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17日13時30分受領任務後,團組織營連幹部進行了現場勘察,決心以穿插分割、包圍迂迴的戰術手段,首先奪取巴南棍,攻佔658高地,爾後隨團主力沿公路向楠威、坂南荄發展進攻。我情:92團爲師預備隊,自衛還擊戰打響前在畜牧場、曼朋、白石巖地區集結待命,其任務:待邊防14團攻佔巴南棍、658、852高地、老虎充地區後,搭乘坦克、汽車沿那封公路向前機動,準備在金竹鍾地區展開,殲滅楠威、坂南荄地區之敵,攻佔巴沙山口,而後向封土發展進攻。

1979年的自衛還擊,我們團打了十幾仗,最慘烈也最成功的,當屬658高地和104、117號高地之戰,我們82無坐炮連每戰都配屬步兵營主攻;1984年的者陰山作戰,我親歷的精彩是“擊斃大尉”的公安屯之戰。爲了印證前述內容絕非杜撰,我將92團的四個戰例總結原封不動地附錄於後。書中多用陣地編號,104號高地即“883”,117號高地即“725”;658高地是原來的叫法,戰後按實際發展方向改稱662高地,本書仍沿用當時大家熟悉的“658”。
(1979年2月17日18時至18日13時)
92團步兵第2營配屬軍區坦克團第7連,團屬82無坐力炮連1個排,工兵1個班,偵察1個班,奉命攻殲662高地之敵。經6小時戰鬥攻佔該高地,摧毀了敵前哨陣地,爲保障上級主力向縱深發展進攻創造了條件。
地形:662高地位於我雲南那發至越南巴丹、封土兩條公路岔口東北2公里。三面環水,其西北爲藤條河,南爲楠那河。山勢爲東北向西南走向,比高200米左右,坡度40至50度;谷地深草、灌木、野芭蕉混生,荊藤交織;山腳林密叢生,山腰和山頂爲高茅草覆蓋。該高地可俯瞰我那發地區,是控制封土與萊州公路的要點。
敵情:該高地爲越南當局反華排華襲擾我邊境地區的前哨陣地。戰後查明,守敵系741團64營5連和公安33屯一部,從山腳到山頂有四道戰壕,均以交通壕連接,設有明暗火力點26個,死角地帶均以交叉、側射火力控制並布有防步兵地雷。第二道塹壕前有一列樁鐵絲網一道,形成了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東北側凹地部爲迫擊炮發射陣地。
我情:92團爲師預備隊,自衛還擊戰打響前在畜牧場、曼朋、白石巖地區集結待命,其任務:待邊防14團攻佔巴南棍、658、852高地、老虎充地區後,搭乘坦克、汽車沿那封公路向前機動,準備在金竹鍾地區展開,殲滅楠威、坂南荄地區之敵,攻佔巴沙山口,而後向封土發展進攻。
2月17日6時50分金平方向戰鬥打響。6時55分邊防14團奪取橋頭堡控制了那發大橋。由於敵設防堅固,火力封鎖嚴密多次攻擊受挫,直到12時30分未完全攻佔巴南棍,直接影響主力向縱深發展進攻。師決定提前使用預備隊,令92團2營加入戰鬥,迅速奪取巴南棍,攻佔658高地。
2月17日13時30分受領任務後,團組織營連幹部進行了現場勘察,決心以穿插分割、包圍迂迴的戰術手段,首先奪取巴南棍,攻佔658高地,爾後隨團主力沿公路向楠威、坂南荄發展進攻。其部署:步兵第6連沿巴南棍、521、658高地西南山樑向658高地實施主要突擊。4連1排由658高地西側山脊向658高地攻擊。4連(欠1排)爲營預備隊,在6連後跟進,隨時準備投入戰鬥。5連配屬邊防14團守護那發大橋。營屬迫擊炮連在593高地西側300米無名高地佔領陣地,支援6、4連戰鬥。團屬100迫擊炮連在593高地西北側800米佔領陣地,軍區坦克團第7連在那發西北側300米佔領陣地,支援步兵戰鬥。
