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条德军防线岌岌可危时,只要虎式或豹式坦克一露面,战壕内所有官兵都会兴奋无比,这不仅仅是战斗胜利的保障,也让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可是当这些重达四五十吨的巨兽陷入困境时谁又能帮助他们呢?风光无限的德国坦克装甲车辆背后有着一系列的支援车辆,正因为有了它们,德国战车才能顺利运转。如果要评选德军支援车辆中牵引车系列里的大力神,非18吨级“法莫”Sd.Kfz.9半履带车莫属了。

    ■前进中的虎式,每位成员看起来都是自信满满,因为装备的优势就是取得胜利的保障之一。

    ■一辆抛锚的虎式坦克由3辆Sd.Kfz.9半履带车拖曳前往修理地点。虎式的战斗全重接近60吨,Sd.Kfz.9的最大牵引力为22吨,因此需要3辆才能拖动前者。

    1933年希特勒登上德国权力的巅峰后一边着手扩军,一边抓紧各类新式装备的研发。1935年德国陆军第一批装甲师正式建立,由于装备产量制约,到二战爆发时德军装甲部队使用最多的坦克仍然是一号和二号两种轻型坦克。预想中装甲作战的主力三号和四号坦克数量较少,它们在各装甲团内只能以重装备连的形式存在。坦克重型化趋势是种必然,德国陆军在1936年就考虑到了未来作战中的坦克维修牵引等问题,便向当时德国多个著名车辆制造公司发布不同拖曳能力牵引车辆的设计招标,包括1吨、3吨、5吨、8吨、12吨和18吨6种型号。这些车辆将在德国陆军未来机械化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如此众多型号的半履带车。

    ■18吨级的Sd.Kfz.9是德军半履带车族中最重量级的选手,性能非常优秀。

    负责18吨级牵引车开发的是法莫公司(Fahrzeug und Motorenbau),Sd.Kfz.9的主要作用是回收重型坦克和牵引20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1935年法莫公司在布雷斯劳开始启动这个项目,1936年生产出该系列第一种原型车,使用迈巴赫HL98 TUK V-12发动机,出力为230马力。1938年法莫公司设计了第二种原型车,1939年生产出第三种也是最终的量产型车辆,发动机更换为迈巴赫HL108,动力超过270马力,在当时这是一台非常可靠的发动机。按照军方提出的要求,半履带车辆的履带长度要达到该车总长的3/4,前部使用两个橡胶轮胎及半椭圆减震弹簧,行走机构悬挂采用当时最有效的扭力杆来实现。当时德国半履带牵引车技术世界领先,不同寻常的设计使得车辆在道路上获得了低磨损和低噪音的优良效果。

    Sd.Kfz.9半履带车自身总重超过18吨,相当于德军当时一辆三号坦克的重量,但它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0公里。44厘米的履带宽度使接触地面的单位压强可以降得很低,最大拖曳能力达到22吨,这样的牵引力在1939年应付德国陆军所有的服役车辆都是绰绰有余,并且还可以通过串联使用增大拖曳重量。为了应对长途运输坦克的需求,法莫公司针对Sd.Kfz.9半履带车还设计有两款不同承重的配套平板拖车:10吨的Sd.Anh15和22吨的Sd.Anh116。除了运送坦克,平板拖车在东线糟糕的地形运送物资油料时也要比运输连的卡车更加可靠。

    ■1938年,一辆Sd.Kfz.9原型车在进行越野测试,车辆的外观已经基本确定,但是230马力的迈巴赫HL98发动机动力略显不足,后升级为270马力的迈巴赫HL108。

    ■定型后的“法莫”Sd.Kfz.9半履带车三视图。

    Sd.Kfz.9技术指标:

    空车质量:15吨

    满载质量:18吨

    拖曳质量:18吨(最大22吨)

    车长:8.29米

    车宽:2.62米

    车高:2.86米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公路):161公里

    乘员:9人

    ■Sd.Kfz.9的动力之源,270马力的迈巴赫HL108发动机。

    ■组装中的Sd.Kfz.9,可以看到巨大复杂的交错式负重轮。

    在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已经有131辆Sd.Kfz.9在德军服役。该车最初由法莫公司单独生产,1942年1月沃玛格公司也加入其中,到战争结束时Sd.Kfz.9及其变形车总产量超过了2500辆,底盘号为45000-47500,1945年5月德国投降时仍有1275辆可以使用。有资料称1943年1月有5辆Sd.Kfz.9送往了日本进行测试。

