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掌握了自主學習、獨處和碎片化時間管理這3種技能,你也能在日積月累中完成蛻變,成爲衆人豔羨的對象。自主學習、獨處和碎片化時間管理這三種技能簡單易學。

演員韓雪憑紮實演技獲得了《我就是演員》冠軍;還在《身臨其境》中給《頭腦特工隊》配音,1人突破8角,技驚四座!

韓雪出色表現與她多年努力分不開。

韓雪是娛樂圈異類、喜歡獨處,除了出席劇集或節目發佈會,幾乎不在任何宴會上出現。她把空閒時間花在學習和打磨演技上。

30歲重新把英語撿起來,連拍戲間隙都在做作業。多年堅持不懈地學習讓她一朝厚積薄發、處處開花。

一樣大學畢業,爲什麼到30歲有些人越來越“值錢”,大多數人卻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生活沒啥起伏?

掌握了自主學習、獨處和碎片化時間管理這3種技能,你也能在日積月累中完成蛻變,成爲衆人豔羨的對象。

01

自主學習能力

韓雪17歲出道,是演藝、歌唱雙棲明星。可前17年,她常被評價爲“花瓶”。

2018年參加《我就是演員》,通過一個個經典角色重新塑造,用實力征服了導師、評委和觀衆,成爲當之無愧的冠軍。

她在《身臨其境》中的出色配音,最初只是爲練習口語做的小嚐試,逐漸發展爲興趣,在很多演員都要另找配音情況下,她已能爲自己的戲做專業配音了。

2016年她還曾登上TEDx全英文演講《做積極的樂觀者》,反響熱烈。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多年來持續不斷地自主學習,讓韓雪越來越“值錢”。

不僅如此她還是科技達人,喜歡拆解最新最酷科技產品,曾在微博拆完iPhone拆華爲手機,被稱爲“娛樂圈最會修手機的歌手、最愛數碼的女演員。”

她在《可凡傾聽》中說,“我很喜歡演戲,但不會把它當做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做,搞點小興趣也很開心。”

韓雪在綜藝節目中大放異彩,源於她出色的自主學習能力。

她有嚴格的作息規律,不僅每天固定2-3小時學英語、1小時睡前充電,還一邊做家務、一邊聽廣播,同時接受各種科技感東西,她時刻保持旺盛的學習能力。

清代學者王永彬曾說過:博學篤志,神閒氣靜。這句話的意思是廣博地吸收知識爲己所用,以維持志向的堅定,是追求學問的重要功夫;心神安定、氣不浮躁,是做大事所應具備的能力。

若想獲得長足發展,在不停輸出同時,需要持續地輸入才能在變化面前洞察先機、懂得如何取捨,也有利於獲取更多機會。

只有通過學習獲得強大內心,才能關鍵時刻不爲外界所惑,堅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有句話叫“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最終都會成爲你思想與身體的一部分。”

所有曾經付出的努力,經過歲月沉澱後都會以各種形式呈現出來、不被辜負。

02

獨處能力

只有自主學習能力還不夠,還得學會獨處,才能最大化地將時間利用起來。

梁朝偉1982年出道,1984年因《鹿鼎記》中韋小寶一角成名,是香港電視劇黃金時代五虎將之一。

入行多年,他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頻頻獲獎,以獨一無二的眼神,優雅、知性的個人魅力征服了衆多影迷。

生活中梁朝偉卻是個謎一樣的男人。他安靜、低調,拍戲之餘最愛獨處。

運動、出海、看電影、聽音樂、看書、喂鴿子等,他在最熱鬧的圈子偏安一隅,守着內心真實的自己。

即使婚後也保持着獨處習慣。劉嘉玲帶朋友回家打牌,他就自己去一邊聽音樂、看書。

王家衛評價梁朝偉:他始終保留一塊給自己,他有一個空間是他自己的。

梁朝偉對演戲要求很高,他常暗地裏下功夫,把獨處時間很多用在了熟悉劇本、揣摩人物上。

王家衛在《藝術人生》透露當年在訓練班大家一起練劍,只有他回家後還會用功,以至於後來劉德華會問,爲什麼他打得那麼好?

