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从被拐的那一刻起,我绝望的选择了忘记

昨天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当时她正站在电梯旁边撕心裂肺的大哭,哭喊着找爷爷。从她断断续续的描述中,我才知道,原来她在电梯里等爷爷的时候,电梯突然关上了门,她从四楼出了电梯,没有看到爷爷,就开始撕心裂肺地大哭。因为小女孩的年龄小,看上去不到三岁,说不清楚父母的电话,我带她到一楼的电梯旁,才找到了她的爷爷。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看到那个不到三岁的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着找爷爷找妈妈的时候,我想到了曹雪芹笔下的香菱。

香菱是《红楼梦》中出场最早的女孩,她在五岁之前的名字叫甄英莲,原是苏州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儿,因为元宵节的一场灯会,她与父母从此分开,被拐子带走。

那个时候因为家仆霍启的粗心大意,让年仅五岁的甄英莲在元宵节灯会上走失,被那种专拐五六岁女孩的拐子带走。五岁原本是躲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可怜的甄英莲却要承受着离开父母的痛苦,被拐子毒打。

我在想,五岁的甄英莲刚开始被拐子带走的时候,想必也会像这位三岁的小女孩一样,哭得撕心裂肺,哭喊着找妈妈。但因为一直找不妈妈,又被拐子毒打,小小年纪的她在痛苦中变得绝望。

如果说三岁的孩子记忆不太深刻,那么五岁的甄英莲对父母应该是有记忆的,可长大后已经改名香菱的甄英莲却说不记得了,这中间到底经历过什么样的酸楚,想必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在曹雪芹的笔下,已经改名香菱的甄英莲看似很快乐,其实曹雪芹早已用四个字,写出了她的绝望。

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闻,都摇头说:"不记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

在这段话中,曹雪芹用了四个字,写出了香菱的绝望,这便是“不记得了”。如果不是那场元宵节的灯会,香菱或许也会像贾府的小姐们那样,在亲人的陪伴下读书识字,嫁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世界上没有如果,香菱的生活也不会回到从前。她从五岁与父母分开,一直到前八十回结束,再也没有机会回家。原本香菱是有机会回家的,但贾雨村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而是知恩不报,急于向贾家和王家邀功,对甄士隐的夫人封氏隐瞒了这个消息,让被拐的香菱永远也没有机会回家。

那个时候香菱的母亲封氏还在父母的家里,期盼着自己的独生女儿回家。尤其是在丈夫甄士隐疯疯癫癫的出家之后,封氏的眼睛都哭瞎了,为了找回女儿,她将自己的丫环娇杏送给了贾雨村做妾。

贾雨村在审理薛蟠打死人一案时,明知道薛蟠抢走的这个女孩就是恩人甄士隐丢失的独生女儿,却不管不问,任由香菱被薛蟠带到京都去,让香菱错失了回家的机会。

香菱后来跟随薛家来到京都住进了贾府,这个时候香菱的身份已经变成了薛蟠的侍妾,以薛蟠的脾气秉性,香菱的日子也不好过,好在薛姨妈很看重香菱,处处维护她,香菱在大观园里才有了短暂的快乐。

周瑞家的送宫花那次,也是香菱初到贾府后不久。当周瑞家的好奇地问香菱关于家的记忆时,香菱摇摇头说不记得了。“不记得了”这四个字,曹雪芹借它也写出了香菱的绝望。

听到香菱如此回答,周瑞家的和金钏也伤感了一回。其实,离开父母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又怎么会轻易忘记呢?很显然香菱在逃避这件事,她在被拐子带走的那几年被打怕了,不敢说出自己的父母亲人,更不敢表现出任何对父母的想念。

时间久了,或许她真的不记得了父母的名字,但父母的模样她应该不会忘记。那句“不记得了”只是香菱在绝望之后选择的一种忘记。那个社会不像今天网络这么发达,可以网络寻人,甄士隐没有出家之前,他寻找女儿的方式应该也是四处寻找,不得方式,最终在绝望中选择了出家。

香菱绝望的方式不是像她的父亲甄士隐那样出家,而是选择了选择性忘记。实际上,香菱一刻也没有忘记过父母,在红楼梦前八十回末,薛蟠娶了夏金桂,香菱被毒打病倒后,她在有限的生命里,应该也像死去的晴雯那样,在临死前喊着自己的爹娘,期望在梦里见到他们。

因为后四十回的内容是高鹗所续,对香菱的结局,我们仅从香菱的判词和红楼梦曲来分析,香菱在被薛蟠毒打之后,再加上身体上的病痛应该也是难逃红楼梦万艳同悲的悲剧结局。

因为香菱的不幸早逝,她的母亲封氏即便是眼泪流干,也无法等来女儿回家的那一刻。和这个悲痛的母亲一样,我们也无法想象香菱在五岁丢失那年有过怎样的悲痛经历,应该也像我在开头时所提到的那位三岁的小女孩那样哭得撕心裂肺。

小女孩是幸运的,她很快找到了爷爷,找到了家人。而香菱是不幸的,她即便是像母亲封氏那样哭瞎了眼睛,也终将不能回家,等待她的是无尽的绝望和痛苦。即便是后来她在大观园中有过一段短暂的快乐时光,那也无法改变她的悲剧结局。

正如曹雪芹笔下所写的那四个字一样,香菱在经历过绝望之后,或许真的不记得了,不记得家的方向,不记得父母了,但在内心深处,她应该渴望过回家,憧憬过与父母的见面,只是那一切都是在梦境里罢了,香菱成了一个回不了家的孩子。这是家庭的伤痛,也是社会的伤痛。

相关文章