    Sd.Kfz.9的变形版本有三种,其中前两种型号是使用Sd.Kfz.9底盘加装吊车的工程支援车,用来吊装车辆或者大型零部件,第三种改型是加装著名的88毫米炮的自行高炮。1940年4月Sd.Kfz.9吊车版开始生产,先是起吊重量为6吨的Sd.Kfz.9/1,随后吊重10吨的Sd.Kfz.9/2也开始投产,这些工程车大都投入东线作战,毕竟那里的野战环境更加恶劣。Sd.Kfz.9/2使用电动起重机,车辆本身重达27吨,在行进时起重臂的伸缩部分可收起并用帆布保护以防损坏,提供配重和补偿重量的负载砝码由其他卡车携带,使用时进行组装。Sd.Kfz.9/2的吊车工作时,维修人员坐在吊臂的底部控制起重机。

    战时Sd.Kfz.9系列产量汇总(单位:辆):

    1940年:240

    1941年:250

    1942年:384

    1943年:655

    1944年:916

    ■Sd.Kfz.9/1工程支援车,车体后部安装有起吊重量为6吨的吊车。

    ■Sd.Kfz.9/1半履带工程支援车侧视线图。

    ■东线战场上,德军使用Sd.Kfz.9/1后部的6吨吊车将坦克发动机吊出进行维修。

    ■Sd.Kfz.9/2半履带工程支援车,车体后部装备一座10吨吊车

    ■Sd.Kfz.9/2 将吊臂展开的状态,车体与地面需要使用额外支持,防止工作时车辆发生移动或侧翻。

    ■Sd.Kfz.9/2 半履带工程支援车侧视线图。

    ■Sd.Kfz.9的第三种变形车辆是88毫米自行高炮,该车在前线更多时候作为自行反坦克炮使用。由于投入作战时间较晚,高大的车身和低防护已经不符合前线生存法则,最终只生产了14辆。

    ■Sd.Kfz.9底盘88毫米自行高炮三视图。

    在承担坦克回收任务时,Sd.Kfz.9被分配给装甲团内的维修连或装甲营下属的维修排。随着战争的进行和中重型坦克数量的增长,Sd.Kfz.9在维修单位的配置数量也随之增长。1943年德军专职的维修坦克投入使用,不过也没丝毫影响Sd.Kfz.9在业界的老大地位:每当遇到装甲兵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它们就会应招而来。一般几个维修排组成一个独立的维修连,1943年时每个维修连装备15辆Sd.Kfz.9和2辆Sd.Kfz.9/1。随着其他特种回收车辆的使用,到1944年每个维修连装备的Sd.Kfz.9减少到了6辆。

    

    ■德军1940年型装甲团编制,可以看到团部拥有一个维修连(画红圈处)。

    ■德军第2装甲团第4连维修排的一辆Sd.Kfz.9,属于首批量产型。可以看出它的底盘离地间隙非常高,这对提高越野性非常有利。

    ■Sd.Kfz.9车组人员的合影,由于工作需要和远离前线,从右开始第1、3、4位置的三人只穿着普通工作服而非野战制服。

    ■在火车编组站内停靠的一个德军突击炮单位,左下角可以看到Sd.Anh116拖车的后底盘驾驶室。随着突击炮部队编制的扩大,其下属的Sd.Kfz.9数量也随之增长。

    ■在北非沙漠,我们也可以看到德意志非洲军团所属Sd.Kfz.9的身影。

    ■人员同车辆高度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Sd.Kfz.9车体的巨大压迫感。

    ■一辆倒霉的三号坦克陷入河床,这种阻力较大的拖曳需要两辆Sd.Kfz.9同时配合完成。

    在专用拖车投用前,德军使用拥有巨大车厢的Faun L900卡车来运送轻型坦克,但是随着坦克尺寸和重量的增长,这种运输方式显得越来越不实用。于是德军研发了Sd.Anh15和Sd.Anh116两种拖车与Sd.Kfz.9配合使用,来解决长途运输坦克车辆的问题,短途则使用硬牵引和软牵引。

