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有個神奇的諸葛家族,這個神奇的家族裏有個神奇的人。注意,我要說的可不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而是諸葛亮遠在東吳的哥哥諸葛瑾。

《三國演義》裏,諸葛瑾幾次充當使臣去蜀國談判,結果一次都沒談成。可是,這個無功無績的人卻能做到東吳大將軍的高位。換到今天,他就是個看起來沒什麼業務水平的人,偏偏平步青雲,領導對他深信不疑。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不靠業務能力,諸葛瑾靠什麼在職場上一帆風順呢?

答案是“柔術”,剛柔相濟,以柔克剛。

諸葛瑾出自神奇的琅琊諸葛氏家族。爲什麼神奇呢?別的家族紮根一地,發展壯大,比如掌國的曹家和孫家,以及大家族汝南袁氏、河內司馬氏、吳郡陸氏等。而諸葛家族,卻在魏蜀吳三國都有人任職,職位還都不低。蜀漢的丞相,曹魏的徵東大將軍,東吳的大將軍,都是這個家族的人。

諸葛家的人,性格、能力、功績都各異。諸葛亮大家都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族弟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最後因反抗司馬氏專權發動兵變,戰敗而死,非常慘烈;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有“敦仁”之名,孫權稱他和自己是“神交”。可是你要細想他在東吳做大將軍有什麼功績,又說不出來。

五次遊說,沒一次成功

其實,《三國演義》裏的諸葛瑾主要做的是兩方面工作:遊說和打仗。

史上赫赫有名的遊說,就是諸葛瑾當獵頭,招募諸葛亮。那時劉備剛剛在荊州被曹操打敗,諸葛亮奉劉備之命來到東吳,爭取孫劉聯盟,共同抗曹。

《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中,諸葛瑾受周瑜派遣,到諸葛亮的住處遊說。沒想到諸葛瑾剛開了個頭,就被諸葛亮看破了心思。還沒等他正式開說,諸葛亮反而勸說他轉投劉備。當然,這次遊說以諸葛瑾的失敗告終。

第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伏皇后爲國捐生”中,諸葛瑾奉命出使成都,要遊說劉備歸還荊州。然而諸葛亮和劉備演了個雙簧,騙諸葛瑾去荊州,找守將關羽討要。到了荊州,關羽執劍在手,怒斥諸葛瑾:“休再言,此劍上並無面目。”後經關羽的義子關平勸告,關羽才勉強把諸葛瑾放走。

諸葛瑾“滿面羞慚”回到成都,又被劉備忽悠了一通。最後連孫權都看出來,這是諸葛亮使詐,諸葛瑾居然還一個勁兒說“非也”,真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後來,劉備和關羽發動北伐,曹操想策反孫權偷襲關羽。孫權這個時候還在猶豫,諸葛瑾自告奮勇,去荊州試探。《演義》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中,諸葛瑾就出主意讓孫權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若雲長肯許,即與雲長計議,共破曹操;若雲長不肯,然後助曹取荊州”。

想的是挺好,真到了關羽那裏提親,關羽卻勃然大怒,揚言“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諸葛瑾被“左右逐出”,“抱頭鼠竄”,不僅失敗,而且非常狼狽。再然後,在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中,諸葛瑾前去勸降關羽,氣得關平“拔劍而前,欲斬諸葛瑾”,諸葛瑾又被關羽逐出。

等到關羽死了,劉備要東征伐吳,東吳上下慌亂不已。這時候,諸葛瑾挺身而出,主動請纓說願意做使臣去遊說劉備。聽起來倒是挺厲害,可諸葛瑾是怎麼遊說的呢?在第八十二回“孫權降魏受九錫,先主徵吳賞六軍”裏,諸葛瑾對劉備說:“大漢江山被曹丕篡位,你怎麼能爲了我們兩個國家之間的小事,忘記了興漢的大義呢?”

