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有个神奇的诸葛家族,这个神奇的家族里有个神奇的人。注意,我要说的可不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而是诸葛亮远在东吴的哥哥诸葛瑾。

《三国演义》里,诸葛瑾几次充当使臣去蜀国谈判,结果一次都没谈成。可是,这个无功无绩的人却能做到东吴大将军的高位。换到今天,他就是个看起来没什么业务水平的人,偏偏平步青云,领导对他深信不疑。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靠业务能力,诸葛瑾靠什么在职场上一帆风顺呢?

答案是“柔术”,刚柔相济,以柔克刚。

诸葛瑾出自神奇的琅琊诸葛氏家族。为什么神奇呢?别的家族扎根一地,发展壮大,比如掌国的曹家和孙家,以及大家族汝南袁氏、河内司马氏、吴郡陆氏等。而诸葛家族,却在魏蜀吴三国都有人任职,职位还都不低。蜀汉的丞相,曹魏的征东大将军,东吴的大将军,都是这个家族的人。

诸葛家的人,性格、能力、功绩都各异。诸葛亮大家都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族弟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最后因反抗司马氏专权发动兵变,战败而死,非常惨烈;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有“敦仁”之名,孙权称他和自己是“神交”。可是你要细想他在东吴做大将军有什么功绩,又说不出来。

五次游说,没一次成功

其实,《三国演义》里的诸葛瑾主要做的是两方面工作:游说和打仗。

史上赫赫有名的游说,就是诸葛瑾当猎头,招募诸葛亮。那时刘备刚刚在荆州被曹操打败,诸葛亮奉刘备之命来到东吴,争取孙刘联盟,共同抗曹。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诸葛瑾受周瑜派遣,到诸葛亮的住处游说。没想到诸葛瑾刚开了个头,就被诸葛亮看破了心思。还没等他正式开说,诸葛亮反而劝说他转投刘备。当然,这次游说以诸葛瑾的失败告终。

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中,诸葛瑾奉命出使成都,要游说刘备归还荆州。然而诸葛亮和刘备演了个双簧,骗诸葛瑾去荆州,找守将关羽讨要。到了荆州,关羽执剑在手,怒斥诸葛瑾:“休再言,此剑上并无面目。”后经关羽的义子关平劝告,关羽才勉强把诸葛瑾放走。

诸葛瑾“满面羞惭”回到成都,又被刘备忽悠了一通。最后连孙权都看出来,这是诸葛亮使诈,诸葛瑾居然还一个劲儿说“非也”,真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后来,刘备和关羽发动北伐,曹操想策反孙权偷袭关羽。孙权这个时候还在犹豫,诸葛瑾自告奋勇,去荆州试探。《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中,诸葛瑾就出主意让孙权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

想的是挺好,真到了关羽那里提亲,关羽却勃然大怒,扬言“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诸葛瑾被“左右逐出”,“抱头鼠窜”,不仅失败,而且非常狼狈。再然后,在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中,诸葛瑾前去劝降关羽,气得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诸葛瑾又被关羽逐出。

等到关羽死了,刘备要东征伐吴,东吴上下慌乱不已。这时候,诸葛瑾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说愿意做使臣去游说刘备。听起来倒是挺厉害,可诸葛瑾是怎么游说的呢?在第八十二回“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里,诸葛瑾对刘备说:“大汉江山被曹丕篡位,你怎么能为了我们两个国家之间的小事,忘记了兴汉的大义呢?”

傻子都能听出来,诸葛瑾的潜台词是:跟曹丕废了汉献帝篡位相比,孙权抢了刘备的荆州、杀了关羽,这都不算事儿。你刘备应该顾全大局,打曹丕去。你听听,这哪是来劝架的,这不是来挑事儿的吗?毫无悬念,诸葛瑾的游说又一败涂地。

总的来说,诸葛瑾五次游说,没一次成功。他要么被人一眼看穿,要么被别人当猴耍,要么说话不得其法,反正作为说客,他连及格线都没够到。

打仗一直输,官一直升

除了游说,我们再看看打仗,看看诸葛瑾的军事能力。《三国演义》里,诸葛瑾领兵有胜有负,虽然是小胜大负,但比起五次游说的零战绩总是好看得多。不过如果按照正史《三国志》来说,诸葛瑾的军事生涯也是乏善可陈。别人打输了,他也跟着输;别人打赢了,他还是输。

说到这里,你肯定以为,诸葛瑾就是我要说的反面教材了。总共就干了游说和打仗两项工作,两项都凉凉,难怪一辈子不成事。可是,我要说的是,诸葛瑾可不像你想象得那样没用。

打仗老输没事儿,孤给你撑腰

他游说、谈判不成功,孙权不怪他;打仗别人赢了他输了,也不会受到惩罚如果大家都打输了,他甚至还能升官。

不信你翻书,诸葛瑾一路高升,一直做到大将军,他的儿子诸葛恪还得到孙权的重点培养,最后成为托孤大臣。另外,诸葛瑾为人正直,以道德文章著称。他的职位提升并不靠阴谋诡计或者排挤同事,里面一点偷奸耍滑的猫腻都没有,简直神奇

揣摩人心,以柔克刚

那么,诸葛瑾成功的关键究竟是什么?这个答案,在《三国演义》里是找不到的,看《三国志》才能搞清楚。《三国演义》里的诸葛瑾纯粹做业务工作,可他压根不是这块料,完不成KPI考核。而《三国志》里的诸葛瑾,不仅要做业务,还要负责事务工作。在这个领域,诸葛瑾靠“柔术”独步天下——这也是我今天要教给你的职场绝招。

