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印度不同的是,因为闭关锁国,中国几乎是最后一个遭遇列强军事侵略的古老帝国,而同时晚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力一直都没有丧失。同时,列强在中国沿海的稳固殖民据点相较之于18世纪的印度,还是太薄弱了,有很多据点,比如上海、广州,还是是多国共享。

首先我们应该记住,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敌人的仁慈,而要寄托于自身的强大。


当哪吒遇到一个海夜叉的时候,因为实力悬殊,海夜叉在劫难逃;但当哪吒和敖丙一起遇到了海夜叉,海夜叉却逃脱了。


为什么海夜叉遇到一个比他强大的敌人逃不掉,而遇到两个却可以趁机逃掉呢?因为哪吒和敖丙抢功而鹬蚌相争。



事实上,印度和中国一个成为殖民地一个却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印度遇到的敌人最主要的只有一个,而中国却同时遇到了很多个强大的敌人,他们难以同时满足自己和对方的要求。同时,晚清政府一直以来都没有完全丧失统治力。


一、英属印度的建立


早在15世纪,英国的贸易船只就到达了印度。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与印度半岛上最大的政权-莫卧儿帝国,签订通商条约。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东印度公司不仅经济实力逐渐扩大,而且开始拥有了军队。


通过军事征服、经济渗透、借力打力等方式,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半岛建立据点、占据莫卧儿帝国的部分地方政府,形成一个个的独立王国。到17世纪末期,东印度公司成为印度半岛上无可争议的最大的势力。几乎同时,法国和葡萄牙建立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


18世纪,因为侵略的关系,印度半岛接连遭遇了多次灾荒和瘟疫。而这些灾荒进一步腐蚀者半岛上的政权。与之相对应的,东印度公司却在不断转型,最终为英国政府直接控制。1833年,英国政府完成了对东印度公司的完全接管。



随后,在英国政府命令下,印度总督对印度半岛上的政权,包括莫卧儿帝国,进行蚕食和各个击破。这遭到了印度人民的反对,印度大起义爆发了。


19世纪中,在镇压了起义的英军流放了莫卧儿的末代皇帝,正式成为印度大陆上的主宰。同时,由于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势力在列强中占据压倒性的优势,18世纪末,英国就开始清理其他列强在印度半岛的势力,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全统一印度半岛的英属印度。


讽刺的是,这也是印度半岛上最早形成的统一政权。而放眼此时全球形势,古老文明几乎已经被欧洲横扫一空,只剩下了东亚的中国和日本。


二、列强对晚清政府的接触和侵略


和印度不同的是,因为闭关锁国,中国几乎是最后一个遭遇列强军事侵略的古老帝国,而同时晚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力一直都没有丧失。


虽然葡萄牙和荷兰在明末就开始接触并向中国渗透,但中央集权的中国明清政府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是异常稳固的,除了葡萄牙占据了地理上十分微小的澳门,荷兰占领台湾遭到失败,19世纪以前,列强几乎没能在中国沿海建立稳固的据点。


英国和中国的接触更晚,中英最早的官方会晤发生在18世纪末,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之所有会这么柔和,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傲慢让他们觉得中国尚强,因此对中国只有经济要求,而暂时没有领土侵略要求。



然而,纸老虎早晚都会黔驴技穷的。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让英国意识到,中国政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但因为没有军事据点,英国要从印度运兵,难以一下子占据更多的地盘。因此英国还是把它的主要要求放在经济领域,领土方面先割占香港,想以此作为据点,逐渐蚕食。


而此时已经是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已经不复当年一手遮天,活跃在大洋和陆地上寻找殖民地的国家不止英国一个,英国想要复制17世纪在印度的行动,不仅中国土地广阔,而且英国很快就遭遇到了竞争对手。


后来短暂的时期,英国和法国共同开发中国这片殖民地。英国凭借强大海军优势,沿着长江沿岸向内陆渗透,而法国凭借越南的地理优势向两广渗透。


但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法等国遭到了德国和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阻击和超越,而在中国,英国人发现它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法国,还有德国、俄国,甚至包括后来者美国和日本。


而深入中国内地的英国人,特别是那些以担任领事的英国博物学家们,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三、列强和清政府的相互妥协


1840年开始,清政府再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但是这些战争都发生在沿海地区,广大的中国内陆没有受到影响。


同时,列强在中国沿海的稳固殖民据点相较之于18世纪的印度,还是太薄弱了,有很多据点,比如上海、广州,还是是多国共享。因此无论哪一国,都难以完成殖民侵略。


在《知识帝国》一书中记载,深入内地的博物学家们是英国人的无形间谍,但他们通过走访发现,2000年的封建集权统治模式导致中国虽然屡战屡败,千疮百孔,但在中国内部,清政府的统治力一直没有完全崩溃,对地方的控制力异常的稳固。



于是,列强们转换了侵略方式-经济掠夺。这一点最早是美国人发明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来得晚,难以建立有效的单独殖民据点。


而对于清政府的官僚们来说,与列强们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他们渐渐发现,通过列强之间的矛盾寻求斡旋,可以将领土的损失降到最低。这种认知在中国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初期。


于是,在19世纪的后50年里,清政府不断的通过这种手段,以经济赔款的方式来减少领土的损失。虽然赔钱也难受,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不了苛捐杂税多一点,总比让别人收税要好一些。


而且,洋务运动还是有一些作用的。虽然将现代工业这朵鲜花插在清政府这坨牛粪上,怎么看怎么怪,但洋务运动客观上还是给这个古老帝国刷上了一层新的油漆,一时间还是让列强感到中国又强大了。


这种情况下,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认识到,与其进行军事占领,不如进行经济侵略。


而清政府,本来已经摇摇欲坠,但在列强的扶持下,居然还能勉强支撑,一年收的税还能落在自己手里一点,那么自然“结与国之欢心”咯。


而这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算是列强和清政府心照不宣的相互妥协的方案。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入侵印度时,相比于其他列强是占据了其他列强绝对优势的,而印度又是分裂的,英国相对容易的各个击破并清除了其他国家的势力,就算如此,英国还是花费了200多年的时间建立殖民统治。


而在中国,英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列强们之间的竞争,英国介入以后,很快俄国法国就来了,再然后日本和俄国也来了,短短几十年,英国不足以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因此为了更好的获取利益,列强之间、列强与清政府之间达成一种默契-经济侵略。


而随后的20世纪,中国的觉醒也比印度更加有力。这就是为什么,清帝国没有沦为完全的殖民地。


文/子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