傻子都能聽出來,諸葛瑾的潛臺詞是:跟曹丕廢了漢獻帝篡位相比,孫權搶了劉備的荊州、殺了關羽,這都不算事兒。你劉備應該顧全大局,打曹丕去。你聽聽,這哪是來勸架的,這不是來挑事兒的嗎?毫無懸念,諸葛瑾的遊說又一敗塗地。

總的來說,諸葛瑾五次遊說,沒一次成功。他要麼被人一眼看穿,要麼被別人當猴耍,要麼說話不得其法,反正作爲說客,他連及格線都沒夠到。

打仗一直輸,官一直升

除了遊說,我們再看看打仗,看看諸葛瑾的軍事能力。《三國演義》裏,諸葛瑾領兵有勝有負,雖然是小勝大負,但比起五次遊說的零戰績總是好看得多。不過如果按照正史《三國志》來說,諸葛瑾的軍事生涯也是乏善可陳。別人打輸了,他也跟着輸;別人打贏了,他還是輸。

說到這裏,你肯定以爲,諸葛瑾就是我要說的反面教材了。總共就幹了遊說和打仗兩項工作,兩項都涼涼,難怪一輩子不成事。可是,我要說的是,諸葛瑾可不像你想象得那樣沒用。

打仗老輸沒事兒,孤給你撐腰

他遊說、談判不成功,孫權不怪他;打仗別人贏了他輸了,也不會受到懲罰如果大家都打輸了,他甚至還能升官。

不信你翻書,諸葛瑾一路高升,一直做到大將軍,他的兒子諸葛恪還得到孫權的重點培養,最後成爲託孤大臣。另外,諸葛瑾爲人正直,以道德文章著稱。他的職位提升並不靠陰謀詭計或者排擠同事,裏面一點偷奸耍滑的貓膩都沒有,簡直神奇

揣摩人心,以柔克剛

那麼,諸葛瑾成功的關鍵究竟是什麼?這個答案,在《三國演義》裏是找不到的,看《三國志》才能搞清楚。《三國演義》裏的諸葛瑾純粹做業務工作,可他壓根不是這塊料,完不成KPI考覈。而《三國志》裏的諸葛瑾,不僅要做業務,還要負責事務工作。在這個領域,諸葛瑾靠“柔術”獨步天下——這也是我今天要教給你的職場絕招。

諸葛瑾職場“柔術”的第一個要領,就是“揣摩人心,以柔克剛”。《三國志·諸葛瑾傳》記載:

(諸葛瑾)與權談說諫喻,未嘗切愕,微見風采,粗陳指歸,如有未合,則舍而及他,徐復託事造端,以物類相求,於是權意往往而釋。

這段話的意思是,諸葛瑾在給孫權提意見與建議的時候,絕對不是直來直去的。他先微微表達出自己的傾向,簡單說說自己的意圖,點到爲止。然後,他察言觀色,瞭解孫權對這個觀點的想法。如果孫權支持,那當然最好,諸葛瑾就繼續展開說下去;如果孫權不支持,諸葛瑾就把話題打住,去聊別的事兒了。

注意,這裏聊別的事可不是放棄自己的想法,而是慢慢以別的事作爲引子,用旁敲側擊的方法來繼續提出自己的看法。

換成普通一點的職場人,想說什麼就直接說了,也不管對方聽不聽;高階的能做到提意見和察言觀色,如果對方不聽,或許也就放棄了。這樣的話,就只有“柔”,沒法“克剛”。

諸葛瑾呢?他繞開話題以後就開始兜圈子,慢慢用不同的方式,借其他的事情來說服孫權。整個過程,諸葛瑾非常有耐心和韌勁,不急不躁地引導,給孫權一個逐漸接受、逐漸想通的過程。

舉個例子。孫權手底下有個將領叫朱治,是個老資格。孫權敬重他,又因爲他資格老,所以不好公開批評他。

朱治

可老資格也有犯錯的時候,犯多了領導心裏就有點堵,又不好表達。往小了說,堵着容易影響身心健康;往大了說,一直沒辦法批評,萬一積累到哪天矛盾爆發就麻煩了,誰知道會有什麼後果呢。

孫權的心態,諸葛瑾揣摩出來了。他也知道這事沒法直說,就向孫權請求,給朱治寫封問責信。孫權也不攔着,那你寫唄,寫完我看看。

結果信寫好了,給孫權一看,簡直讓他樂開了花。孫權完全沒告訴諸葛瑾自己是怎麼想的,但諸葛瑾就能摸索清楚,寫得言辭妥當,極其符合孫權的心意。

後來,孫權笑着對諸葛瑾說:

孤意解矣。顏氏之德,使人加親,豈謂此邪?