    ■Sd.Kfz.9使用的H型硬牵引连接架。

    ■软连接使用钢缆和车辆的牵引钩连接进行拖曳。

    ■德军某突击炮维修连使用Sd.Anh15运输一辆Sd.Kfz.252弹药车。

    ■法国战役时德军第660突击炮连的Sd.Kfz.9拖曳一辆搭载着一号坦克的Sd.Anh15拖车,可以看出车辆行驶非常轻松。

    作为与Sd.Kfz.9配套使用的Sd.Anh116拖车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前后底盘在结构上类似,但是后底盘独立于整个拖车结构。拖车前底盘由牵引叉引导,后底盘由方向盘进行转向操作,利用压缩空气来提供后底盘转向助力,控制车轮偏转方向,并用仪表盘来观察车轮偏转的角度。为了应对天气的变化,后底盘可以安装一个可折叠的顶棚。早期后底盘安装了两台绞盘对拖板进行升降操作,后期更换为两台液压升降机。该拖车还有一套空气制动系统,灯光信号系统的电力则由牵引车提供,在行进过程中牵引车司机和拖车后底盘司机使用灯光信号进行协调,例如:一长代表“准备好”,两短代表“停车”等。

    ■在巴黎接受检阅的Sd.Anh116拖车,现代感十足。使用时通过将固定销和缆绳将车辆套牢在前后支架上,可以防止所装载车辆的移动。

    ■前后底盘组合在一起的Sd.Anh116拖车。

    ■Sd.Anh116拖车前后底盘分解时的状态。

    下面是一组德军第23装甲师使用Sd.Anh116回收坦克的历史照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照片来了解整个操作过程。

    ■“出发,去寻找我们受伤的同志。”

    ■独立于拖车的后底盘,上部配备了一个驾驶室。这个角度我们还能看到压缩空间罐。

    ■到达事发地点后采用人力降低拖板车高度,方便损坏坦克登上拖板。

    ■当拖板降至地面后,拆除拖板与后底盘的连接装置。

    ■连接装置拆除后,利用人力将后底盘推开。

    ■使用Sd.Kfz.9车体后部的绞盘准备将损坏的坦克拉上拖板,在后槽板上可以看到维修连的战术符号。

    ■通过钢缆将坦克和Sd.Kfz.9绞盘连接。

    ■启动绞盘将坦克拉上拖板,再使用绞盘将后底盘拉回,准备与拖板连接。

    ■当后底盘与拖板对正后,先进行连接,然后再升起拖板。

    ■行驶中后底盘司机要时刻调整后底盘方向。

    ■从第二排座位拍摄Sd.Kfz.9驾驶员位置,对比相向的卡车能看出其驾驶室视野相当的好,而且非常宽敞。副驾驶扶手位置还放着车组乘员自卫用的长柄手榴弹。

    ■完成回收后车辆驶回维修站。

    ■相对于德军复杂的操作过程,美军重型拖车回收车辆的流程就显得简单而粗暴,放下踏板连上绞盘,然后拉上去OK了。

    ■使用拖车运送燃料不仅可以克服泥泞的地面,还能提高运输量。

    ■当然也有Sd.Kfz.9需要帮助的时候,在这样的困境下就需要全履带车辆进行救援了。

    ■拖曳240毫米重型榴弹炮炮架的Sd.Kfz.9。

    ■拖曳240毫米重型榴弹炮炮管的Sd.Kfz.9,该炮全重超过50吨,一门炮的移动需要三辆Sd.Kfz.9才能完成。

    ■虽然是后勤车辆,但是也得进行必要的伪装来保护自己,以上是1943年夏季德军第503重装甲营使用的Sd.Kfz.9迷彩涂装三视图。

    ■战斗中被击毁的德军Sd.Kfz.9,即使是后勤车辆也不能幸免。

    二战结束后,幸存下来的Sd.Kfz.9一部分进入了博物馆,还有一部分落入私人收藏家之手。在欧美各国频繁的战争重演和纪念活动中,经常都能看到这种重型拖车的身影,不过它再也不用拖曳任何车辆了,毕竟它本身就是一个珍贵的战争回忆。

    ■现存于世的Sd.Kfz.9,整体状态非常良好,让今天的人们能够欣赏到二战时期德军这款著名半履带牵引车的威武风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