诸葛瑾职场“柔术”的第一个要领,就是“揣摩人心,以柔克刚”。《三国志·诸葛瑾传》记载:

(诸葛瑾)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采,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

这段话的意思是,诸葛瑾在给孙权提意见与建议的时候,绝对不是直来直去的。他先微微表达出自己的倾向,简单说说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然后,他察言观色,了解孙权对这个观点的想法。如果孙权支持,那当然最好,诸葛瑾就继续展开说下去;如果孙权不支持,诸葛瑾就把话题打住,去聊别的事儿了。

注意,这里聊别的事可不是放弃自己的想法,而是慢慢以别的事作为引子,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来继续提出自己的看法。

换成普通一点的职场人,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了,也不管对方听不听;高阶的能做到提意见和察言观色,如果对方不听,或许也就放弃了。这样的话,就只有“柔”,没法“克刚”。

诸葛瑾呢?他绕开话题以后就开始兜圈子,慢慢用不同的方式,借其他的事情来说服孙权。整个过程,诸葛瑾非常有耐心和韧劲,不急不躁地引导,给孙权一个逐渐接受、逐渐想通的过程。

举个例子。孙权手底下有个将领叫朱治,是个老资格。孙权敬重他,又因为他资格老,所以不好公开批评他。

朱治

可老资格也有犯错的时候,犯多了领导心里就有点堵,又不好表达。往小了说,堵着容易影响身心健康;往大了说,一直没办法批评,万一积累到哪天矛盾爆发就麻烦了,谁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呢。

孙权的心态,诸葛瑾揣摩出来了。他也知道这事没法直说,就向孙权请求,给朱治写封问责信。孙权也不拦着,那你写呗,写完我看看。

结果信写好了,给孙权一看,简直让他乐开了花。孙权完全没告诉诸葛瑾自己是怎么想的,但诸葛瑾就能摸索清楚,写得言辞妥当,极其符合孙权的心意。

后来,孙权笑着对诸葛瑾说:

孤意解矣。颜氏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邪?

这是说孙权的心结打开了,还觉得诸葛瑾就跟颜回一样。什么意思呢?孔子曾经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颜回就跟孔门人际润滑剂似的,让大家的关系更加和谐,现在诸葛瑾也使江东上下更加团结和睦了。

颜回这情商也是被我们低估了

诸葛瑾在信里究竟写了什么,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但从孙权的反应来看,这封信至少起到了两个作用:第一,解气,把孙权想训斥朱治的话替孙权全说出来了;第二,引导,里面一定有引导孙权慢慢想通的话,跟劝谏孙权是一个道理。

由于诸葛瑾在职场中有这样以柔克刚的方式方法,讲究和缓地达到目的,所以备受领导信赖。尽管他业务能力不行,但不影响领导和他的关系。如果你本身有出色的业务能力,再加上这样“揣摩人心,以柔克刚”的要领,在职场上就更加无往而不利了。

直言敢谏,柔中带刚

诸葛瑾职场“柔术”还有另一个要领,可以称为“直言敢谏,柔中带刚”。

我说诸葛瑾业务不行,说话还喜欢兜圈子;事事顺着领导,领导格外喜欢。这样看来,难不成诸葛瑾是个明哲保身的老油条?当然不是。

诸葛瑾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柔”不是为了明哲保身,而是为了做事。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和孙权的关系,为自己谋取私利;相反,他经常利用这种关系,去为江东的事业版图做贡献。

有一次,一个叫殷模的人得罪了孙权,“罪至不测”,孙权要把他往死里整。许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反而更加愤怒,和这些求情的人反复争论,事情闹得很大。诸葛瑾一言不发,看起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态度引起了孙权的注意。孙权感到好奇,就问诸葛瑾:“子瑜何独不言?

孙权被诸葛瑾拿住了七寸

诸葛瑾什么反应呢?他连忙起身,拜伏于地,回答道:“我诸葛瑾和殷模当年在老家遭遇变乱,快活不下去了。我们逃难来到江东,全靠您照顾才有今天。是因为我们彼此不能互相监督,才使殷模冒犯了您。我现在认罪还来不及呢,哪敢再给殷模求情呢?”

孙权听后想起往事,颇有感怀,于是摆摆手,对诸葛瑾说:“特为君赦之。”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这段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让孙权自己赦免殷模呢?

诸葛瑾的话丝毫没有强行为殷模辩驳的意思,而是利用早年间大家一起创业的事,引起孙权的共情,让孙权从情感上先缓和一下。而后,诸葛瑾把罪责揽到自己身上,说是自己没看好殷模,这样孙权要问责也只能问责诸葛瑾。

诸葛瑾在孙权最怒不可遏的时候,勇于提出了相反意见,这是“刚”;可是提出归提出,诸葛瑾没有硬来,而是以婉转的方式化解孙权的怒气,平息了这个职场风波。这就是有责任、有担当的“柔中带刚”。

类似的事迹还有很多,比如名士虞翻得罪了孙权,遭到流放,全东吴都没人敢救,只有诸葛瑾三番五次为虞翻求情。虽然孙权铁了心要流放虞翻,诸葛瑾的求情没起作用,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诸葛瑾的人品,以及他和孙权的交情。别人不敢求情,他敢,而且屡次求情,却完全没有受到任何惩处,这就是柔术的作用。

我必须强调,学“柔术”绝不是让你做一个胆小怕事的职场混混。诸葛瑾的职场经历可以证明,很多时候光靠“直”和“刚”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刚柔相济才能真正成事。一个既会做人又愿做事,做人做事皆讲究方法,同时品德过硬的人,领导会从感情上喜欢他、从理性上信任他。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被职场埋没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