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圍有演技且不弱,形象也好,看過他的一些作品,如紅色、繡春刀、我不是藥神和長安十二時辰,也看過他在《演員的誕生》中的表現,稱得上是有演技的實力派吧(這個應該沒啥爭議)。可隱隱不太喜歡這名演員,從他的銀幕形象中的氣場,尤其在《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綜藝中,在非表演時段(既候場或觀摩他人表演、事後採訪等等)他的作派,待人接物和肢體語言,覺得他很狂,清高,自命不凡,而且這種狂讓人很不舒服。

在綜藝上的感覺就是:我爲什麼會在這?跟這幫人在這廢話,趕緊結束吧,我想回家。(吐槽:你那麼不耐煩倒是別去啊,又捨不得曝光機會)。看他影視劇中的表演,除了角色人物性格的需要,彷彿也能在表情/眼底看到個人那一層:我演技這麼好,爲什麼要跟這種SB配戲?不想理帶不動,工作工作,算了。可以說,似乎他演的幾個重要色,《紅色》的警察鐵林、《長安》的龍波,都是有霸氣有主見,堅毅果敢的男子。

我還沒蠢到人戲不分,因爲角色去罵演員。我傾向於反過來,認爲週一圍因性格特質,演一些霸氣狂狷的角色比較得心應手。話說我還是因喜愛《繡春刀》丁修一角關注上他。82年生人算中生代演技派。在流量四處流淌的娛樂圈,每個真正有演技的演員都應被尊重,鼓勵,並得到更多機會。幸事這一正向趨勢正在圈內抬頭。可我就是覺得周太狂了,是在立“戲癡、天才”人設?“戲癡”就是我只會演戲,我只關心演戲別的我不太懂,這條路容易翻車啊少年。

還是情商問題?數十年來,不管多大腕,奉行德藝雙馨待人謙和有禮的演員,總是得到更多表演機會,受到更多觀衆的喜愛。李雪健張豐毅唐國強吳剛,同樣中生代的張譯黃渤,誰還不是個演技派呢,也沒見張譯一天天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週一圍繼續放任這種性格、作派,或有一天會遭至損失(不是詛咒我沒那麼壞,是替他惋惜)。週一圍對朱丹的態度從已有的媒體報道來看,像是在對待一個企業成員,好像要你帶有審視意味地外觀自己,要客觀冷靜和保持理智。

初衷或許是好的,但這種要求未免太高了。因爲人很難不帶感情地分析自己。在事業上已經受到情感上的損耗了,是不是需要有個地方可以進行調劑中和。而且這種理智要求對事業或許必要,但並不是一個家庭中必須的。理想狀態下,家庭關係首先應該是一種內化的心靈關係。大家分享包容、鼓勵和讚美,對獨一無二的你我的欣賞。這種愛可能是情感表達式的,主觀的,非理智的。但在某種意義上卻爲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帶來養分。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內核,一個人怎能禁得住外界的風吹雨打和來自自己的審視。

如果沒有根本上對自己的認可和期待,往上疊加的否定不過是用錯誤的堆積和失敗的鐵證填補一個深淵。很難被一個具體的生命接住,帶來健康的反思和成長的積累。一個人最穩固的成長是由內而外,內外呼應的。如果家庭關係可以提供這樣一種自我的支撐和外延,那麼一個人在面對外界激烈的評判時也會是堅強猛進的(且先不判斷這種外界評判的對錯)。家是一個人對外界最溫柔的抵禦。當然,歸根到底,最堅固根本的抵禦,一定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健康的自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