2月17日18時30分,步兵第6連通過那發大橋。19時攻佔巴南棍東北側350米突出部,爾後以1、3排從521高地西側攻擊18日4時30分,1排進至521高地西側200米發現雷區,以手榴彈引爆開闢通路。隨後喊殺衝擊,遇敵火力壓制,傷亡14人,被迫停止攻擊,後撤約200米佔領有利地形構築工事鞏固陣地。
17日19時30分,步兵第5連歸建。
18日6時30分,營調整部署:6連沿521高地西南山樑左側攻擊;5連主力沿山樑右側攻擊,2排由521高地南側迂迴至東側,斷敵退路,協同6連和本連主力殲滅521高地之敵;4連隨5連跟進,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7時15分發起攻擊。8時15分步兵6連1、2排進至521高地東南100米。此時,遭敵火力嚴密封鎖,兩次攻擊受挫。營集中無坐炮4門、重機槍2挺和6連的60迫擊炮,在521高地西南側350米突出部佔領陣地,壓制和摧毀敵火力點;同時令步兵用信號彈和曳光彈爲炮兵和坦克指示目標,炮兵和坦克以準確猛烈的火力掩護步兵衝擊。10時20分,步兵充分利用炮火效果發起猛烈衝擊。此時又遭敵機槍猛烈掃射,5、6連以火箭筒摧毀敵3個明暗火力點,各分隊分組交替掩護連續攻擊,於13時攻佔658高地。隨後6連在662高地組織防禦,掩護團主力機動,營主力向761高地發展進攻。
此次戰鬥,共斃敵25名;繳獲迫擊炮2門、高射機槍2挺、重機槍3挺、40火箭筒1具、各種槍彈13600餘發、迫擊炮彈1500餘發、地雷310個、手榴彈100枚、望遠鏡1具,及部分物資。
(一)立足全局,快速準備。我自衛還擊作戰開始後,敵憑藉658高地有利地形,企圖阻止我軍主力向縱深發展進攻。團領導認識到,能否迅速攻佔658高地關係着作戰全局。受領任務後,充分利用邊防14團已攻佔巴南棍部分地區的有利條件,邊組織現地偵察定下決心部署,邊指揮部隊向前機動。僅以4個小時30分鐘就完成了進攻準備。
(二)主動密切協同,發揮各兵種作用。由於組織戰鬥時間緊迫,預先協調不完善,戰鬥發起後邊打邊組織協同,各兵種主動配合。炮兵觀察所及坦克分隊直接觀察戰場情況,積極主動地支援步兵戰鬥,同時步兵以信號彈和曳光彈不斷給炮兵、坦克指示目標,炮兵、坦克立即射擊,壓制和摧毀敵11個目標,有效支援了步兵戰鬥。
(三)指揮靠前,實施靈活指揮。進攻發起後,營指揮所設於巴南棍東北350米突出部,爾後隨主攻連跟進,指揮員能直接觀察和掌握戰鬥情況,根據新的情況定下新的決心,正確指揮戰鬥。戰鬥開始階段,將團營屬無坐力炮、重機槍配屬給連、排,隨步兵戰鬥隊形前進。由於該高地林密草深,坡陡死角大,不易展開發揚火力,營觀察到此情況後,迅速將火器分隊集中使用,壓制和摧毀敵火力點。步兵分隊開始攻擊時,由於戰鬥隊形密集傷亡較大,營連指揮員令各分隊採取交替掩護、分組各個迫近敵人的方法,減少了傷亡,加快了攻擊速度。(四)主要問題。在戰鬥的關鍵時刻,個別幹部擅自離開指揮位置達10小時之久;有的分隊缺乏經驗,在夜間接敵運動中遇敵雷區,以手榴彈引炸時喊殺聲衝擊,暴露了行動,遭致不應有的傷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