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父母提前做了一些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那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過程就會更加順利,在學校裏適應的時間也會縮短。例如在暑假裏要提前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規定時間裏專注完成任務的習慣,這是爲將來的作業習慣做準備。

一起做好父母專欄

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開學了,在暑假之前的系列父母成長營線下活動中,我和許多到場的爸爸媽媽分享了這兩個月的一些規劃,具體要做哪些事,讓孩子形成好的習慣,以便於適應開學之後的狀態。

但在隨後的反饋中,包括在“家長匯”文章留言裏,也看得出許多父母沒有去做具體的事,但情緒依然是焦慮的。父母沒有行動,只會情緒焦慮,自然是不解決問題的。

今天開始,對於幼升小再寫一個系列的文字,互相探討一下這個比較棘手的領域。

首先年輕的爸爸媽媽要再一次深刻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如果一些家有幼升小孩子的爸爸媽媽馬虎大意,在這個階段對孩子任其自由生長,睡到中午纔起來,飲食無規律,加上亂丟東西的壞習慣等等,讓其自然生長。有些家長認爲一切順其自然,到時候孩子在學校裏喫了虧,栽了跟頭,再來想辦法補救,可能就來不及了。至少對孩子的信心是一個打擊,如果在學校教育正式開始的時候,孩子沒有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反而是失敗的沮喪,那就真的是灰色地帶了。

我們在實踐中的觀察,那些用心提前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的父母,孩子成長的更順利一些。原因很簡單,即使是成年人,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何況是孩子?如果父母提前做了一些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那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過程就會更加順利,在學校裏適應的時間也會縮短。

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去過幼兒園接孩子,觀察過幼兒園主要是以遊戲和各種能力發展爲主的活動方式,特點就是“動”,這也是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幼兒園孩子坐不住的,專注十分鐘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小學教育與此相對應的特點就是“靜”的時間多一些,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知識的學習爲主的教育。短時間裏面對這兩種教育形態的不同,需要孩子迅速調整身心的狀態來適應是蠻難的,這就是暑假裏幼小銜接的主要任務。

如果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幼小銜接的訓練,就會造成開學之後孩子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種種問題。例如暑假裏睡到九十點鐘起牀,一開學7點多就要到班級了,孩子怎麼受得了,他的身體適應不了,孩子會容易疲憊,食慾不振,精神狀態差;同時會伴隨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因爲他老是遲到或者上課要睡覺(因爲暑假裏他八點還在睡夢裏),老師一定會注意到他,不一定責罰他,也會給他造成自然地壓力,一開始容易自卑,厭學;一旦出現這樣的情緒反應,還會造成社會適應性方面的差異,這些孩子會表現出孤僻,不敢跟人說話,不愛與同學交往等,老是覺得自己很特殊。

那麼,暑假裏還有一個多月,父母幼小銜接具體做些什麼?倒也不是刻意讓孩子提前識字做數學之類,而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一些能力。

一般幼兒園到了大班的最後一個月(6月份),也會對孩子的有一些過渡期能力培養,例如孩子的時間管理,孩子聽講能力,孩子紀律意識等等。但畢竟孩子還小,幼兒園老師的要求也不會特別嚴格。孩子即使做得不好或者沒有做到,老師也只是鼓勵爲主,都會原諒他們。甚至一些事情孩子做不好,老師也會幫着孩子去做,例如整理文具之類。

上完小學,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一是班級規模的擴大。老師不可能把每個孩子都考慮進去。如果孩子在注意力、自控力和自理能力方面表現不好,他們會比表現好的孩子起步晚得多。總而言之,起跑線是不同的。因此,家長應在暑假鍛鍊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如準時起牀、按時完成任務、熟悉一些規則和規定並遵守(家長可以先了解孩子要去的規則到學校,比如早上他們到達的時間等,並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在這個時間點起牀,在你上學之前喫早餐。預留上學時間。例如,7:30到學校。一般來說,7點10分在家完成所有工作,然後等待出發

例如在暑假裏要提前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規定時間裏專注完成任務的習慣,這是爲將來的作業習慣做準備。可以提前幫孩子購置一些學習用品,像書包、鉛筆盒、鉛筆蠟筆等。這些學習用品的準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有益的暗示,幫助孩子提前進入小學生模式。每天利用這些學習用品有一個定時完成任務的過程,例如畫畫、搭積木等等,給他一個時間限制,也就是將來的課堂時間的同步適應,每次完成任務也要及時整理學具,放回書包,保持桌面上的乾乾淨淨,這些習慣經過兩三個星期就可以培養好了;

同時,還要提高孩子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帶他在社區裏認識將來的新同學,因爲一般同一個學區,孩子都在一個學校,提前做好孩子交往的準備。孤僻的孩子和缺乏交往能力的孩子,往往不受小朋友歡迎,而如果開學之後,孩子已經有了同一棟樓或者同一小區的小夥伴,他就會顯得更成熟一些。

這些能力都是可以提前來培養的,如果等到上了小學,出現了這些問題再來補救就不好了。

最後,等到開學前一段時間,可以帶着孩子去小學參觀一下,熟悉一下小學的校園環境,熟悉一下來回路線,瞭解一些該學校的相關信息,讓孩子對這個學校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可以講一些爸爸媽媽上小學時發生的有趣的事情,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嚮往和期盼的心理。有針對性地幫自己孩子做一些準備工作,那麼,孩子一定能順利地適應小學的生活和學習,完成這個過渡。

關於幼升小的話題,您還有什麼問題或者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給更多年輕爸爸媽媽一些啓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