這是說孫權的心結打開了,還覺得諸葛瑾就跟顏回一樣。什麼意思呢?孔子曾經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顏回就跟孔門人際潤滑劑似的,讓大家的關係更加和諧,現在諸葛瑾也使江東上下更加團結和睦了。

顏回這情商也是被我們低估了

諸葛瑾在信裏究竟寫了什麼,今天已經不得而知。但從孫權的反應來看,這封信至少起到了兩個作用:第一,解氣,把孫權想訓斥朱治的話替孫權全說出來了;第二,引導,裏面一定有引導孫權慢慢想通的話,跟勸諫孫權是一個道理。

由於諸葛瑾在職場中有這樣以柔克剛的方式方法,講究和緩地達到目的,所以備受領導信賴。儘管他業務能力不行,但不影響領導和他的關係。如果你本身有出色的業務能力,再加上這樣“揣摩人心,以柔克剛”的要領,在職場上就更加無往而不利了。

直言敢諫,柔中帶剛

諸葛瑾職場“柔術”還有另一個要領,可以稱爲“直言敢諫,柔中帶剛”。

我說諸葛瑾業務不行,說話還喜歡兜圈子;事事順着領導,領導格外喜歡。這樣看來,難不成諸葛瑾是個明哲保身的老油條?當然不是。

諸葛瑾與衆不同的地方在於,他的“柔”不是爲了明哲保身,而是爲了做事。他並沒有利用自己和孫權的關係,爲自己謀取私利;相反,他經常利用這種關係,去爲江東的事業版圖做貢獻。

有一次,一個叫殷模的人得罪了孫權,“罪至不測”,孫權要把他往死裏整。許多大臣爲殷模求情,孫權反而更加憤怒,和這些求情的人反覆爭論,事情鬧得很大。諸葛瑾一言不發,看起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種態度引起了孫權的注意。孫權感到好奇,就問諸葛瑾:“子瑜何獨不言?

孫權被諸葛瑾拿住了七寸

諸葛瑾什麼反應呢?他連忙起身,拜伏於地,回答道:“我諸葛瑾和殷模當年在老家遭遇變亂,快活不下去了。我們逃難來到江東,全靠您照顧纔有今天。是因爲我們彼此不能互相監督,才使殷模冒犯了您。我現在認罪還來不及呢,哪敢再給殷模求情呢?”

孫權聽後想起往事,頗有感懷,於是擺擺手,對諸葛瑾說:“特爲君赦之。”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這段話爲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讓孫權自己赦免殷模呢?

諸葛瑾的話絲毫沒有強行爲殷模辯駁的意思,而是利用早年間大家一起創業的事,引起孫權的共情,讓孫權從情感上先緩和一下。而後,諸葛瑾把罪責攬到自己身上,說是自己沒看好殷模,這樣孫權要問責也只能問責諸葛瑾。

諸葛瑾在孫權最怒不可遏的時候,勇於提出了相反意見,這是“剛”;可是提出歸提出,諸葛瑾沒有硬來,而是以婉轉的方式化解孫權的怒氣,平息了這個職場風波。這就是有責任、有擔當的“柔中帶剛”。

類似的事蹟還有很多,比如名士虞翻得罪了孫權,遭到流放,全東吳都沒人敢救,只有諸葛瑾三番五次爲虞翻求情。雖然孫權鐵了心要流放虞翻,諸葛瑾的求情沒起作用,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出諸葛瑾的人品,以及他和孫權的交情。別人不敢求情,他敢,而且屢次求情,卻完全沒有受到任何懲處,這就是柔術的作用。

我必須強調,學“柔術”絕不是讓你做一個膽小怕事的職場混混。諸葛瑾的職場經歷可以證明,很多時候光靠“直”和“剛”可能無法解決問題,剛柔相濟才能真正成事。一個既會做人又願做事,做人做事皆講究方法,同時品德過硬的人,領導會從感情上喜歡他、從理性上信任他。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會被職場埋沒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