他對自己的要求是提前準備到80分,到了現場就較易調整到100分或120分。

多年獨處習慣不僅讓他有較高專注力,且來自生活和書本的滋養,給予他非同凡響的人物創造能力,他成了文藝導演競相追逐的對象。

挪威航海家南森曾說: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

合羣也許會讓人一時心安,可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用在“合羣”上,獨處和思考時間必然大減。

合羣其實是以讓步和犧牲爲代價換取短暫的熱鬧。時間久了角落裏的人會變得面目模糊,在人羣中丟失了自我。

真正優秀的人,會把獨處當做一種享受,他們更易發現自己興趣所在,併爲之努力奮鬥。

喜歡獨處,往往是一個人優秀的開始。

03

碎片化時間管理

每人每天都有24小時,除去工作8小時、睡覺8小時,還有8小時去了哪裏?

英國一家研究機構對當地人手機使用情況做過一份調查,得出結論是:平均每人每天花費在手機上時間大於3小時。

互聯網時代,我們很易被突如其來的消息和推送打斷,若能做好碎片化時間管理,就能逐漸與同齡人拉開差距,變得越來越“值錢”。

王毅1953年出生於北京,中學畢業後16歲的他去北大荒當了知青,過了8年上山下鄉的日子。

王毅是當年知青中較特別的一個。

別人打牌他在背單詞,別人睡懶覺他卻早起學英語。同行的知青有人說他“假正經”,他不以爲意,將空閒的瑣碎時間拿來讀書、練書法等。

對文史感興趣,他就利用業餘時間讀這方面書,還在黑龍江各大報刊上發表過一些作品。

1977年恢復高考,他已24歲。當時外語學院對考生年齡做出的限制是:不能超過25歲。

若不是他一直以來利用碎片化時間不斷學習,很可能就要與外院失之交臂。

大學畢業後,王毅進入亞洲司工作,與外交部結緣。

工作期間,王毅在南開大學獲得了世界經濟專業經濟學碩士學位,又在外交學院攻讀博士學位,還曾以訪問學者身份到美國喬治敦大學學習。

2001年,王毅成爲史上最年輕副外長。

王毅多年來堅持用工作和休息以外時間充實自己、不斷學習,爲他後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俗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時間寶貴,一旦流逝了無法重來。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生命的廣度和深度。

同樣時間座標下做到物盡其用,最大差距就是對於碎片化時間的管理。

如果用來刷微博、看新聞,時間轉瞬即逝;若最大化地利用它擴充知識、增長見聞,會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充實、自信。

把有限時間用到最想做的事上,一開始也許很難。但堅持下去,會因受益良多變得越來越舒適,終有一天厚積薄發下發生質變。

04

如何培養

信息高速發展時代,人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何保持競爭力,需要我們比別人做得更早,才能走得更遠。

如何培養技能,得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內動力推動學習

個體出於自我發展原因,需得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不至於在快速發展中輕易掉隊。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曾說過: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麼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將學習跟實踐結合,尋求努力方向、獲得成長,就會不懼未來的挑戰,始終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道得越多越願意學習,在內動力推動下,纔不易半途而廢。

第二, 獨處不影響合作

大多數人在年輕時都向往集體生活、怕被邊緣化,爲此就算要作出讓步和犧牲也在所不惜。但不合適圈子,強融不如不融。

顏如晶曾在《奇葩說》中說:不合羣,只是表面孤獨;合羣,纔是真的內心孤獨。

在需要合作時,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然後享受獨處時刻、學習和反思,會幫助我們在浮躁生活中靜下心來,找準自己的方向。

在社會中人雖不能作爲孤島存在,但做一個合作而不合羣的人,未嘗不是一種自由,且有助於發現自我、得到成長,將來融入更適合的圈子。

第三, 加強抗干擾能力

學習時關掉手機推送和消息提示音,讓自己處於不被幹擾環境,利用晚點集中回覆的方式,儘量延長碎片化時間、提高效率。

一旦時間被打碎,思維就易擴散開,影響專注度,並使時間更碎片化。

美國植物育種家盧瑟·伯班克曾說過:時間不能增添一個人的壽命,然而珍惜光陰可使生命變得更有價值。

掌握了管理時間的祕密,通過潛移默化地改變,每個人都有機會豐富自己的人生。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及人生的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人只有在獨處中通過不斷學習、並堅持下去,才能終有所獲。

自主學習、獨處和碎片化時間管理這三種技能簡單易學。假以時日,你也能成爲同類人中那個最“值錢”的別人家的孩子。

還等什麼,趕緊行動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