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掌握了自主学习、独处和碎片化时间管理这3种技能,你也能在日积月累中完成蜕变,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自主学习、独处和碎片化时间管理这三种技能简单易学。

演员韩雪凭扎实演技获得了《我就是演员》冠军;还在《身临其境》中给《头脑特工队》配音,1人突破8角,技惊四座!

韩雪出色表现与她多年努力分不开。

韩雪是娱乐圈异类、喜欢独处,除了出席剧集或节目发布会,几乎不在任何宴会上出现。她把空闲时间花在学习和打磨演技上。

30岁重新把英语捡起来,连拍戏间隙都在做作业。多年坚持不懈地学习让她一朝厚积薄发、处处开花。

一样大学毕业,为什么到30岁有些人越来越“值钱”,大多数人却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生活没啥起伏?

掌握了自主学习、独处和碎片化时间管理这3种技能,你也能在日积月累中完成蜕变,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

01

自主学习能力

韩雪17岁出道,是演艺、歌唱双栖明星。可前17年,她常被评价为“花瓶”。

2018年参加《我就是演员》,通过一个个经典角色重新塑造,用实力征服了导师、评委和观众,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

她在《身临其境》中的出色配音,最初只是为练习口语做的小尝试,逐渐发展为兴趣,在很多演员都要另找配音情况下,她已能为自己的戏做专业配音了。

2016年她还曾登上TEDx全英文演讲《做积极的乐观者》,反响热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年来持续不断地自主学习,让韩雪越来越“值钱”。

不仅如此她还是科技达人,喜欢拆解最新最酷科技产品,曾在微博拆完iPhone拆华为手机,被称为“娱乐圈最会修手机的歌手、最爱数码的女演员。”

她在《可凡倾听》中说,“我很喜欢演戏,但不会把它当做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做,搞点小兴趣也很开心。”

韩雪在综艺节目中大放异彩,源于她出色的自主学习能力。

她有严格的作息规律,不仅每天固定2-3小时学英语、1小时睡前充电,还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广播,同时接受各种科技感东西,她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

清代学者王永彬曾说过:博学笃志,神闲气静。这句话的意思是广博地吸收知识为己所用,以维持志向的坚定,是追求学问的重要功夫;心神安定、气不浮躁,是做大事所应具备的能力。

若想获得长足发展,在不停输出同时,需要持续地输入才能在变化面前洞察先机、懂得如何取舍,也有利于获取更多机会。

只有通过学习获得强大内心,才能关键时刻不为外界所惑,坚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有句话叫“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终都会成为你思想与身体的一部分。”

所有曾经付出的努力,经过岁月沉淀后都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不被辜负。

02

独处能力

只有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够,还得学会独处,才能最大化地将时间利用起来。

梁朝伟1982年出道,1984年因《鹿鼎记》中韦小宝一角成名,是香港电视剧黄金时代五虎将之一。

入行多年,他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频频获奖,以独一无二的眼神,优雅、知性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众多影迷。

生活中梁朝伟却是个谜一样的男人。他安静、低调,拍戏之余最爱独处。

运动、出海、看电影、听音乐、看书、喂鸽子等,他在最热闹的圈子偏安一隅,守着内心真实的自己。

即使婚后也保持着独处习惯。刘嘉玲带朋友回家打牌,他就自己去一边听音乐、看书。

王家卫评价梁朝伟:他始终保留一块给自己,他有一个空间是他自己的。

梁朝伟对演戏要求很高,他常暗地里下功夫,把独处时间很多用在了熟悉剧本、揣摩人物上。

王家卫在《艺术人生》透露当年在训练班大家一起练剑,只有他回家后还会用功,以至于后来刘德华会问,为什么他打得那么好?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提前准备到80分,到了现场就较易调整到100分或120分。

多年独处习惯不仅让他有较高专注力,且来自生活和书本的滋养,给予他非同凡响的人物创造能力,他成了文艺导演竞相追逐的对象。

挪威航海家南森曾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合群也许会让人一时心安,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用在“合群”上,独处和思考时间必然大减。

合群其实是以让步和牺牲为代价换取短暂的热闹。时间久了角落里的人会变得面目模糊,在人群中丢失了自我。

真正优秀的人,会把独处当做一种享受,他们更易发现自己兴趣所在,并为之努力奋斗。

喜欢独处,往往是一个人优秀的开始。

03

碎片化时间管理

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除去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还有8小时去了哪里?

英国一家研究机构对当地人手机使用情况做过一份调查,得出结论是:平均每人每天花费在手机上时间大于3小时。

互联网时代,我们很易被突如其来的消息和推送打断,若能做好碎片化时间管理,就能逐渐与同龄人拉开差距,变得越来越“值钱”。

王毅1953年出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16岁的他去北大荒当了知青,过了8年上山下乡的日子。

王毅是当年知青中较特别的一个。

别人打牌他在背单词,别人睡懒觉他却早起学英语。同行的知青有人说他“假正经”,他不以为意,将空闲的琐碎时间拿来读书、练书法等。

对文史感兴趣,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读这方面书,还在黑龙江各大报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

1977年恢复高考,他已24岁。当时外语学院对考生年龄做出的限制是:不能超过25岁。

若不是他一直以来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学习,很可能就要与外院失之交臂。

大学毕业后,王毅进入亚洲司工作,与外交部结缘。

工作期间,王毅在南开大学获得了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又在外交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还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乔治敦大学学习。

2001年,王毅成为史上最年轻副外长。

王毅多年来坚持用工作和休息以外时间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为他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俗语有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宝贵,一旦流逝了无法重来。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同样时间坐标下做到物尽其用,最大差距就是对于碎片化时间的管理。

如果用来刷微博、看新闻,时间转瞬即逝;若最大化地利用它扩充知识、增长见闻,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充实、自信。

把有限时间用到最想做的事上,一开始也许很难。但坚持下去,会因受益良多变得越来越舒适,终有一天厚积薄发下发生质变。

04

如何培养

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保持竞争力,需要我们比别人做得更早,才能走得更远。

如何培养技能,得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内动力推动学习

个体出于自我发展原因,需得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至于在快速发展中轻易掉队。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将学习跟实践结合,寻求努力方向、获得成长,就会不惧未来的挑战,始终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道得越多越愿意学习,在内动力推动下,才不易半途而废。

第二, 独处不影响合作

大多数人在年轻时都向往集体生活、怕被边缘化,为此就算要作出让步和牺牲也在所不惜。但不合适圈子,强融不如不融。

颜如晶曾在《奇葩说》中说: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才是真的内心孤独。

在需要合作时,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然后享受独处时刻、学习和反思,会帮助我们在浮躁生活中静下心来,找准自己的方向。

在社会中人虽不能作为孤岛存在,但做一个合作而不合群的人,未尝不是一种自由,且有助于发现自我、得到成长,将来融入更适合的圈子。

第三, 加强抗干扰能力

学习时关掉手机推送和消息提示音,让自己处于不被干扰环境,利用晚点集中回复的方式,尽量延长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

一旦时间被打碎,思维就易扩散开,影响专注度,并使时间更碎片化。

美国植物育种家卢瑟·伯班克曾说过: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掌握了管理时间的秘密,通过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都有机会丰富自己的人生。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人生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只有在独处中通过不断学习、并坚持下去,才能终有所获。

自主学习、独处和碎片化时间管理这三种技能简单易学。假以时日,你也能成为同类人中那个最“值钱”的别人家的孩子。

还等什么,赶紧行动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