭蕾、童文紅、蔣芳、張勇等人站在他身邊。

或許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不需要懂所有東西,他只要能懂人就好了。

之前我們也曾經說過這個問題,作爲一個老闆,你必須是要懂得相信人,相信可能會出錯,可不相信的話,代價要昂貴的多。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做企業不要抱怨沒有人才,而要想一想自己有什麼值得人才聚集、追隨的地方。

阿里雲草創的時候,阿里巴巴公司內部都是罵聲一片,說王堅是騙子,馬雲是騎虎難下。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雲堅持每年拿出10億投入到阿里雲,他說這是戰略,哪怕最終是失敗了。

這樣的堅持和決斷不是每個企業家都具備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說起來挺簡單,可實際上誰能做到?說是一回事,真金白銀的投入又是一回事。

“肯定有10億這個說法,但不是在第一次見面”,王堅澄清了這個“10億”的傳聞,他說自己跟馬雲第一次(初期接觸)見面印象最深的就是馬雲一句話,讓王堅決定加入阿里巴巴承擔這個任務。

馬雲告訴王堅:我覺得我們是可以一起共事的。另外,王堅還說,“我覺得最了不起的不是說你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拍個板做,花十個億。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阿里雲最困難的時候,也就說大家最不想幹的時候。那麼他當時就是說:不管怎麼樣,我們每年花十個億做這個事情,做了再說。

所以,王堅坦言:我其實感動的也不是10個億,實際上那個時候每年也沒有花掉10個億,但是這是一個決心。

這也是創業者需要認真修煉的地方,其中的關竅在於你是不是選對了人,你是不是相信這個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你是不是能夠繼續相信他、支持他。

因爲創業充滿了不確定性,老闆必須是有孤注一擲的決心和勇氣。如果當初馬雲有一絲的猶疑,阿里雲都不知道還能不能成,王堅也肯定沒有現在對馬雲的這種信任和感恩。

至於期間的微妙之處,你可以去品,去細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